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八識規矩頌》(2 / 2)

加入書籤

(1)了別的三種情況

第一個,唯緣自相。它隻能夠攀緣諸法的自相,不能攀緣共相,所以它在緣境界的時候,唯獨是性境、現量,因為它不帶名言,他不能夠使令境界安立好的名言,也不能夠安立不好的名言,它隻是老實地把境界取到而已,所以唯緣自相,緣到諸法的自識體相。

第二個,唯緣現在。前五識不能夠攀緣已經發生的事情,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它不可以攀緣。這件事情還沒有出現,未來,它也不可以攀緣。它隻能夠攀緣現在存在的,現在顯現的境界,唯緣現在。它不像第六意識能夠攀緣過去,也能夠攀緣未來,它不可以,唯緣現在。

第三個,唯緣剎那。就是說這個五根跟五塵接觸的時候,前五識就會根塵相應,這個識就起來活動,但是前五識隻有第一剎那。第一剎那它取到境界的時候,假設第六意識不出來幫它分別,它就退失了,它隻能夠第一念。如果它第一剎那跟色聲香味觸這五塵接觸,第六意識能夠生起,那麼他可以跟第六意識一起活動,他能夠跟第六意識——幫助第六意識來了別。第六意識如果不現起,他就退失掉。所以它唯緣剎那。

這個是它了別的情況,唯緣自相,唯緣現在,唯緣剎那。

(2)造業的情況

那麼它造業的情況呢?在《瑜伽師地論》上說,它是隨意識轉,他自己不能作主。第六意識起善,它就起善,第六意識在這個境界上起惡,它也起惡。說我們在拜佛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善心,這個時候你的眼識看佛像你也是一種善意的,你耳朵聽到的佛號也是善意的,也是跟信心、慚愧心相應的。如果第六意識起惡了,起惡念了,你眼睛看到佛像是惡意的,你的耳朵也是惡意的。就是他不能夠作主,隨意識轉,它造業的情況是隨意識轉。雖然它能夠造善造惡造無記,但是它自己不能作主,它隨第六意識轉。所以它造業的時候是隨意識而轉的。

這解釋了性境現量通三性,這個地方有沒有問題?

好,我們再看下一個偈頌:

眼耳身三二地居。

前麵是說明前五識在了別和造業的情況,這個是講到前五識的活動範圍。

眼耳身三二地居。這個眼耳身不是指眼根、耳根、身根,而是指三個識,眼識、耳識、身識這三個識它的活動範圍是在二地,就是三界九地裡麵的五趣雜居地跟離生喜樂地,就是在這兩個地活動。我們看蕅祖的注解:

五根通於二界五地,唯無色四天乃無五根。

就著這個根來說呢,這個色法是通於二界,就是欲界跟色界,欲界跟色界總共是五地,隻有無色界的四空天他沒有五根,因為無色界沒有業果色了,他隻有定自在所生色。

所以這個無色界,沒有業果色是什麼意思?說我們這個人,有一定的相貌,雖然會老病死,但是起碼你保持一個人的相貌。但是無色界的天人他沒有一個固定的相貌,他就是在禪定當中,他能夠現出一棵樹,它也能夠現出一個鳥,現出一個貓、一個小白兔。他完全沒有一個固定的相貌,沒有業果色,沒有業力所變現的色貌的那個相狀。他是在禪定當中,隨他起什麼念頭他就現出什麼色法,他隻有定自在所生色,所以他沒有五根。

這個是講五根的情況,不過這個地方我們的重點是放在五識。

今明五識。

五識分成兩類:

則鼻舌二識。

前麵隻講眼耳身,那麼鼻識跟舌識怎麼樣呢?

唯欲界得行,初禪以上無段食雜氣故,不現行也。

前五識它的這個鼻識跟舌識隻有在欲界中能夠活動,造業、了別,但初禪以上,因為初禪不吃飯了,他也不喝開水也不吃飯,沒有這種段食的欲望,沒有這種雜染的氣味,他完全是向內去受用他內心的清淨三昧樂。所以這個境界既然不現前,識就不能活動,所以初禪以上鼻識舌識就不活動了。

眼耳身三識,唯欲界五趣雜居地,及初禪離生喜樂,地此二地中得行。若二禪內淨喜樂,則無外色、外聲、外觸可緣,故並眼耳身之三識,亦不起現行也。三禪以上,不言可知。

這一段我們解釋一下好了,我們看附表第一。

附表第一是講到三界九地,佛法把凡夫的世界分成三類,凡夫的有漏世界分成欲界、色界、無色界。那這個界,先解釋這個界。這個界簡單地說就是一種界限,但是在唯識學它有更深入的解釋,唯識學解釋這個界,什麼叫界呢?就是任持自性叫界,任持自性,它能夠任意執持它的體性。

說這個人貪煩惱很重,他遇到一些染汙的因緣,他就會生起很粗重的貪欲,這個貪煩惱就是他的自性,他能夠任運執持它的體性。這個人貪煩惱很淡薄,他也能夠任持他的離欲的體性,叫作界。

這個欲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這個法界當中這些眾生他的色心諸法,他的心法是有這個貪欲,心中有這個貪欲,他的色法是粗重的。當然,為什麼隻依這個心法來安立呢?因為他的色法會粗重,主要還是因為他內心有欲望的關係,所以依心來安立這個界,就是說這以下的眾生內心都是有欲的,叫欲界。

在欲界裡麵有一個地叫五趣雜居地,就是包括了地獄、餓鬼、畜生、天跟人。不過當然,這當中在五趣雜居地他的受,在《瑜伽師地論》講很多這個受,就是這個果報,這個感受,有這個樂受跟苦受,人天的樂受就多了,地獄、餓鬼、畜生的苦受就多。不管他是樂受、苦受,都是有欲。

那麼有什麼欲呢?就是段食欲、睡眠欲跟男女的欲望。這一類眾生有分段的飲食,其次他有睡眠,這個睡眠的欲望跟段食的欲望很有關係,有吃飯的人一定要睡覺,你隻要吃飯你就最少需要四個小時的睡眠,除非你不吃飯。所以這兩個欲望是有關係的。男女的欲望是獨立的,它跟飲食、睡眠沒關係。

不過男女的欲望,在《瑜伽師地論》有講到說,說這個地獄的眾生,他的內心有男女的欲望,但是它恆常不起現行,他沒有欲望的現行活動。為什麼?因為他的身心太苦惱了,他那個一天當中刀山油鍋的刺激太厲害了,他雖然有欲,但是他不能表現出來,因為那個苦的感受太嚴重了,刺激他太嚴重了,使令他這個欲不能夠活動,就是這個人精神、身心的壓抑太大了,雖然有欲不能表現出來。

除了地獄的眾生以外,其他的眾生都有欲的現行,那麼這當中還有些差別,就是鬼道、天跟人,鬼道的眾生,天的眾生——這個天指欲界天,還有這個人道,男女的欲望,它是有男女的婚嫁,有這個男女娶妻生子的情況。畜生道是沒有男女的婚嫁,畜生道是雜交的情況,它沒有固定伴侶的。這個地方還不一樣的,畜生道是沒有婚嫁的事情,其他的餓鬼道、天跟人都是有男女婚嫁的情況。

那麼這都是有欲,就是在這一類眾生當中的體性都是有段食的欲望、睡眠的欲望、男女的欲望。所以這一類眾生我們安立作欲界。

第二個,色界。這個色界的這個果報色心就不一樣,他的內心已經離欲了,離欲寂靜,他的色法也特別的精妙,他的色法不像我們這個欲界的這個色法那麼粗重,他特別的精妙光明,所以安立作色界。這一類的眾生以他的色相來安立他的名稱,叫作色界。

這個色界,就是第一個初禪,離生喜樂地。這個生,什麼叫生呢?生就是欲界的煩惱叫作生,這個欲界的煩惱主要是男女的欲望,離開了男女的欲望。

不過離這個字,在《瑜伽師地論》很強調離這個字,它說這個離要當調伏講,就是你要有一些對治的法門來調伏男女的欲望,才能夠安立作離生喜樂地。假設你隻是緣缺不生,你因為沒有男女的因緣、雜染的環境,你暫時不活動,不能安立作離生喜樂地。這個離是調伏,已經調伏下來了,完全不動。所以這個地方是調伏,而不是暫時不現行的。

不過這個地方,從欲界到初禪,還有欲界定跟未到地定,就是我們剛開始要經過九心住,就是我們慢慢慢慢會知道這個五欲的過患,猶如猛火使令我們熱惱,猶如毒蛇害法身故,觀察這個不淨、苦、無常、無我,這個五欲的過患,我們開始嗬責五欲、修習禪定的時候,就會從九心住到未到地定到初禪。

這個未到地定到初禪,智者大師《摩訶止觀》他講一句話,他說:事障未來,性障根本。這個事指的是色身,說我們修禪定,隻要你還感覺到這個色身還存在,還在障礙你的內心,就是沒有到未到地定,事障未來。如果你突然間感到覺身空寂,受於快樂,色身已經空掉了,這個是到未到地定。性障根本,這個性指內心的欲,男女的欲望,你隻要內心還有欲的活動,表示沒有得到根本初禪。

這個禪定是從內心的欲望的有無來判斷,這個未到地定是以這個色身的存在與否來判斷。我們能夠通過這個欲界定,到未到地定,到初禪,這個時候就達到離生喜樂地了。離生喜樂地內心當中有五種功德,覺、觀、喜、樂、一心,內心當中還有尋伺,覺觀。在這個初禪心中還有一些微細的分別,名言分別。

第二個喜樂,為什麼會喜樂呢?因為,這個喜樂的出現,在這個《法界次第初門》解釋,因為我們人會產生憂苦,這個憂苦是由欲而來的。

講一個譬喻說,這個皮膚長瘡,長這個瘡流膿流血,這個很痛苦。但是我們偶爾這個瘡會癢,我們去抓一抓會覺得很快樂,這就是欲。我們在追求欲的時候,多數都是苦惱的。多數都是苦惱的,隻有在抓的那當下,抓那個瘡得到一點快樂。但是抓完以後更痛苦,因為抓了以後破了以後更痛苦了。

這個離生喜樂地,它因為禪定相應,把這個欲給調伏了,內心寂靜住了。這個欲一調伏以後,這個皮膚的瘡好了,它不再流膿流血了。同樣是皮膚,但是它沒有瘡。說這個同樣的色法心法,但是它心法的欲被調伏以後,內心的憂苦就停止下來,內心很輕鬆。

我們出家好好修行,內心的欲望淡薄,你會覺得內心很輕鬆,就像一個人扛了很多重東西把這個重東西放下來一樣,很輕鬆。很輕鬆的時候這個喜樂就出現了,有這喜跟樂。雖然是喜跟樂,跟這個五欲的喜樂還不同。五欲的喜樂是粗重的,他雖然喜跟樂,但是他還是心一境性,內心還是寂靜住。雖然寂靜而喜樂,喜樂而寂靜,這個初禪。

第三個,定生喜樂地。這是二禪,內淨、喜、樂、一心。

這個離生喜樂地他剛剛得到禪定,禪力不堅固,他內心有這個覺觀,有覺觀的名言分別,對他的禪定會乾擾。所以他就不歡喜這個覺觀,嗬責覺觀,這個時候覺觀就停止了,內心內淨,這個淨就是寂靜的意思。為什麼寂靜呢?離覺觀故。內心沒有分別,內心特別的寂靜,完全是一種無分別住的情況。內心的喜樂更增長,因為禪定相應,禪定越深那個三昧樂就更殊勝,殊勝的喜樂還是心一境性。

第四,離喜妙樂地,舍、念、慧、樂、一心,有五種功德。

前麵的定生喜樂這個喜比較粗。雖然是喜,歡喜心太厲害了以後對禪定有影響,所以我們希望再進一步寂靜,就嗬責這個喜,如病如癰如瘡。那麼喜一嗬責以後,這個喜就停止下來了,停止下來以後就達到這個三禪離喜妙樂地。內心當中會出現五種功德:

第一個:舍。這個舍是指行舍,不是舍受的舍,行舍,離喜不悔為舍。離開了前麵的喜,但是他不憂悔,因為他得到更殊勝的樂。

第二個:念。正念分明,內心之中明了清楚。

第三個:慧。這個慧,智者大師解釋這個慧是一種善巧方便。這個善巧方便不是修空觀,他是把這個樂,因為這個樂是很微細,樂很微細但這個喜已經消失了,這時候他所受用的隻有一個樂受。那麼這個樂受是他唯一所受用的,這個時候他很自然有一種善巧,把這個樂受能夠從局部的樂受把它引導成周遍身心,從小的樂受把它擴大為廣大的樂受,他有這樣的智慧。他能夠善巧去控製他內心的樂受,由小而大,由局部而遍滿,這是慧。這個樂當然是更加美妙了,內心還是心一境性,這個時候在有為法是最快樂的,離喜妙樂地。

第五,舍念清淨地。不苦不樂、舍、念、一心。

這個世間的有為法的確是不究竟,我們在這個世間的有為法受用,再好的東西都是長則生厭,不像這個涅槃,涅槃能夠長時間受用,他能夠恆常地寂靜安樂。但是這個有為法你受用久了,時間一久長則生厭,就會厭煩。雖然這個樂是很美妙,但是你還是時間久了你會厭煩,厭煩的時候就把樂給嗬責,樂就停止了。停止的時候內心就不苦不樂,內心也不痛苦也不快樂,也不快樂也不痛苦,就是這個舍受,不苦不樂。

第二個是舍,離樂不悔,離開了前麵的樂他不憂悔。這意思是什麼意思,離樂不悔?表示他這個東西比前麵的東西好。他真實地感覺,一個沒有快樂沒有痛苦是最好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最持久的。所以他一點都不後悔,他離開這個樂他不後悔。

第三個,念。正念分明,一心。

這個四禪,他的內心狀態是特別好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八種法的乾擾,那八種法呢?

第一個,沒有苦,沒有憂。這個憂苦在初禪就停止了,因為我們說過,這個憂苦是由欲而來的,一個有欲的人就有憂有苦。沒有憂沒有苦,也沒有這個樂跟喜,苦樂憂喜這四個法都停下來。

其次,他沒有出息跟入息。我們平常散亂心的人,呼吸不覺得它有什麼粗重,一個禪定的人經常這樣進進出出,他覺得是乾擾。但四禪的時候沒有出息入息了。

其次他沒有尋跟伺,沒有這樣的分別了,名言分別,這八種乾擾法都停下來。所以這個修習禪定,修習聖道這個是最好的依止處。它因為沒有八種法的乾擾,又稱為不動地,不動地無為就是這樣子,因為它不為八種法所乾擾,內心明靜不動,這個是四禪。

那麼這個四種地的特色都是屬於離欲寂靜,但是都還有色法,但是這個色法跟前麵欲界色法不一樣,特別的精妙光明,這安立作色界。

再看第三個,無色界。

這個無色界就是說,他內心雖然寂靜,但是他覺得有色法存在就是一種掛礙,如鳥在籠,就像一隻鳥在籠子關起來,就是我們這個心被這個色法給係縛住了。這個時候呢,他緣空滅色而入定者。這個時候,他不歡喜這個色法存在,不歡喜這個業果色。那怎麼辦呢?要把這個色法給滅掉。

他觀察這個毛細孔,我們毛細孔有這個空,然後觀察這個毛細孔的空是一個洞一個洞的,然後把這個毛細孔慢慢擴大,這個色身慢慢減少,到最後全身都是虛空,毛細孔擴大到最後這個色身就消失掉。他緣這個無邊的虛空就像毛細孔的空一樣,就把色法給滅掉了,就進入到空無邊處地,這個時候業果色就消失了。

所以這個世間上的事情,的確是萬法唯識,你的心怎麼想,這個事情就怎麼出現的。

七,識無邊處地。舍空緣識而入定者。

他發覺這個攀緣無邊的虛空,這個所緣境太廣了,他也不歡喜了,覺得有一點疲累。疲累了以後他就放棄了所緣的虛空,就回過來攀緣能分別的心,就攀緣這個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那麼攀緣這個心識入定,就叫識無邊處地。

第八,無所有處地。舍識處心,依我所有法而入定者。

前麵的空跟識,都是有所緣。有所緣都是掛礙,這個時候他把這個識,能分別的心,所分別的空、處都舍掉,就依止無所有而入定,內心什麼都不想。這叫無所有處地。

第九,非想非非想處地。舍二邊想而入定者。

他發覺這個無所有也不對。前麵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是屬於有想,這個無所有是無想。那麼他就找一個中道的,舍二邊想,舍有想,舍無想,就安立在一種非想非非想的境界裡麵入定。這個時候的內心是非常微細寂靜的,那麼外道就認為這個時候是涅槃了。不過智者大師嗬責這種情況是一種真身不滅。那種非想非非想處定,內心的自性執是存在的,那個我,那個無明是存在的。如果是佛弟子在這個時候再加修無常觀、無我觀,把這個分別的我法二執消滅以後,就入了第九定,就是滅盡定。那是一個涅槃境界,真實涅槃境界了。

這個是講到三界九地,就是佛法把這個眾生分成九類的眾生,這九種眾生依止你的色法心法而安立。

好,我們看講義。

那麼眼識、耳識、身識這三種識活動範圍唯欲界五趣雜居地,這是欲界的五趣雜居地,還有色界的初禪離生喜樂地,此二地中得行。如果二禪的內淨喜樂,二禪已經沒有尋伺的乾擾,特別的寂靜喜樂,這個時候沒有外色、外聲、外觸可緣,故並眼耳身三識不起現行。所以二禪以後,眼耳身三都不起現行了。三禪以上當然是更不可能起現行了。

這個意思就是說,前五識唯獨在這個初禪以下活動,二禪以上這個定生喜樂地前五識都不活動了。

前五識的活動還可以稍微簡別一下,就是鼻識跟舌識隻有在五趣雜居地活動,眼耳身能夠在五趣雜居地跟初禪離生喜樂地活動,在九地裡麵能夠活動到二地,但是到第三地這個定生喜樂地五識都不活動。但是五識都不活動在色界裡麵他五根是在的,他身相的眼耳鼻舌身,看起來還是有眼睛的。他識不活動是一回事,但是他是色界眾生,他還是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但是他沒有了別功能,因為他沒有這種外在的塵境讓他分別。他不需要識了,他完全是受用他內心的清淨的三昧樂。所以這個二禪以上,五識完全不活動,完全是第六意識的獨頭意識了。

所以這個地方講眼耳身三二地居,眼識、耳識、身識,包括前五識,隻有在前麵的兩地活動,這個居就是在那個地方了別、造業,造業、了別,它的活動範圍僅僅在九地裡麵的二地。第三地以上前五識是不能到達了。

好,我們今天講到這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慘死重生,颯爽王妃大煞四方 你努力升級,奈何我直接扮演神明 其實我不想修仙長生 萬又一 微信的秘密 詭異降臨:我反手拜師九叔 【無界構想實體流痕檔案】 反骨大妖 轉生異世界:我組建了獸人軍團 俠女錢二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