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匱之盟(1 / 2)

加入書籤

趙匡胤回到開封,宋朝的戰爭機器再一次隆隆開動。征討北漢,刻不容緩,誰都得承認,北漢已經不堪一擊,隻要去打,就一定能拿下。

公元976年8月,趙匡胤命令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黨進為河東道行營馬步軍督部署;宣徽北院使潘美為都監;虎捷右廂都指揮使楊光義為都虞侯,驍將郭進為河東忻、代等州行營馬步軍都臨。五路齊發直指太原。這一次宋朝以百戰之精兵,趁新平江南之威勢,要一戰成功,滅此朝食。劉繼元除了集結少得可憐的部隊進城防守之外,馬上向契丹求援。

但契丹不比從前,它已經和宋朝互通使臣,互祝正旦,經常禮尚往來了。劉繼元乞求新繼位的契丹皇帝耶律賢認清形勢,別被趙匡胤的和平假象騙倒,唇亡齒寒,看在多年的「叔侄」分上,再拉他一把。

耶律賢終於做出反應。派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塔爾率重兵前來援救北漢。

一切跡象都表明,一場規模空前的血戰已經無可避免。如果宋、遼兩軍正麵交鋒,鹿死誰手殊為難料,最終結局很可能直接改變歷史的進程。

但就在這個時候,宋朝國內突然傳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數萬將士一瞬間都僵硬了,他們沒法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消息會是真的嗎?

那位英明神武,從不生病,一個多月前還生龍活虎地送他們出征的皇帝,竟然死了!

趙匡胤死了!在官修的宋史上,關於趙匡胤之死,隻有兩句簡單的記載。一句是「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另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後,傳位於太宗」。

官修宋史語焉不詳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宋太宗以後的北宋皇帝都是由太宗子孫繼承,這些人既不願說清事實,又不好胡編歷史,最妙的辦法就是繞過去。

如此簡單,隻有結果,沒有經過,更沒有原因。

有位名叫文瑩的和尚在《續湘山野錄》寫道:當宋太祖與太宗兩位皇帝還是平民的時候,和一個道士相識在關河,該道士姓名無定,一會兒叫「混沌」,一會兒叫「真無」。那時趙匡胤兄弟很窮,而這個道士隻要伸手探囊,隨時都能拿出金子來。他曾經準確地預測出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日期,所以趙匡胤對他非常迷信。可惜的是,趙匡胤當上皇帝,此人就不見了。直到他臨死那一年,這人才突然出現,趙匡胤大喜,直接問他——我一直找你,想問一件事。我還能活多久?

道士回答:今年10月20日夜裡,如果天氣晴好,你還可以再活十二年;如果陰,「則當速措置」。也就是說,如果陰天,趙匡胤就將必死。說完此人就再次消失了。

趙匡胤牢牢記著這些話,到了這一夜,他獨自登上皇宮裡的太清閣四麵遙望,隻見天氣晴朗,星鬥明燦,他很高興。不料突然間陰霾四起,天地陡變,大雪夾著冰雹從天而降……趙匡胤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來自己的弟弟開封府尹趙光義。兩人進入寢宮,把所有的太監宮女以及侍衛人等都斥退,開始喝酒。

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宮女遠遠看見殿內燭火搖晃不定,趙光義的人影突然離席起身,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不久,便聽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同時大聲喊道:「好為之,好為之。」兄弟二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告辭兄長出去後,宋太祖才解衣就寢。

結果到了次日淩晨,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果然駕崩,年僅五十歲。

如果上麵的說法成立,無論趙光義有沒有謀害趙匡胤,趙匡胤當晚都是必死無疑的!但貴為一國之主,臨死前隻招弟弟一人喝酒,顯然不合情理。如果是真的傳位,應該多叫幾個見證人才是,至少也要召宰相、皇後等人交代一下吧?

或說太祖生一背疽,苦痛的了不得,光義入視,突見有一女鬼用手捶背,趙光義執著柱斧向鬼劈去,不意鬼竟閃避,那斧反落在疽上,疽破肉裂,太祖忍痛不住,遂致暈厥,一命嗚呼。

女鬼一說肯定是無稽之談。兄弟倆晚上飲酒,又屏退左右侍從,而「趙光義的人影突然離席起身,擺手後退,似在躲避什麼」。手持柱斧戳地,大喊「好為之,好為之」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聯係前文,趙匡胤決定把皇都從開封遷到洛陽,群臣莫敢諫,而趙光義當眾拒絕,並楊言「在德不在險」。趙匡胤總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叫囂「在險不在德」吧?單獨召弟弟喝酒,無非是想達成某種協議,比如遷都或立太子之類,讓弟弟不要跟他作對。趙光義當然不同意。趙匡胤氣死或者被毒死也就不難理解了。

趙光義告辭兄長回去後,到了淩晨,趙匡胤駕崩。宋皇後立即命令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入宮,而王繼恩卻去了開封府請趙光義。到了地方,看見程德玄站在府門外。

王繼恩問:「你怎麼會在這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重生之大西北1998 穿書後被年下影帝反撩瘋了 沒有人比我更懂玩家 在無限災難裡求生 道天之上 九轉道仙訣 我真的隻想低調修仙啊 長生四千年 魔血淩天 木葉:從得到模擬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