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5章 京師(一百二十八)(2 / 2)

加入書籤

「謝萬歲。」溫體仁趁機又稟告說此事涉及外夷,事體重大,不妨明發諭旨,令六部九卿並沿海各布政使議處上奏。

「溫卿所言極是。此事須得慎重。」皇帝點頭,「就依卿所言,明發諭旨。」

溫體仁回到府邸之中,回想著今天的召對。原本召對並無什麼特殊之處,最奇怪的便是這個不知何處而來的「上奏」。

盡管他推測此事是太監所為,但是回來細想。事情似乎又沒這麼簡單。

溫體仁雖然並不勾結太監,但在宮內亦有相當的人脈,以便及時掌握內廷消息。若是真有人意圖謀取關監之職,絕不會一點消息都沒有。

莫非不是太監,而是另外有人密奏?溫體仁想到這裡,叫來了一個親信長隨,輕聲囑咐了幾句,讓他立刻去見一個太監,打探消息。

不過,這並不是眼下他最要緊的事情。溫體仁的政治嗅覺十分之靈敏,自打他入閣以來,樹敵甚多,這些政敵眼下正在合流,謀劃著把他趕出內閣,而皇帝,隱隱約約也透出了對他的不滿。

聖眷一衰,不但仕途難保,連性命隻怕也有憂。溫體仁自打知道東林-復社正在謀劃推周延儒復起起,就已經預感到自己的腳下開始搖搖欲墜。

他想除掉周延儒,隻有興起大案,正如當時為了排擠文震孟構陷庶吉士鄭鄤。但是要周延儒此人雖然劣跡斑斑,卻沒什麼要命的把柄可以抓,且他已經辭官歸鄉,除非構陷其謀逆,而謀逆大案勢必要牽扯到廠衛,他並無把握能讓曹化淳、吳孟明按自己的心意辦事。

怎麼辦呢?思來想去,既然力推周延儒復出的是東林-復社,翦除其羽翼也是一種方法。這幾年在他的運作之下,東林在朝中已經勢力大減,真正有能力興風作浪的,是起之秀復社。

復社號稱小東林,在政治主張和成員上有許多重合之處,但彼此也有區別:一是復社更加注重把持科場,提攜門人;而東林隻專注於朝廷內部的鬥爭,對科場不感興趣;二是復社在更注重控製地方,而東林的重點在中央。

由於復社在掖進門人弟子方麵「不遺餘力」,大有把持科場之勢,出現了「中式者皆復社之人」的現象。

這樣一個團體的存在,即使它什麼不乾,也主意使溫體仁這樣的權臣芒刺在背,何況它還是自己的敵人!

因為東林的關係,溫體仁早就與復社早就勢如水火,崇禎六年六月,溫體仁當上首輔後不久,他的弟弟溫育仁指使宜興人吳炳作了一本《綠牡丹傳奇》,影射復社的各種醜惡現象,溫育人還命人將此書改編成劇本,搬上舞台四處演出。

此事鬧得很大,驚動了張溥和張采。二張為此專程奔赴浙江,會見了提督學政黎元寬。黎元寬隨即下令毀禁此書,並追究作者責任,將溫育仁的家人逮捕入獄。此事過後,溫體仁第一次意識到張溥的實力,他雖然已經下野了,卻仍能遙控朝政。便下決心要鏟除復社。

這年秋天,太倉歉收,二張寫了一篇《軍儲說》,對救荒政策發表議論。蘇州府推官周之夔指責二張「悖違祖製,紊亂漕規」。周之夔是福州人,亦曾加入過復社,與東林的錢謙益、瞿式耜友好,主講過壚冊書院。他因為自己名氣高而自負,不被復社其他成員所接受。後與張溥結怨。

然而他的彈劾並沒有起到作用,到了崇禎八年七月周之夔被罷免。周之夔認為自己下台是復社運作的結果,十分氣憤,於是寫了一篇《復社或問》,對復社和二張進行控訴。九年五月,太倉人陸文聲又控告二張「倡復社,亂天下」,溫體仁趁機周之夔和陸文聲的控告送有關部門審議,想借機興大獄。

但是溫體仁顯然錯誤估計了「通天教主」的勢力。提學禦史倪元珙、海道副使馮元颺、太倉知州周仲連拒不執行命令,不惜降職,進行保護,使溫體仁的計劃遇到了挫折。

這件事使得他對復社的能量有了充分的認識,也因此堅定了要鏟除復社的心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最強贅婿 重生請自重 抗聯薪火傳 美食供應商 唐俠 數據廢土 大夏紀 大明夜客 我是工業BOSS 我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