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以後的以後(大結局)(1 / 2)

加入書籤

梁軍入主鄴城後,秋毫無犯,有王者氣象。無論是魏國「朝廷」,「天子」元紹宗,又或者是高歡的家卷和親信,都沒有被劫掠,城內秩序井然。

劉益守保留了他們應有的財帛,遣散了不該有的仆從與部曲,沒收了他們在鄴城周邊的田產。

高歡的墓地選在鄴城西北的臨水縣(河北磁縣),劉益守命人以諸侯之禮將其下葬,並親自為其抬棺,諡號為「烈侯」。

很多人都說這是在貓哭耗子假慈悲,但更多的人卻吃這一套,尤其是高歡的親信與殘部。劉益守的寬闊心月匈和從容氣度,獲得了鄴城本地人與高歡親信勢力的認可。

既然高歡都可以被原諒,那他們這些人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於是鄴城民心乃服,元紹宗上了降表,宣布退位。名義上存在多年的北魏,宣告滅亡,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鄴城以南的河北地方迅速安定了下來。隻有懷朔鎮的部分老卒逃亡山林不知所蹤。劉益守沒有跟婁昭君發生什麼超友誼的關係,而是將她和高歡的子嗣安置在洛陽新城周邊。

隨即劉益守在鄴城發布政令,赦免跟隨高歡作戰的厙狄乾等人,白紙黑字貼在鄴城的城門口:從前舊事,無論是什麼,皆是既往不咎。

從今開始,若有作奸犯科,一視同仁。

並且還派出很多探子四處尋找這些人的蹤跡,將赦免令轉告。

用劉益守對於謹所說的原話,就叫:天下乃定,民心思安,不宜再造殺孽。

聽聞此事後,跟隨高歡起家的懷朔鎮部曲乃服,絕大部分人都從鄴城周邊的山林內走出,向劉益守投誠。

高歡已死,又與河北世家翻臉,他們無處可去,隻能投向敞開懷抱接納四方英豪的劉益守。這是大勢,也是人心所向。

劉益守隨即下令冊封最先倒戈的婁昭君之弟婁昭為相州刺史,命他負責收羅高歡殘部,將這些人妥善安置,並且要即刻開始拆遷老鄴城。

特別是鄴城的舊皇宮,一定要完整的拆掉,一片瓦都不能留下。

然後利用拆下來的建築材料,在漳水以南建立一個新鄴城。城池規模不一定要大,但渡口與倉儲一定要修建好,未來鄴城會成為河北運糧中轉的據點,會形成一個商業繁榮的城市。

這座城的軍事作用,因為天下即將一統,又遠離國家邊境,已經無限縮小到忽略不計了。而天下萬民萬張嘴,解決他們衣食住行的問題,才是天下統一後的首要任務。

繁榮的運輸渡口與規模龐大的倉儲,遠比冷冰冰的城牆作用要大。

高敖曹部精銳,此戰被梁軍全殲,河北世家的軍事實力遭遇重創,已經撤回信都不敢動彈。劉益守亦是沒有率軍乘勝追擊,而是采用政治手段,分別與河北各世家談條件,希望他們接受朝廷的招安。

和從前一樣依葫蘆畫瓢的詔安,現在的河北世家求之不得,可是劉益守所要的,並非那些人隨便點點頭就行。

他這種招安,是要拆掉河北世家在河北的鄔堡,遣散絕大多數隸屬於他們的佃戶,還要大索貌閱。比如說趙郡李氏在某一個縣就有佃戶數千,這些人戰時皆為鄉兵部曲。

這些河北世家又不是官府,如果不是整天想造反,養這麼多民兵是想要鬧哪樣?

這一步劉益守是不可能退讓的,河北當地到處都是的各類塢堡,密密麻麻的讓人看著心裡發毛,一定要拆掉絕大多數,隻保留一小部分。

沒有了塢堡,河北世家就無法屯紮私軍,無法堂而皇之在人身自由上控製本地百姓。

這些越吃越肥的世家大戶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壓製。劉益守要的不是那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麵妥協,他要的是天下實質性的統一!

河北大世家動不動就能動員數萬鄉兵部曲,誰當政也容不下他們作妖。

不出劉益守的意料,這種談判跟雞同鴨講差不多。領頭的高氏兄弟四個裡麵死了兩個,一個重傷,都是拜劉益守所賜,而且統治河北的美夢隨之破碎,這仇恨可不是隨便說說就能釋懷的。

其他的河北世家亦是王八吃秤砣一般,堅決不肯拆鄔堡,但這些人同意在保留塢堡的情況下投降。

對此劉益守沒有生氣,因為生氣也不能解決問題,他有的是招數和時間來跟這些人鬥爭。沒必要強行急吼吼的上去收復河北,讓那些人由明轉暗跟自己過不去。

河北世家不願意妥協也沒關係,反正上次一戰,河北元氣大傷,如今全境都在梁軍的攻擊範圍內,想老老實實的耕種屯糧回血,門都沒有。

隻要佃戶們出來耕地,梁軍就抓人,然後在黃河以北的河內等地將其就地安置,重新造冊上戶口!

高敖曹等人跟高歡最大的區別是,河北世家隻能固守地盤,出了自家一畝三分地,沒有任何號召力。

劉益守可以騰出手來隨便折騰他們。

此外,楊愔還給劉益守獻策,提出對河北進行全方位的經濟封鎖政策,尤其是河北長蘆地區的海鹽,朝廷一定要抓在手裡。

對付河北世家的第一刀,就從鹽開始!

楊愔大世家出身,又是長期跟錢財物資打交道,最明白其中的道道,知道河北世家最大的弱點在哪裡。

自己人砍起自己人來,出手才能快準狠!

劉益守從諫如流,命周文育、徐度等人,在海河出口設立據點,建立木堡,後又將其改建為石堡,是為飛地,如同一根釘子紮在河北腹地的出海口。

劉益守將此地命名為「天津」,掌控周邊自漢武帝時期就規模驚人的長蘆鹽場。他對天津守將的要求很簡單:哪怕不能控製鹽場,也要乾擾其他人利用鹽場製取海鹽。

吃不到就砸場子,如今劉益守財大勢大地盤大,砸得起。

天津的補給全靠海路輸送,運輸的海船來往於廣陵(揚州)與天津之間,形成了一道穩固的沿海航線。

沒有了長蘆鹽場的支持,河北食鹽斷絕,冀州、趙郡、範陽、博陵等地,從世家大戶子弟到升鬥小民乃至佃戶私軍,全都震恐異常!

劉益守這一刀紮得又狠又準。為了獲取食鹽,河北的世家大戶必然要作出選擇:

究竟是抗拒統一的大潮流,繼續在自己一畝三分地苟且,還是放棄本地的塢堡與產業,去洛陽為官,然後迎接新的政治格局?

又或者直接掀桌子,跟梁軍在沿海的鹽場玩「食鹽爭奪戰」,靠堆人命搶劫食鹽?

生存與毀滅,往往都在一念之間。

估算了一下劉益守掌控的地盤與人口,河北的世家大戶選擇了偃旗息鼓,決定先看看情況再說。哪怕拚消耗,他們也拚不過梁軍啊!

當然,世家大戶自家府庫內囤積了不少食鹽,還可以硬抗很久,他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對策,苦的隻是底層百姓。

一個月後,劉益守封於謹為河北行台大都督,將其留在鄴城坐鎮,負責招降納叛。留下地頭蛇婁昭輔左於謹,二人一同處理河北事務。劉益守本人則是班師回滎陽,準備入住洛陽新城。

臨走之前,劉益守還去一趟磁縣,給高歡掃墓。

「咱們也算是老相識了。」

站在一個高聳的土丘前,劉益守輕聲嘆息說道,心中的感受異常復雜。最了解你的,以及你最了解的,絕不是枕邊人,而是你的宿敵!

劉益守與高歡就是如此,自從相識開始便一直鬥爭,一直鬥到其中一人蓋棺定論,爭鬥才算畫上句號。

在與高歡這樣的老硬幣鬥法的過程中,劉益守磨礪了自己,某種程度上說,是高歡成就了劉益守。

「你練了那麼多小號,搞出來那麼多庶子,讓我很為難啊。這麼多人,婁昭君也不介意我殺,你說我是殺還是不殺呢?

殺了好像略顯刻薄,沒有容人之量;不殺,他們將來找我報仇,那可如何是好呢?會不會有人說我是婦人之仁呢?」

劉益守像是在自言自語一般的反問道。

土丘無言,唯有以風作答。

「罷了,還是不殺吧。已經死了那麼多人了,天下分久必合,如今正是消弭紛爭,四海一家的時候,多殺你幾個兒子,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我建立的王朝真被你的兒子推翻,那也是天意。我想沒有他們,也有別人,隨他們去吧。」

劉益守自顧自的擺了擺手,像是說服了自己一般,隨後便帶著親衛離開了磁縣。

劉益守不知道的是,未來替他出征高句麗,出征突厥的年輕將領當中,居然就有高歡的庶出子嗣。

他更不知道的是,正因為沒有殺高歡的子嗣,未來平定關中的時候,很多本地豪強一聽梁軍打過來了,都是打開城門迎接王師入城。

高歡的子嗣都能活命,正如劉邦封雍齒一般,其他人也認為自己投降劉益守也能活命。哪怕再該死的人,也不覺得自己比高歡的子嗣還該死。

這就是潛藏在人們頭腦中的思維定式。

此時洛陽周邊已經被肅清。

規模不算特別大,卻又建設得很科學的洛陽新都,矗立於老洛陽城的西邊二十裡。

關中是不可能關中的,永遠都不可能定都關中。劉益守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保護黃河上遊的植被,如果將來定都關中,會對黃河上遊生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幾乎永遠都無法恢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師娘,借個火 凜冬鬥羅 請問今天要來點狐狸嗎 一胎二寶:首席大人忙不停 執行長,您的嬌妻已到達! 退圈後我養成了一個太太團 靠分手費能成富婆嗎 被炮灰的年代文女主[快穿] [綜名著]炮灰逆襲指南 和替身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