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成朝的大謝幕(2 / 2)

加入書籤

軍隊在行進中,迎麵來了一名傳令兵。

傳令兵下馬單膝跪下:「報告唐夫人,牛祥將軍和張鳳兒將軍正帶隊班師,命我提前趕來向您報告。」

唐玉良:「他們到什麼地方了?」

傳令兵:「已到白帝城。」

司空曉:「好極了,正好可以和我們一起夾擊夔州。」

唐玉良說:「你回去告訴牛祥和張鳳兒,我們正在前往夔州的路上,準備攻打夔州城。叫他們到夔州城東三裡處紮營。明日淩晨卯時攻擊夔州東門,我同時攻擊西門和北門。」

傳令兵:「遵命。」上馬疾馳而去。

紅蓼如約來到唐民家。唐民一家人聚在堂屋裡,正在聽她唱戲。

紅蓼身著戲服,畫了彩妝,邊唱邊與唐民眉目傳情。

紅蓼唱道:「橘子花落,杏花開,夢繞長安十二街。夜間合露立窗台,到曉來輾轉書齋外。紙兒筆兒墨兒硯兒嗬,件件般般都似郎君在。淚灑空齋,淚灑空齋,隻落得望穿秋水不見一書來……」

唐民看得入神。

天剛亮,夔州城裡人影稀疏,隻聽得到幾聲雞鳴狗吠。

突然,鍾聲大作。

軍官們大聲喊著:「都上城牆去,敵軍打來了!」

劉誌忠登上城牆,見城外有大軍喊殺而來。

一名軍官跑來報告:「報告,東門遇到敵軍攻擊。」

又一名軍官跑來報告:「報,北門遭到攻擊。」

密集的炮彈和箭矢射上城來。

炮擊停止,士兵們沖上來有的用長槍串連,有的用雲梯向上攀登。

劉誌忠仔細看軍旗,上麵寫有「石城」。

劉誌忠深吸一口氣道:「是唐玉良!」

劉誌忠問:「南門沒有受到攻擊嗎?」

軍官回答:「是,南門外沒有敵軍。」

劉誌忠鬆了一口氣,自語道:「唐夫人,感謝你給我留下一條活路。」

劉誌忠大聲命令:「全部從南門撤出!」

命令被一個個士兵傳遞下去:「從南門撤出!」

農民軍士兵從南門魚貫而出。

石城兵自東、西、北三個方向沖進城內。

唐玉良、司空曉與牛祥、張鳳兒在城中匯合。

牛祥和張鳳兒喊道:「母親!司空先生!」

唐玉良很高興:「祥兒、鳳兒。咱們總算是平安匯合了。」

唐玉良見有一群俘虜跪在地上。

唐玉良下馬,對俘虜們說:「你們不用怕,我不殺你們。我知道你們也是沒飯吃了才造反的。我現在放你們走,請你們給劉誌忠帶一句話,就說,如果他願意接受朝廷招安,就來找我唐玉良,我可以從中斡旋。聽清楚了嗎?」

俘虜們紛紛答應:「聽清楚了。」

唐玉良吩咐一名軍官:「你把他們送出南門去。」

軍官回答:「遵命。你們跟我走吧。」

俘虜們磕頭謝恩:「多謝將軍不殺之恩!」

夔州城府衙內。唐玉良和司空曉、牛祥、張鳳兒圍坐桌前,桌上擺放著酒菜。

牛祥抬起酒杯說:「祝賀母親得到皇帝嘉獎。乾杯!」

四人一起乾杯。

唐玉良說:「你們心裡最想的不是母親吧?而是那兩個寶貝兒子,對不對?放心,萬年和萬春都好著呢。有你們二嬸照顧得好好的。」

張鳳兒說:「我知道,二嬸肯定會照顧他們的,可這心裡還是很想啊。」

唐玉良說:「明天一早,咱們就班師,你們父子、母子就團圓了。」

外麵突然有人大叫:「夫人在哪裡?快帶我見夫人。」

有人說:「這邊,那個房間裡。」

接著,一名士兵急匆匆跑進來。

士兵急切地報告:「報告夫人,四將軍快不行了,您趕快回去吧。」

唐玉良大驚:「四將軍怎麼了?說清楚。」

士兵說:「布政使大人命令四將軍帶兵去剿土匪。土匪被剿滅了,可四將軍中了一箭。今天送回家來,傷勢越發嚴重了,眼看快不行了。」

唐玉良起身說:「祥兒、鳳兒,你們明天帶兵回石城,我先趕回去。」

牛祥和張鳳兒回答:「是,母親別急,路上小心。」

唐玉良披上一件披風奔出房間。

殘陽似火,晚霞燦爛。

唐民的棺材被放入墓穴,一鏟鏟土撒進墓穴,堆積成一個新塚。

新塚的墓碑上書「顯考唐民之墓」。

牛乘、張鳳兒及孩子們跪在墳前。

唐玉良率一眾士兵垂手立於墓前。

新塚的旁邊還有兩座舊塚,墓碑上分別書有「顯考牛斛之墓」和「顯考牛乘之墓」字樣。

不遠處,紅蓼站在一棵大樹下,滿臉是淚地看著墓地。她輕輕哼唱道:「淚灑空齋,淚灑空齋,隻落得望穿秋水不見一書來。……」

劉誌忠自受到朝廷招安後,便一直駐紮在穀城。

這天,知縣派人來請他去縣衙,說是有事商議。

劉誌忠匆匆走進縣衙,見知縣坐在上首,下首坐著幾位官員。幾名衙役持杖站在兩側。

劉誌忠身著戎裝,月要佩長刀走進來,拱手道:「草民劉誌忠拜見知縣大人。」

知縣:「劉將軍請坐。」

劉誌忠坐下問:「知縣大人喚我來有什麼要事嗎?」

知縣說:「是這樣。自接受朝廷招安後,您的數萬農民軍一直駐紮在本縣。如此龐大的軍隊卻沒有個明確的名分,名不正則言不順啊。您既然已被朝廷招安,就應該接受朝廷的封號,擔任朝廷的官職,手下的軍隊應整編為官軍。可您一直拒絕接受這一切,讓朝廷很是為難啊。現巡撫大人命本官再與劉將軍商議,務必給朝廷一個合理的交代。」

劉誌忠說:「我受朝廷招安,隻是不想再和朝廷打仗,以免去更多的殺戮。你叫我給你們做個小官,混口飯吃,了此一生,那倒沒什麼。可我不能眼看著我的兄弟們為朝廷去白白送死。」

知縣問:「若不願意讓農民軍整編為官軍,那麼,要如何安置您的士兵,劉將軍才會滿意?」

劉誌忠說:「這樣如何?請皇帝封我為王,賞賜一個縣作為我的封地。我的軍隊我自己養活,不用朝廷發軍餉。我可以給朝廷納貢,其他的事情,互不乾涉。」

知縣變了臉色,怒斥道:「這不可能。你有什麼資格封王?朝廷已經赦免了你的罪,還不夠嗎?想想你殺了多少朝廷命官?當初,是唐玉良將軍為你說情,朝廷才答應招安。你可不能不識好歹!」

劉誌忠一拍桌子站起來,指著知縣等人大罵:「你們這些這狗官才是不識好歹!我殺的都是貪官汙吏,就像你們這樣的混蛋!你向我索要了多少銀兩,都忘了嗎?我可是記得清清楚楚!」

知縣站起來喊道:「竟敢咆哮公堂!來人,拿下這個反賊!」

劉誌忠抽出長刀大喊:「來人,殺了這些貪官!」

數名農民軍士兵手持長槍闖進來。

劉誌忠竄上前,大刀一揮,斬下了知縣的頭。

士兵們一槍一個戳死了眾官員和衙役。

農民軍從穀城出發,再次攻向夔州城。

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劉誌忠的農民軍已經擴充到了三十多萬人。

唐玉良再次被朝廷征召,來到夔州城外,準備阻擊農民軍。

唐玉良和司空曉、牛祥、張鳳兒站在江邊一塊巨石上,他們瞭望著江對麵的劉誌忠兵營。

劉誌忠的兵營非常之大,一眼望不到邊。

張鳳兒舉著望遠鏡看了一下,說:「他們人太多了,我看足足有三十萬。」

牛祥說:「對抗這麼多人,我們的兵力遠遠不夠啊。」

司空曉說:「這次不能硬拚。隻要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力量即可,叫他們不敢來侵擾石城和呈縣。」

牛祥問:「那要怎麼打?」

唐玉良說:「他們占著兵多,明日一定會主動來攻。我們擺出防禦陣式,先跟他碰一下。」

夜半時分,劉誌忠的兵營外出現一個高大的身影,她撲倒了一個哨兵,威脅道:「別出聲,不然我掐死你。」哨兵無力反抗,隻得點點頭。

劉誌忠已經在大帳內熟睡。

高大的黑影掀開門簾走進來。燈光下,可以看清,是唐玉良。

唐玉良走到床邊坐下,伸手在枕頭下一扌莫,輕輕抽出了一把短刀。然後,一把捂住了劉誌忠的嘴。

劉誌忠驚醒過來,伸手往枕頭下扌莫去,卻什麼也沒扌莫到。

唐玉良說:「兄弟,幾十年前,我就和你打過一架,你可不是我的對手,記得嗎?」

劉誌忠點點頭。

唐玉良放開手說:「起來,咱們說說話,好嗎?」

劉誌忠拉住唐玉良伸出的手坐起來。兩人便並肩坐在床上。

劉誌忠說:「其實,那次跟你打架,我還有些高興呢。」

唐玉良笑了:「是嗎?為什麼?」

劉誌忠:「因為,你那時候是真的很漂亮啊。」

唐玉良:「壞小子!」

劉誌忠說:「可惜那時候我一副叫花子模樣,高攀不起啊。哎,要是以後我當了皇帝,你願意當我的皇後嗎?」

唐玉良說:「已經是老太太了,別開這種玩笑了。」

劉誌忠說:「你看起來一點都不老,還是能讓我動心啊。」

唐玉良說:「不廢話了,說正經的。我好不容易說服朝廷招安了你,你怎麼又反了?你對得起我嗎?」

劉誌忠說:「你以為被招安是多好的事嗎?讓我去跟那些貪官汙吏同流合汙不說,還要讓我的弟兄們為朝廷去送死。我能答應嗎?這大成帝國本就支撐不了幾天了,要麼被起義軍推翻,要麼被大真國取代。如此亂世,我要帶著弟兄們打出一片安生之地,建立我自己的王國,讓大家跟著我有飯吃、有衣服穿。這就是我造反的緣由。」

唐玉良說:「你是有你的理由。可是,你為什麼要殺那麼多人呢?」

劉誌忠反問:「我說唐姐姐,你還問我這個問題,你東征西討的,殺的人還少嗎?」

唐玉良說:「那是在戰場上。戰場之外,我沒殺過一個人。」

劉誌忠說:「哦,你是說,我殺的那些貪官汙吏啊。那些人不該殺嗎?他們上欺朝廷,下欺百姓,逼得農民走投無路。殺那些人,是替天行道。」

唐玉良說:「我覺得,殺手無寸鐵之人總歸不對。不管他們有多壞,你可以用各種方法懲罰他們,沒必要殺戮。」

劉誌忠說:「我知道,姐姐你說的是對的。以後要殺人,我會想想姐姐的話。」

唐玉良說:「明天,我們又要打仗了。我想問問你,咱們能不能不打了?」

劉誌忠說:「不打,除非你歸順我,或者我投降你。這可能嗎?」

唐玉良說:「你可以退兵,不要進入蜀境,我們就不用打了。」

劉誌忠說:「對不住姐姐了,這蜀境是我安身立命最好的地方,我不能放棄。當然,你的石城縣和呈縣我可以不去。一來,我們有交情,我不想和你殺個你死我活的;二來,我派人去打探過,你的防禦做得非常牢固,你的兵又是異常勇猛,我不一定能攻得進去。」

唐玉良:「既然說不通,咱們隻能戰場上見了。」

劉誌忠說:「我勸姐姐一句,不要硬和我拚,你現在打不過我的。我有三十萬人馬,你的兵就算是天兵下凡,也不可能擋住我。況且,我的兵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原來的烏合之眾了。除非,你現在一刀殺了我,否則,你不可能取勝的。」

唐玉良頗感沮喪,搖搖頭說:「算了,你接著睡覺吧,打擾了你的好夢,對不起了。就此別過。」

唐玉良起身出了大帳。

劉誌忠呆坐了一會兒,然後站起身,緩緩走到大帳外。

劉誌忠走出大帳,見兩名侍衛被捆綁住手腳,堵住嘴躺在地上。

劉誌忠幫兩人解開綁繩。

兩人跪下:「在下失職,請大王處罰。」

劉誌忠:「這事別說出去。起來吧。」

兩人起身,肅立在大帳門口。

劉誌忠望向江對岸的石城軍兵營。

江麵上,幾十艘船載滿農民軍渡過江來。

石城兵嚴陣以待。

越來越多的農民軍在灘塗集結。

隨著一陣鼓聲,農民軍向兵營沖過來。

石城兵發出雨點般的箭矢。

農民軍前仆後繼沖到兵營前。

唐玉良和牛祥、張鳳兒率士兵們沖出兵營,兩軍一陣混戰後,農民軍退去。

更多的農民軍渡過江來。

又是一陣鼓聲,農民軍分三路沖過來。

司空曉說:「他們從兩側包圍過來了,我們會被圍住的。」

唐玉良下令:「撤。」

石城軍迅速向後撤退。

夔州城頭豎起了大旗,上書「大西」。

城牆上站滿了戒備的農民軍士兵。

夔州城裡很平和,商鋪都開著門,人們自由地穿梭在街道上。

農民軍士兵很規矩,成列地坐在路邊休息。

知府官邸前擠滿了百姓。

士兵們整齊地護衛著官邸。

隨著九聲號炮,一群身著嶄新官服的人簇擁著劉誌忠從裡麵緩步走出來。

劉誌忠在台階前端站定。

其他人走下台階,麵對劉誌忠站立。

劉誌忠大聲地說:「各位父老鄉親,我們是為貧苦的農民打天下的。今天,我自立為王,建立大西王國。我這個王,是農民的王,這個國,是農民的國。舊的帝國正在倒下,新的王國立起來了!」

一名官員高喊:「跪拜大西國王!」

眾官員一起跪下。

後麵的百姓業跟著跪下。

官員高喊:「大西國王萬歲!」

所有人高喊:「大西國王萬歲!」

所有人對著劉誌忠三拜。

京城一片混亂。

大街上,人們爭相逃往城外,他們背著沉重的包袱,牽著年幼的孩童,急急忙忙奔命。

一位中年紳士坐在自家門口台階上,樂嗬嗬地看著街上的熱鬧。

一位年輕的紳士帶著一家人趕著一輛牛車也向城外趕。

看見中年紳士,年輕紳士吩咐家人:「你們繼續走,我一會兒追上來。」

年輕紳士走到中年紳士麵前。

年輕紳士:「仁兄,你怎麼還不走?」

中年紳士:「走?為什麼要走?」

年輕紳士:「您不知道嗎?農民軍就要進城了。」

中年紳士:「他進他的城,關我什麼事?」

年輕紳士:「守軍都被打散了,沒人能保住京城了。那些大臣都跑光了,我們也跑吧,免得被殺光搶光啊。」

中年紳士:「誰說農民軍進城就要殺光搶光的?他們不是土匪,是要來坐天下的,殺光了百姓,誰來支撐他們的天下?」

年輕紳士:「可那些皇親國戚,大臣富商為什麼都跑了?」

中年紳士:「他們有那麼多財寶要保護,當然要跑。你我不過是一介窮書生,我們有什麼要保的?」

年輕紳士:「您的意思,不用跑?」

中年紳士:「當然不用跑,跑了還得回來。不過是改朝換代罷了。以不變應萬變就是了。」

年輕紳士陷入沉思。

唐玉良已經六十八歲了,她沒有體力也沒有精力再去縱橫天下了。帶著十歲的牛萬年和八歲的牛萬春在淺淺的河裡捉魚玩,就是她每天最重要的差事。

祖孫三人玩得正高興。

牛祥和張鳳兒騎馬來到。

牛萬年和牛萬春喊:「爸爸、媽媽。」

唐玉良走上岸,牛祥和張鳳兒下了馬。

唐玉良問:「你們怎麼來了?」

牛祥說:「母親,辰陽縣和涪山縣派人來求救。他們都被土匪圍攻了。」

唐玉良問:「不是被農民軍圍攻嗎?」

張鳳兒說:「不是。說是土匪借著農民軍的聲勢,趁亂從山上打下來了。」

唐玉良說:「這兩個縣和我們向來互相照應。應該去幫一把。」

牛祥說:「是的,區區土匪,我和鳳兒各帶兩千人馬去就夠了。」

唐玉良說:「好吧,打退了土匪,就趕緊回來,不要耽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大明:朕即天下! 理異 無垠淨土 不要叫我天王接班人我真是司機 六零孤女的美好生活 撥轉命運齒輪 重生後我嫁給了渣男的小叔叔 哭泣的牧羊女 夢想裡的綜漫日常 真凡人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