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2 / 2)

加入書籤

要真是如此,隻能說老李這人壞透了,簡直無可救藥了!

趁著禦前會議結束,張希孟想探探李善長的口風,可是令他訝異的是,老李居然說要回去仔細想想,理出些頭緒,再來和大家夥商討,就這樣,李善長潤了!

張希孟越發篤定,李善長這個老狐狸,就是拋出一個要命的事情,然後想要靜觀朝堂反應。

這老狐狸挖下了陷阱,到底要把誰埋進去,暫時還看不出跡象。

不過沒關係,你有耐心,我更有!

張希孟是渾不在意,這麼多年了,我要是玩不過你老李,還怎麼在江湖混?

你不是要閉門思考嗎?

那我就召集部下,大張旗鼓,討論此事。

看看咱們倆誰玩的更狠!

張希孟隨即給門下省官吏下令,要求宋濂、劉基、龔伯遂、姚廣孝,甚至包括錢唐在內,一起商議,要怎麼改革官製!

反正不管老李是真的是假的,反正張希孟這裡,把攤子鋪開,把事情搞起來。

到時候老李想要下車,也不能夠了!

劉伯溫和宋濂等人,顯然也對這個主張很感興趣。

而且錢唐作為給老李提示的人,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就拿禮部來說,錢唐認為百姓也需要教化,應該真正改成教化部!

這個教化部包含了很多內容。

對於學校,應該教學生什麼,應該給學生樹立什麼樣的觀念,朝廷責無旁貸。

其次,針對民間的種種情況,朝廷也要管理引導起來。

比如民間亂七八糟的寺廟,都要悉數搗毀,各種神漢巫婆,也要清理乾淨。

還有,陛下進金陵之後,就封了青樓,廢了賭場,整個環境,為之一清。

可是隨著天下一統,江西、湖廣、河南,乃至北平,還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也應該一掃而光!

「除弊之外,還要興利!朝廷要有東西,比如這一次國史館修了宋史,民間卻還在演狸貓換太子這種,明顯和朝廷主張背道而馳的東西,為什麼沒有人宣傳,沒有人管理,沒有相應的內容推出……這些都是官吏疏忽怠惰所致!」

劉伯溫深以為然,點了點頭道:「錢令史講到了關鍵的所在,自從吳提舉去了涼州,偌大的朝堂,竟然沒有人能創作新戲,為朝堂宣揚。百官之遲鈍,簡直匪夷所思!」

姚廣孝冷笑道:「也談不上遲鈍,宮裡頭一點風吹草動,他們都一清二楚。說白了,還是隻能往上看,不願意俯身看看老百姓。」

宋濂眉頭一皺,輕聲嘆道:「這就是李相公所言,設置百官,並非為了治理百姓,由此看來,他說的還真是一針見血!」

眾人商量了一陣子,大家夥的看法漸漸統一,確實需要改革。

就拿戲曲來說,強大的宣傳,是起家的法寶,不能立國之後,就給丟了。

因此大家夥建議,應該成立個大明戲曲大劇場,召集這方麵的人才,創作作品,四處演出,給百姓送去精神食糧。

禮部的使命也必須改革……原本服務皇家的祭祀,禮儀,完全可以單獨成立一個司禮監負責。至於禮部,應該有興學教化職能。

辦了這麼多學校,總不能悶頭教書,卻不知道為什麼培養人才!

正好這一次宋史修成,也該給學生們一些思想教育。

畢竟如果朝廷不做這事,其他的力量就會卷土重來。

他們能教的,也就是孔孟之道,程朱理學。

張希孟做再多的努力,也架不住日削月割,日拱一卒……時至今日,必須拿出措施來了!

再有就是針對民間各種亂七八糟的情況,必須拿出措施。

治理這一塊,要更下力氣。

張希孟點了點頭,「錢唐,你提的這些,竟然和楚琦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你們可以聊一聊,互相交流,盡快拿出妥當辦法來。」

錢唐答應,很湊巧的是,楚琦竟然來了,跟著他的,還有一個來自高麗的僧人,辛旽。

「外藩小僧辛旽,拜見上國魯王殿下!」

辛旽說完,大禮參拜。他的聲音竟然因為激動,而變得顫抖。仰慕張相多時,總算能見到真人了,那種感動,滿足,難以形容。

張希孟打量了一下這個來自高麗的僧人,便笑道:「起來吧,我聽楚琦說過,你有很多主張,也希望在高麗均田?」

辛旽立刻點頭,戰戰兢兢坐下,隨後便說道:「張相,小僧拜讀了張相文章,以為張相所言,乃是天下至理,非大明如此,高麗小國,也該如此!」

張希孟一笑,「凡事都要因地製宜,要順應情況。大明走到這一步,也是付出了許多的代價,又恰逢元廷昏聵,天災人禍,接踵而至,才能順利推行。以當下高麗的國情,親近元廷的豪族大臣,依舊掌握大權,想要均分田畝,隻怕難上加難啊!我如果猜的不錯,他們上不得台麵的手段,已經用了不少吧?」

辛旽眼前一亮,慌忙道:「張相真是燭照萬裡,心如明鏡。確實有人誣陷小僧,說,說我和王後有染,還說我和朝中大臣的妻妾盡皆有染!」

張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沒看出來,大師的身體還不錯啊!」

辛旽苦笑,「小僧窮苦人家出身,禮佛多年,哪有什麼亂七八糟的心思……小僧此來,隻是想懇求上國,能夠接納高麗歸附,並且支持高麗,鏟除豪族,均分田畝,小僧感激不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陛下,朕是大唐的忠臣 星海縱深 諸天直播:從拯救小龍女開始 卑縛 諸天武命 修仙:開局從藥童開始 帶著王府一家穿六零 先婚後愛:大少奶奶不能惹 這真不是第四天災 我的劍渴望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