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大雪,三寺連穿賞冬景(2 / 2)

加入書籤

腳底下是厚厚的積雪,淹沒到腳麵,那麼白潔,那麼柔軟和鬆動,那麼素雅和輕飄,不忍踩踏走過,可路還是要走的,山還是要登的,仔細聽,腳踩在雪麵上,有輕微的沙沙聲,還有冰碴斷裂的脆響,路邊的積雪底下發出咕咕的流水聲音,但就是看不到其蹤跡。這時候很少人說話,隻有領隊在對講機上不時的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在這樣的世界裡,人容易置身世外,工作的繁忙,競爭的壓力,不平的待遇,人間的冷暖……不知不覺間都放下了。看著素白的世界,我們的眼睛是明快的,我們的腳步也是輕快的,身心也是輕鬆的,楊教授和金先生唱起了西北民歌,唱到高音處,他們的嗓子破了,像狼嚎似的吼著,可我們一點也不覺得難聽,這發自內心的原生態的聲音,是大山深處西北漢子的粗狂,是由內而外的釋放,是真心的流露,是自然的流淌,我們都鼓著掌齊聲叫好。正在這時,突然傳來了重重的迪斯科音樂,一個小夥子背著包,包裡裝著音響,帶著歡快的音樂,超越了我們,他的腳步隨著音樂的節奏,搖擺著蹦跳著爬山,手上還擺著迪斯科狂舞的動作,我十分的佩服,艱難的爬了三個小時的山,我累的精疲力盡,已經出過兩次汗,內衣都濕透了,我拄著雙杖,一步又一步艱難的爬行,看他竟然能輕快的跳躍式的爬山,我十分佩服,脫口而出問了一句,小夥子你多大了。他頭也不會的,說26了。金先生也感嘆的說,他這個年齡也就是大學剛畢業兩年時間,這麼年輕,這麼大的雪,走出城市的燈紅酒綠和世俗繁忙,來到深山裡,比我們當年強多了。是啊!的確如此,我在他這個年齡,一心想的是工作和學習,忽視了休閒和娛樂,也很少鍛煉身體,老了才覺得慚愧,才覺得把日子過反了,把生活、娛樂、休閒和工作及健康的關係搞糟了,才50出頭,就覺得自己滄桑了,不行了,爬山氣喘籲籲了,路上遇到幾個六七十歲的老頭,他們都比我強,楊教授告訴我說,上次他爬山遇到一個81歲的老頭,這些話我記在心裡了,我要向他們學習。

爬過幾重山,回頭遠遠看去,留下的是自己走過的腳印。為自己長長的腳印高興。不知這行腳印,能保存多久?人到了一定年齡,回過頭看,功名利祿,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看到人家七老八十還能爬山,還有什麼能比過這更實在的。

山上碰到了很多登山隊,有深呼吸、探路者、鷹之隊,大喘氣任我行……等,領隊有鋼妹、幺妹等眾多漂亮妹子,三人一夥,五人一隊,結夥成行。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風景,你看,那一個個美女穿紅戴綠,走在雪地上,多麼妖嬈和婀娜多姿,有一個近40歲的資深美女,放下大大的旅行包,掏出五顏六色的衣服,不懼寒冷,在山上換了一套又一套,擺了各種各樣的ose姿勢,相片照了一張又一張,我最欣賞的是他穿著一套素白的衣服,站在高高的山頂上,腳踏白雪似踩在雲彩上,微風吹動,衣袂飄飄,脖子上圍著紅紅的毛巾似一團火,大膽熱情,活出自我,熱情奔放,盡情的釋放著她的美,她的情……這算是活出滋味的人了。

路途遙遠,來回15公裡,路上還要賞景照相唱歌,甚至還要做點別的什麼。因此爬山的速度都很快,這山路好多路段年久失修,亂石林立,懸崖峭壁,拐彎抹角,稍不注意,一腳踩空,已哧溜下去好幾米,爬得又擔心,又艱難。我十分努力和大家保持同樣的速度,以確保隨大流走對路,不會誤入歧途迷路,為整個隊伍負責任。

山,真是高不可攀,一山看著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高,不上高峰發現不了它的「廬山真麵目「,不上山覺得沒有征服它,有挫折感,上了山,前麵有一座更高的山擋著,又一個山口,又一個岔路,又誘惑著你,考驗著你,人生真是艱難,看來,注定要不斷地上山下坡,再上坡,再攀登,可前麵永遠有高峰。從山下望著山頂,山坡鋪滿了白色的積雪,如新娘子的婚紗,拖著長長的裙袂,舒展的往下飄著,拖拽著,舒緩著,漂亮極了。想象力再豐富一點,這冬天的山,是一個素麵朝天的老嫗,這雪為群山打上了底粉,裝扮了世界,也美了這個世界。這大雪就是這個天地最好的化妝品,也是最好的美顏營養劑,待到寒冬過去,春姑娘來了,這雪就滋養著樹木枯枝再生,新枝發芽,綠了人間,山花爛漫。

到了臥佛寺,快12點了,楊教授看我太累,提前給我要了一碗油潑麵,我摘掉手套,手凍得哆哆嗦嗦拿不住筷子,可這絲毫擋不住我飢腸轆轆的肚子,張大嘴迅速扒拉著,很快的就吃完了。

抹了把嘴,向南看,迷霧茫茫的山崖峭壁上立著霧蒙蒙的灰色建築,那就是臥佛寺,殿廟依山而築,巍峨矗立,這寺廟是由淩空盤旋在懸崖峭壁上的五層轉角樓而得名,房屋依懸崖而附,道路險峻,驚險異常。看著就發怵,既來之,則登之,硬著頭皮,戰戰兢兢,攀爬而上,過南天門樓,台階突陡,需抓扶欄,回旋彎轉,才能到懸崖頂上,入玉皇樓,如一線天樓洞,有一老年居士從內室出來要求買門票。遊完西佛洞,下四層看呂祖洞,再下三層觀五佛洞,依次濟公洞,廟雖小,神和佛卻多。下到最低層是石佛洞,佛像洞前掛著幾條善人贈送的紅番和牌匾,洞窟四周還掛了幾張印有臥佛寺傳奇及來源的宣傳牌。四拱石窟中,石佛雙目微合,麵容慈祥,這是很出名的臥佛,這個寺廟依臥佛而得名。再攀升回到玉皇樓後殿堂,過猛虎石就到達五菩薩殿,出五菩薩殿,到東側有條石梯路,寬容兩個相側而過,路紅漆大字「回心仙石」。

剛才吃了飯,力氣也上來了,又拜了佛菩薩,精氣神也有了,接著又出發了。過了臥佛寺,大部分的路都是在山頂的梁上走著,視野開闊景色更好,雪天的遠山霧蒙蒙的,有點遠山淡水的感覺,山脈龐大,一條一條的靜窩在大地上,一山一景,真是感到自然的偉大,人的渺小。山頂上滿是一片瑩白,白雪皚皚的山嶺,樹乾上托著白白的雪堆,瑩白的草,一時間,我們恍若置身於童話的冰雪世界,看近處一簇簇山蘆葦和雜草,那一株株,一簇簇,枝杆如針,瘦瘦的乾乾的硬硬地刺向天空,頭上舉著飄逸的一縷白發,融在雪粒和霧凇中,似年代久遠的琥珀,雪粒包裹著,霧凇滲透著,冰碴墜著,如花如畫。那雜草叢生中,一枝枝,一葉葉,一串串上的雪團,若桃花,若梨花,若冰若霧,泛著玉樣的清輝,冰清素雅,絕美無比。金先生一邊照相一邊贊嘆道「這真是一片有一片的景,一枝有一枝的美,一葉有一葉的趣。「

沿著山頂的羊腸小徑,越走越深,中間還有一條叉路,楊教授說「這條路近一點,走的是弓背,陡峭不好走,但也能到上王村。「

走十多裡山路,我終於爬到了翠微宮這個山口了,能看到灃裕口的國道和上王村的山村了,大家都累了,餓了,找了個農家樂,坐在屋子裡烤火歇息吃飯,我摘掉護膝鬆動一下,膝蓋的褲子濕濕的,冒出了絲絲汗氣。楊教授介紹說「黃峪寺村在唐代時為翠微宮,是皇家避暑的一座宮殿,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於此,之後改翠微宮為翠微寺以示紀念,因為有皇家寺院所以民間將這道峪口稱為皇峪,久而久之皇峪傳為黃峪。「一個多麼有作為的封建帝王,在這裡譜寫著輝煌的歷史,想當年,走南闖北的旅人、商隊、還有那千軍萬馬的鐵蹄,在此演繹了多少人間悲歡離合,被史書傳頌著,多少民間傳說,一代又一代在此流傳著,如今卻被千年的風霜磨滅,卻尋不到皇家夏宮的遺跡,沒有發現石階,更沒有木梯,現在這裡卻成了一片廢墟,隨著時間的流逝,皇家的宮殿和寺廟早已盪然無存,但是歷史濃縮成為的一個地名卻流傳至今。

再往下走就是黃峪寺了。這段登山路上山下坡也就結束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南星夜 黃土地裡開出的花兒 重生之嫡女她要報仇 都別跟我搶筆名行不行的新書 幻界之遊 藥方為引 刀劍雲梟錄 我的夢境可以隨意出入 宗主,小師妹又來宗門搞扶貧了 病美人的卷王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