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橋(1 / 2)

加入書籤

壕橋

壕橋是為了通過城外的壕溝或護城河等障礙,作為攻城軍機動性的便橋。

我國自戰國時代便有使用壕橋的紀錄,稱為「飛江」或「飛橋」。根據《六韜?虎韜?軍用》的紀錄中有:「渡溝塹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47公尺),長二丈(626公尺)以上,著轉關、轆轤、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由此可知宋代之前我國在壕橋的發展方麵已極為成熟,不但應用了銷軸、轆轤等機械裝置,其橋寬達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寬達十二丈(3756公尺)的正麵供部隊通過。

宋時壕橋已普遍裝上輪子,做成車型,以便推徙。所載的宋代壕橋類器材總共有五種,壕橋的寬度是視城壕或護城河的寬度而定,這些壕橋多半是在圍城時攻方觀測後就地取材製作的。為了運輸的方便,壕橋的橋座下有兩個大輪子,以便攻城軍可以出其不意的部署壕橋,使部隊迅速通過橋麵,進行攻堅作業。為了確保橋麵的安定性,壕橋的前端有兩個用來固定的小輪,當小輪陷入對岸的土壤中,就可以使橋更為穩定,此種特殊設計比起前代用許多繩子固定的方法,顯然較為進步。

唐兵書《太白陽經》裡記載,說護城河寬達二丈。製造壕橋不易找到巨大木材;橋過長時,使用也不便。 所以當壕溝或護城河過寬時,則利用機構較為復雜的折疊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狂魔 柳樹下 古代種田奮鬥史 見習牧師 一篇忠犬暗衛受文 塔防之全民公敵 鬥武焚天 美人折腰 橫掃千妞 淩天聖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