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擊發槍和後膛裝(2 / 2)

加入書籤

當然了,當時丁毅燧發槍太多,而滿清工匠和鐵料跟不上,無法大規模普及三甲,隻有少數精銳才能身披三重甲,最終還是敗亡。

現在擊發槍加上膛線米涅彈,百米之內都能擊破三重甲,加上他的身程和速度,冷兵器的時代很快就要過去了。

丁毅親手試了幾槍,果然感覺到不錯。

「哈哈哈,不錯,不錯,你們乾的不錯,匠作司和科技司參與的人員,都要賞,每人賞銀一千兩,加十畝田,月工薪晉一級。」

「多謝皇上。」眾人皆大喜。

「此槍已經和燧發槍完全不同,還請皇上取個名吧?」李忠義這時拍馬屁道。

丁毅笑眯眯看了他一眼,還要取啥,後世都有了:「此槍用擊發的形式開槍,咱們就要叫他擊發步槍。」

「皇上聖明。」眾人齊呼。

丁毅說擊發步槍,是因為現在可以取代簧輪槍,用同樣的方式製造擊發手槍。

但這還不是最先進的,而且還可以在這個時代進行改進。

「這擊發步槍暫時叫48式。」丁毅又道:「你們再研究研究,進行改進。」

「看到這槍托沒有?」丁毅舉起來:「想想辦法,用後裝式。」

「前膛裝彈,還是非常麻煩,還需要捅條往裡捅,這都是很耗時間的。」

「想辦法在這裡開個孔,把子彈從後麵推進去。」

「至少可以節省十秒以上的時間。」

丁毅說的就是後世的後膛裝填方式。

原歷史在擊發槍出世後(1808),於27年後,到1835年,普魯士的德雷發明了歷史上第一支後膛裝填的刺針擊發槍,這種槍已有了定裝藥的概念,用紙筒作彈殼,將彈丸,發射藥,底火定裝在一起,裝填時用槍機從後麵把搶彈推入藥窒,扣動扳機後,槍機上的擊針刺進紙殼,撞擊底火。引燃火藥,射出彈丸。

現在丁毅的擊發槍已經提前一百多年問世,又有丁毅提前提出後膛裝填概念,可以極大的縮減工程師和工匠們的研究時間。

果然,丁毅一提出來後,現場的工程師和工匠們紛紛眼睛大亮,皇上這個提議,很有特色啊?

畢竟大夥在前麵裝彈裝火藥已經用了上百年,誰也沒想到,為什麼不能在後麵裝?

擊發槍的改進,已經減少了藥鍋,如果再從後麵裝彈,且不需要裝火藥,那射擊速度絕對是突飛猛進,不敢想象。

「如果從後麵裝彈,那就要把彈丸、發射藥、底火裝在一起才行。」這時,科技司的英國工程師史維格這時又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是當年膛線的主要發明者,現在聽丁毅一說,馬上想到重點中的重點。

「史維絡你說的是更一步的擊發槍,可以用銅筒,或紙筒做彈殼,然後裝彈頭、發射藥、底火在一起?用針式撞擊,引發射擊。」

「來人,給朕筆和紙。」丁毅興趣一來,就要開始畫。

李忠義也知道他的習慣,早就準備好了,讓人拿上筆和紙。

丁毅一看,居然是鵝毛筆,然後沾墨水:「這是?」

「原本打算看完擊發槍再請皇上去科技司看的,這是科技司新製的鵝毛筆,沾墨水寫字。」

「寫的字比較細小,抄書蠻不錯的,節省,哈哈哈。」李忠義笑道。

以前大明都是用毛筆,寫的字比較大,有點廢紙。

科技司根據丁毅發明的碳筆,造出了鵝毛筆,簡單實用。

鵝毛筆其實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有使用的記錄,但真正流行起來,在歐洲要到十八和十九世紀。

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時,就正值羽毛筆使用的頂峰時期。

牛頓早期潛心數學,天文、物理學的研究,有人估計:牛頓一-生有超千萬字的演算,推理,和

文字工作全部是用小小的羽毛筆來完成的。牛頓留下的著作總計超過140萬字(包括後期後

Shen學著作),所有這些都是出自小小的羽毛筆。

丁毅看著嶄新的鵝毛筆,贊不絕口,當場下令要全國推廣。

又問,是誰發明的?

李忠義道:「是西蒙。」

居然是個葡萄牙人。

丁毅嘴角微抽,大乾在他的努力下,工匠和科學家已經超過中國所有古代皇朝之總和,但在創新創造上麵,暫時還不如外國人。

因為他們從小的教育和學習經驗,就是不喜歡和人探討,中國人善於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很多遇到問題也不喜歡問別人,更多的人生怕自己的本領被別人學去。

所以中國的工匠們都不喜歡交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水滸:顛覆宋末 諸天從倚天屠龍開始 國服大神超會撩 洪荒攝影師:大鬧天宮 這位同學,我好想你 貞觀女婿:李二求我做駙馬! 我是湯世祖 劍派小宗師 我躲在道侶身後開盒子苟到無敵 流放後男主都愛上了我[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