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徐鉉以德報怨(2 / 2)

加入書籤

隨著影視劇《忠烈楊家將》的熱播,楊業為國盡忠、戰死沙場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傳說中,楊業是深受北宋重用的有功之臣,大宋江山若有十分,楊家擔了七分。但事實是,楊業歸宋時並沒太受重用,也沒受重賞。宋太宗封賞降臣之時,除了北漢主劉繼元之外,馬峰、郭萬超等四人受的封賞最重,楊業根本靠不上邊,所以都未在記錄之列。

歸宋三個月後,因為要被派往邊防前線,才有了對他的所謂厚賜。宋朝的用人之計是密賞,跟今天企業的密薪製相似,賞了些什麼,賞了多少,別人無從知曉。

楊業在宋朝的地位不高,從沒有成為宋軍的主將。歸宋時,楊業受封「左領軍衛大將軍」,說白點隻不過是個「環衛官」的角色,而所謂的鄭州刺史,也不過是個從五品的虛職。以這樣的官位是無法近得皇帝身邊的,離朝廷重臣相去甚遠。他在北漢官至建雄軍節度使,是二品以上大員。兩相比較,天壤之別。

楊業在宋廷不過是位列偏裨的邊將,入宋不足8年就戰死在邊關,《宋史》 甚至連他的出生年月都搞不清楚。楊業不受重用,事出有因。這既與他的家庭出身有關,也與宋朝軍事體製的結構有關。

首先,楊業的家世背景讓他難獲信任。楊業的父親楊信原為麟州刺史,當時各種割據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楊家雖然也算是一方豪強,但勢 力相對較弱,隻能於夾縫中求生存。

楊業20歲就被派給劉崇,這可能是一種家族謀略。楊業年少英雄,很有才乾,所以很快被劉崇賞識。但是,951年劉崇在晉陽自立為帝時,楊業的父親已經

歸降後周了。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復雜難解的現象,楊業在北漢聽差,他的父兄卻在後周為臣,父子三人效力於互相敵對的兩個國家。

由此可見,哪怕親如父子兄弟,在亂世的紛爭年代也都是以自保為主,各自為政。當然啦,楊業的父兄與自己敵對,也能從側麵看出來楊業並不受楊氏一族的重視及疼愛。這樣一種局麵的形成,當然有事出偶然的不可控因素,但也不排除楊業父親的預先設計。在那個時代,腳踩兩隻船,誰先到岸就靠誰的現象並不鮮見。按今天的話說,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許更為安全。楊信去世之後,楊業的弟弟楊重勛繼承了麟州刺史的職位,因為楊業效命北漢與後周為敵,當然不可能返回後周繼承父業。

麟州地處北漢與後周邊境,楊氏的 武裝力量有限,沒有強大到足夠自保或自立,為了保全自己、保存實力,楊重勛在北漢與後周之間不停地搖擺,他以麟州刺史的身份幾次投降北漢又數次回歸後周。 有這樣的家世背景,楊業投降北宋之後,難免讓人覺得不夠放心,而他自己也會虛上幾分。後來當監軍責問他是否有異誌時,他顯得格外敏感。

降將的日子是最為難過的,在正統方看來,你既然可以棄城降我,在危急關頭也可以降他。實際上,楊業並沒有可值得懷疑的前科,與他的兄弟不同,楊業跟隨劉崇之後,30多年間,不管北漢發生什麼樣的變動,他一直忠心耿耿,從無二誌。但是,光自己覺得忠心耿耿還遠遠不夠,對於降將而言,檢驗和考驗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這個過程可能足夠漫長。降將很難被重用,這也是歷朝歷代的通例。看看《三國演義》赤壁大戰中蔡、張二將的下場,也就不難理解身為降將的難處。

再者,以楊業在北漢軍中的地位,他也很難再受重用。他與北宋征戰多年,積怨不淺。他在抗宋過程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現在又轉過來依宋抗遼,難免會受到歧視或嘲弄。

楊業之所以不被重用,更為重要的根源還在於宋朝的軍事製度。宋朝非常注意限製武將權力,從宋太祖開始,就對武將處處防範,決不會任由任何武將決定朝廷的事務,更何況是能征慣戰的降將。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國策,後來慢慢形成一種製度,演變為一種文化。

宋太祖經歷了皇位頻繁更替的五代亂世,由陳橋兵變起家的他,對武將左右朝局的歷史認識得非常深刻,為了確保大宋江山的長治久安,防治武將擁兵自立。他精心設計了限製武將權力的種種措施,杯酒釋兵權之後,許多開國大將都被解除了兵權。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則是在「燭光斧影」中上台的,他對手下的猜忌之心更重,即使是親弟、親子也概莫能外。每次大戰之前,他都給大將賜陣圖,讓他們「各遵成算」,不能有絲毫變動。對嫡係將領如此,對降將是什麼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就是北宋降將楊業不受重用的原因。盡管如此,楊業依然是北宋的一代戰神,他在為北宋效力的幾年時間裡幾次重創遼軍,留下了流傳千古的楊家將故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重生之大西北1998 穿書後被年下影帝反撩瘋了 沒有人比我更懂玩家 在無限災難裡求生 道天之上 九轉道仙訣 我真的隻想低調修仙啊 長生四千年 魔血淩天 木葉:從得到模擬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