作家林健民訪談錄(2 / 2)

加入書籤

7,成為一名作家

我有一個作家夢,一直想寫點東西,但懶惰的沒有動筆,總是給自己一個懶惰的理由:再等等,等機會合適了再動筆。

現實生活中,多少人因為一個等字,讓自己悔恨終生。人生禁不起等待,不要說等下次,等有時間,等有機會了,等條件成熟了,在這個有太多不確定性,那一切都是虛幻。

這一等就到了50歲,不得不說,多數人到了這個年齡已經沒有了鬥誌即便有身體也不做主了,健康長壽成了唯一的期待。

我在五十歲這個尷尬的年紀,突然如夢方醒,憤恨自己的慵懶,自己的推脫,要發憤寫作,提起筆來,從零開始,從第1張紙開始,從此再也沒有停過筆,不論是星期天還是節假日,不論是刮風還是下雨,一直堅持寫下去。十年來已寫600萬字。有七部長篇小說十二冊書以沙棗樹筆名己出版發行《沙棗樹開花》《拴柱的意外》《煤殤》《人殤》《地平線上的足跡》還著有長篇小說沙河灣三部曲《沙河灣往事》《沙河灣匪事》《沙河灣風雲》,另外著有《閃著淚光的輝煌》報告文學一書。出版發行陪你係列遊記散文七部:《陪你一起看大海》《陪你一起登秦嶺》《陪你一起房車行》《陪你一起鄉愁》《陪你一起遊草原》《陪你一起上高原》《陪你一起田園居》,另外係列性的《歸園田居日記》(春)(夏)(秋)(冬)四本書已與出版社簽約。還在網上發布《陪你一起賞櫻花》。

我很欣賞別人寫的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寫一本書,可以在其中活很多次,過很多種人生;一個人讀一本書,可以在其中死很多次,體驗很多種生存方式。寫一本書,能夠將人心撕裂或糾集;讀一本書,能夠讓靈魂沉淪或超越。

不服老還是真的乾成了一件事。

8,歸園田居過半隱士生活

我55歲就過早的離開了工作崗位,餘生該何去何從?我想到了陶淵明。

2018年我來到藍田縣三官廟鎮韓嶺村,東邊山環繞,南有秀嶺,西有麵嶺,植被豐富,生態良好,空氣清新如同天然氧吧,村民自耕自食,怡然而居,嶺上的那一剪閒雲,一抹霧嵐,一溪煙波,還有數畝閒田,幾處茅舍,縈繞心間,從此歸園田居,「大隱於市、小隱於野」,住一座清幽淡雅的山間小屋,做一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者,過半隱士的田園生活。

東山下的秀嶺草木枯榮三次,不知不覺,歸隱田園有四個年頭。將這一千多天田園生活的美景和精彩日子記錄下來,提練出來,寫成文章。又把這些文章按照一年的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及365天的日子順序排列出來。出了5本書,分別是《陪你一起歸田園居》《歸田園居日記》春、夏、秋、冬四部。

9,養成良好的習慣來修養自已

培根曾經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約凱恩斯也說過: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李嘉誠把習慣和命運的關係理順,人的思想決定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決定人的習慣,人的習慣決定人的性格,人的性格決定人的命運。

培養和堅持好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

我歸園田居後,從生活作息時間入手,「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不熬夜,避開城市夜生活,每10點睡覺,沉沉睡上一覺,身體在休息中自我修復,是最佳的保健品。早晨6點起床,喝一壺熱茶,開始鍛煉身體,做道家養生功108拜,附帶做300個俯臥撐,6點開始寫作至8點,8點做早餐,吃早餐,接著繼續寫作至中午12點。下午種花養草務弄菜院,打掃庭院,晚上看書學習。

人生變好,一定是從養成好的習慣開始的,我還培養了一下好習慣。

養成持之以恆的習慣。

養成看書學習寫作的好習慣(每個月看一本書,每天寫3000字,每天在《美篇》發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所行表達出來)。

養成一心向善的習慣。

培養和堅持好的習慣,必須戒除一切壞習慣和毛病,反之,任由惡習消耗能量,人就會變得頹喪消極,止步不前,甚至滑落深淵。

這些年來我先後戒了煙,戒了白酒,戒了打麻將和玩紙牌等一係列帶有賭博的活動,戒逛語,戒大吃大喝,戒虛榮和無意義的社交……戒一切不良嗜好和壞習慣等。

有人說戒煙戒酒戒賭是很困難的,一般人很難做到。

是的,一般人很難做到,那就把自己作為特殊的人吧,佛教徒為什麼能夠持戒,一生堅持戒行,與信仰有關,與苦修有關,他們就是特殊的人。

我認為「持戒」就是管理欲望和調配自我控製力的能力,我也把自己訓練成特殊的人。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決定自己的生命健康走勢和狀況,我們這個生命就是精氣神三樣東西,隻有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過度消耗自己的精力體力,才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充沛的精氣神,才能夠延年益壽。

好的習慣會讓人越來越順。

10,保持極簡的生活來磨練自已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豐子愷有句話總結的很好:「走正確的路,放無心的手,結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飲清淨之茶,戒色花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

細想來,這8件小事正是說明了一個道理:生活極簡,靈魂豐盈。

我把這句話擴展為個九極簡:即物質極簡,信息極簡,社交極簡,目標極簡,財務極簡,情緒極簡,生活極簡,精力極簡,心態極簡。在田園生活中,隻有極簡的生活方式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隱士」。(這9個方麵的極簡生活內容,我會在以後的歸園田居生活中分篇介紹)。

有的人說人生來就是要吃好喝好玩好,持戒苦行,極簡生活,那不是虧了自己,這一輩子白活了。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有句話:一個人能夠放下的東西越多,他就越是富有。

懂得取舍,簡單純粹,才能有心接近幸福本源,才能找到自己恰如其分的本真生活。

我們常常被物質的欲望所迷惑,人是動物的一種,有物欲、貪婪、貪吃等劣根,能使身體心情快樂的事如喝酒、吸煙、縱欲、吃肥肉、磕藥……越是低級趣味,越是享受,好多人沉溺於吃喝嫖賭抽。因此,世人大多追求著豪華的房子、名貴的車子、奢侈的品牌。我們以為這樣就能獲得幸福,但事實上,幸福與物質無關,它是一種內心的感受。當我們過於追求物質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浮躁不安,我們就會失去對生活的敏感和對幸福的感知。

林清玄說: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舍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裡最有滋味的情境。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擁有一份清歡,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被俗世的繁華所迷惑,被物質的欲望所束縛。我們常常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那麼,什麼是清歡?

清歡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人雖是動物的一種,但人是靈長類,有靈魂,有思想,有追求的,人到這個世間走一遭是來修行的,精神豐盈才是最大的滿足,高層次的享受。

水,越淡越澈;

人,越淡越從容;

心,越淡越寬廣;

心是幸福之本,修心便是修福,人生是一場心之旅,萬般不離心。幸福由心而生,應向內索取,幸福。

因此,以清簡生活,許歲月清歡。

它不是來自別處,而是來自我們對生活的態度。隻要我們以清簡的生活態度麵對人生,便能在平淡的日子裡感受到歲月的清歡。

清歡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態度。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簡單的生活。一杯清茶,一本好書,一個知己,就能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我們不需要奢華的物質享受,隻需要一顆平靜的心,一份簡單的快樂。我們不需要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生,隻需要在平淡的日子裡,找到自己的樂趣。

極簡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生活智慧,更是一種生活境界。它不是來自別處,而是來自我們對生活的態度。隻要我們以清簡的生活態度麵對人生,便能在平淡的日子裡感受到歲月的清歡。

叔本華說:「人生沒有任何意義,就是一團欲望,欲望滿足了,就會空虛。欲望不滿足,就會痛苦。人生就像鍾擺,在空虛和痛苦中來回搖擺。

物質的追求永遠沒有底線,人隻有在欲望寡淡的時候,才會感到幸福。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能心平氣和的過好每一天。」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越是抓得緊,失去的越多;越是追求多,越難以快樂。

如楊絳先生所說:「我們總是為了太多遙不可及的東西去奔命,卻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過是燈火闌珊的溫暖,和柴米油鹽的充實。」

生,容易;活,容易!生和活組合起來,生活不容易。是啊!生活很復雜,人人都在追求幸福,而幸福就像身後的影子,永遠追不到它,但它一直都在,幸福其實很簡單,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生活並非都是繁花錦簇,所有的好,不過是來自心底的知足,眼裡的熱愛以及對於萬千世界刪繁就簡的態度。

以上十個方麵我已經完成了。我還在堅持,還在繼續。這樣才能富養自己,豐盈自己。

11,掌握一門外語

我曾經想學好英語,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沒有成功。

我在農村上學,沒有學過英語。後來報名參加總部培養對外合作人才的培訓班,在國內一年多時間的強化培訓學習中,我每天晚睡早起,隻睡5個小時,其它所有時間都用來記單詞,學語法,練聽力,對口音,勉強通過了選拔考試,到了美國休斯頓大學,才知道自己在國內學的英語是多麼的不過關,聽不懂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是什麼?隻有進一步的苦學勤練,4個月以後能聽懂60的專業課內容,日常生活的聽說能夠勉強應付了,感覺有點進入狀態了,可是學習結束了,懵懵懂懂的結業了。回國後並沒有進入與使用英語有關的專業工作,沒有了語言環境,幾年過去後學的那點東西又扔了。

這是我的學習生涯中最刻苦和付出最多的努力,到最後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可嘆!可惜!

12,完成一次馬拉鬆賽跑

受蔡老板的影響,他的十大人生目標之一就是跑一趟全程馬拉鬆42195千米。

我也把這項運動列為自己的人生十五大目標之一。50歲那年我開始訓練自己,堅持跑步訓練半年後,我能持續跑一個小時。這個時候問題出現了,我的左膝蓋疼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半月板損傷,髕骨磨損嚴重,醫生醫囑不能跑步和劇烈運動。

我認命,運動場上的馬拉鬆是不行了,但是我明白,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鬆賽跑。真正獲得最後成功的往往不是開始跑的快的人,而是向著目標義無反顧、堅持不懈奔跑到底的人。

13,專注於某一項慈善事業

我的母親是一位農村婦女,也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一直是她的行為準則。母親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接濟親友,照顧鄰裡,她的言傳身教對我影響很大。我工作後繼承了母親的善行,40歲後當我的經濟條件好轉,我開始專注於某一項慈善事業,一是每年春節前回到家鄉,看望和慰問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給他們一些經濟幫助,給他們一點關愛,這一善舉堅持了10多年,村上和鄉上準備給我報送「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被我婉言拒絕。二是聯絡幾個同事共同出資,資助兩個孤兒上學,從小學直到上了大學。

一心向善,福德深厚。心善,心慈,心憐憫,以慈悲看世界,以善行走世界,善良使你快樂,善良使你更加溫暖,善良使你更加有力量,心善,照亮歲月,天空絢爛,相遇美好,一生順風順水,一馬平川,將是陽光大道因為善良,人生更美好。

我認為喜歡做社會慈善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人,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社會價值觀。

14,攀登秦嶺的名山峪口,走遍中國大好河山

旅行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文化、風俗和生活方式。去別人的家門口看看風景,去吃別人做的不同口味的飯菜,去體驗平時不敢去做的冒險遊戲……欣賞美景、放鬆身心、豐富人生閱歷。「凡是遙遠的地方,都有一種誘惑,不是因為美麗,不是因為距離,而是因為我那顆獵奇的心,躁動不安。」最重要的是,去享受這個旅行的過程,而不必追求太完美的結果。

這麼多年來,我經常攀登秦嶺的名山峪口,行走中國大好河山

近處,我登秦嶺,己攀爬了三十多個峪,寫了40萬字的登山散文記,出版了《陪你一起登秦嶺》一書。

遠處,走草原,上高原,跨大海,跋山川,涉沙漠……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寫了許多遊記散文,出版發行陪你係列遊記散文七部:如《陪你一起看大海》《陪你一起房車行》《陪你一起鄉愁》《陪你一起遊草原》《陪你一起上高原》。

現在我有了一台C型房車,是我侄子贈送給我的二手車,也許是心愛的禮物,我非常喜歡。我又有了新的開房車旅行計劃:一是邊疆行;二是絲綢之路行;三是沿黃河行;四是河西走廊行。

有句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也可引伸為活到老走到老。

15,學會一門樂器

據說學會一門樂器有很多好處,比如,研究表明,學習樂器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激活各個區域,從而提高學習、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增加指頭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學習樂器需要傾聽聲音並區分不同的音調和音色,這有助於改善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彈奏樂器可以給人們帶來放鬆和舒適的感覺,緩解壓力和焦慮;更重要的是學習樂器可以刺激大腦神經元的生長和連接,從而延緩大腦的衰老;學習樂器可以讓人們參加音樂活動和演出,結識新朋友並提升社交能力。

我正在學習彈奏吉他。

以上就是我的15個願望和目標,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目標清晰,就有自己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在一年又一年變老的路上,持之以恆,用好的格局和自律豐盈自己

樹立目標,提升人生格局,養成規劃自己的人生的習慣,這是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去努力完成,持之以恆的去實現他。

「平庸和卓越之間,隻是隔了一個好習慣並持之以恆,這叫自律。」

隻有在自律的加持下,才能持之以恆,每天進步一點,持續精進,才會不斷的提升發展。

當然也要合理的利用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有規劃的人生,就是節約時間,能夠更好地成就自己。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把時間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持之以恆、追求卓越,就是自律,努力堅持、持續成長,才能給予未來無限的可能。

車子定期要保養,更換破損零部件;房子老舊了,也要加以翻新。

人也是一樣,要不斷自我更新,才能終身成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南星夜 黃土地裡開出的花兒 重生之嫡女她要報仇 都別跟我搶筆名行不行的新書 幻界之遊 藥方為引 刀劍雲梟錄 我的夢境可以隨意出入 宗主,小師妹又來宗門搞扶貧了 病美人的卷王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