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金石猶銷鑠(1 / 2)

加入書籤

自南宗五祖白玉蟾在武夷山重建止止庵之後,便一直有人傳說道教第十六洞天,暨武夷山洞「真升化玄天」的入口,就隱藏在止止庵附近。

圍繞著這座道觀,前前後後發生過很多的軼事,其中就包括朱熹和白玉蟾的「偶中爾」。

那個時候,朱熹與白玉蟾,同在大王峰的兩邊分別開館授學,分別教授儒和道,由於某兩家學館很近,兩邊的學生經常在一起交流。

朱熹一開始對神神秘秘的白玉蟾不太感冒,身為理學大家的他認為窮究天人之理,概覽海內之聲,和神神秘秘的道士不可同流。

更重要的一點,是從北宋趙佶溺信道士,相信所謂的「祥瑞」起,儒門就對道士缺乏好感。

先是神宵教主林靈素攜趙佶入夢上天,趙佶自此相信自己乃天人投生,自有庇佑,大興土木到處修建道觀,這種大規模的土建工程,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後有王姓道士決斷他應為「太上皇」,靖康之亂中更是有一個叫郭京的道士,他自稱可以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就讓他把守城門,最終沒有召開六丁六甲神人,反而開門放入了金兵。

趙佶搜集天下金石,據說是為了找到金鼎碑石上詔臨仙人的方法,《宋史·徽宗本紀》也語焉不詳地記載著:「政和七年十二月戊辰,詔天神降於坤寧殿,刻石以紀之。」

隨後政和八年、宣和元年也屢屢刻石,碑謂「比之中春,靈異尤甚」,號稱徽宗所見天神不止一次,至於諸靈異現象的描述越發荒誕無稽。

更匪夷所思的是,在一些野史中記載著,徽宗被俘的時候,他還身穿道袍,行屍走肉般狂蹈於坤寧殿,盼著有什麼祥瑞發生,等待著天上的神仙救他。

而同樣重視內丹術、兼傳神霄雷法,被視為繼承林靈素道統的白玉蟾,必然不被朱熹待見。

時間一長,朱熹的弟子發現,白玉蟾的弟子們時時充滿了自信,特別是對世間規律的掌握,理解都比較深刻,尤其是談到白玉蟾時,他的弟子們更是崇拜得不得了,對朱熹的弟子講述了一些發生在他們學館內,以及他自身體驗到的一些奇跡。

對此朱熹的弟子完全不懂了,於是回去請教朱熹,白玉蟾為什麼很多事都分析得那樣準確,如何能料事如神。

朱熹想了想,淡然的回了一句:「偶中爾。」意思就是這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不過是姓白的偶然猜中了,別把他當回事。

後來,朱熹的弟子經常對白玉蟾身上不解的問題去求教朱熹,朱熹聽得煩了,每每都以「偶中爾」為藉口搪塞過去。這話傳到白玉蟾耳中,白玉蟾隻是微笑不語。

來年春天,兩邊學館都同時出來九曲溪旁踏青,於山路上不期而遇,行至中途,白玉蟾與他的弟子突然放緩了腳步,還朝著更為崎嶇的山路走去。

而朱熹卻帶著他的弟子大步流星的繼續向前,誰料沒過多久,天色突變,一陣瓢潑大雨當頭淋下,朱熹和他的弟子們當場淋了個落湯雞,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大樹下避雨,也是全身濕透。

恰這時,他見白玉蟾和他的弟子們從另一條山梁緩步而來,同更奇怪的是,明明身在雨中,白玉蟾全身上下卻滴雨未沾。

朱熹見狀,上前不解的問他,同在雨中,你怎麼一點兒也沒淋濕呢?

白玉蟾笑了笑,答道:「偶中爾。」意思就是正如你所說一樣,我不過是偶然碰上了好運氣。朱熹聽後,當時滿臉尷尬。

江聞提到到這個典故,絕對沒有欺負袁紫衣沒有見識的意識——好吧,或許有那麼一星半點,但是隻要為了說明一件事。

當這麼多看似巧合的事情頻頻發生之後,就絕對不會是偶然,千萬不要閉上眼當作無知,否則像白玉蟾這樣的人,就會給你來個「一遇風雲便化龍」了。

按元化子所說,也就是在這場偶遇之後,朱熹和白玉蟾便化敵為友,還向他討教起了周易預測、求仙問道之事。

…………

從更遠處看去,整片樹林就是一堆單調的,攪成一團的黑色線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每天都在給男朋友和貓咪勸架 豪門聯姻後假少爺天天裝乖 大明星非要當我孩子他爸 我靠攻略女神君保命 萬人嫌真少爺馬甲掉光了 靈寵:孵出古代諸神 王者之榮耀歸來 男神變成我的鳥 兩Alpha匹配度100% 抑製劑味的A支棱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