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1 / 2)

加入書籤

大楚帝國和俄羅斯方麵的戰爭,在很多年前就開始了,隻不過早些年的時候受限於西伯利亞的廣闊以及極度困難的物資補給,兵力輸送,楚軍在西伯利亞方向打的還是比較煎熬的。

主要是楚軍在麵對俄軍擁有武器裝備優勢,但是在兵力以及後勤補給上的優勢也沒多少。

不是帝國沒有足夠的兵力以及彈藥糧食,而是運不上去!

因此當年的戰鬥,主要是圍繞著西伯利亞的幾條主要河流進行推進,雙方的戰鬥規模也不大,普遍幾百人,幾千人的規模都算得上是大規模戰役了。

但是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然而打的時候還是比較順利的。

主要是對麵的俄羅斯人也麵臨著同樣的問題,甚至麵臨的問題更多,而且他們也沒有裝備優勢,因此楚軍在十年代的西伯利亞戰爭裡盡管推進緩慢,但這主要是地理上的限製,而不是說俄羅斯人的軍事抵抗有多強。

同樣是因為交通問題,這也是導致楚軍在二十年代打到烏拉爾山脈以東,裡海東岸後,就沒有繼續往西跨過烏拉爾河的主要原因。

距離實在太遠,補給嚴重困難,當時大楚帝國為了維持西海城這座裡海東北部邊緣,烏拉爾河入海口的西海城的軍事駐防,耗費的資源可是相當龐大的。

時不時的就要從伊寧河穀超大型的運輸隊伍,然後一路慢吞吞的往西走,給西海城這個戰略要地輸送武器、彈藥,被服等各類軍事補給物資。

這一路的補給線長達兩千多公裡,在沒有火車和輪船的年代裡,如此漫長的補給線對於大楚帝國這樣家大業大的帝國而言依舊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就這,還是建立在大楚帝國在伊寧地區建設有多家兵工廠,能夠生產火炮,火槍再到彈藥,冷兵器,軍用被服等各種軍需物資的緣故。

如果沒有伊寧河穀這個大楚帝國掌控西域乃至整個中亞的戰略農業、工業城市支撐著,楚軍在中亞等方向所需要的各類軍事物資,都還得從更後方的陝甘地區的蘭州、長安等地運過來。

補給距離直接翻倍,將會超過五千五百公裡!

那樣可更麻煩……從長安到伊寧這一段路,可是沙漠、戈壁灘、草原各種惡劣地形都有,長度達到將近三千公裡,如此遙遠的運輸距離對於軍事後勤補給而言簡直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如此漫長而困難的補給線,是當時限製楚軍繼續西進的重要原因。

為了解決關內十八省距離西部中亞領土距離過遠,道路難行的問題,大楚帝國在鐵路剛開始修建的時候,就已經擬定了一條連通中原和中亞的戰略鐵路,即從長安到伊寧的西北鐵路。

這條鐵路也是大楚帝國鐵路的早期龐大修築計劃裡,最難修的一條鐵路,沿途復雜地形太多,並且沿途諸多地方都是荒無人煙,最關鍵的是這條鐵路因為沿途人煙稀少,人員以及貨物往來都比較少。

這意味著這條鐵路在商業運營上很難賺錢,別說賺錢了,能夠維持運營不虧本都不容易。

西北鐵路乃是一條非常純粹的戰備鐵路,當年為了讓鐵路總公司修建這一條鐵路,也是為了減輕修築鐵路成本,陸軍方麵長期派遣了眾多工兵部隊幫忙一起修路架橋。

多方合力之下,西北鐵路最終經過了長達九年的修建,最終在承順三十年才建成,大楚帝國的火車終於能夠一路順利通往西域重鎮吐魯番省的省治伊寧。

而過了伊寧之後都是一片開闊平坦的哈薩克大草原,這個時候鐵路修起來就容易了,隻用了區區兩年時間,鐵路總公司就建成了中亞鐵路乾線,即伊寧到兩河省省治土耳城。

把帝國邊陲省份兩河省也用鐵路連接了起來。

如此一來,大楚帝國的火車就能夠從金陵一路向西,先後通過中原鐵路網、西北鐵路網、中亞鐵路網抵達兩河省,通過火車,大量來自關內十八省地區的人口,物資源源不斷的輸往中亞兩河省地區,讓這個雖然帝國占據了多年,但是一直都沒能發展起來,人口稀少的中亞省份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兩河省也開始依托當地的豐富礦產資源開始發展工業,輕工業主要發展毛紡業,皮革業,而重工業則是發展采礦業,鋼鐵以及國防工業為主。

畢竟兩河省是擁有大片的水草豐美之地,乃是傳統畜牧區,輕工業上發展以畜牧業為基礎的毛紡,皮革等產業具有天然優勢。

同時當地也有不少的礦產,用來采礦也相當不錯,而在鐵路開通之前,就算是挖出來礦產也賣不出去啊,總不能用馬車一路往東輸送幾千公裡吧,運費都得上天了。

因此在鐵路開通之前,兩河省的礦產業其實規模很小的,主要是為了當地的小五金,國防工業提供原材料為主。

等到鐵路開通之後,有了鐵路這個便捷的交通方式,兩河省那邊完全可以大規模采礦,並把礦產品通過火車向東輸送。

同時鐵路的開通,也給兩河省帶來了更多的安家落戶的移民,這讓當地的人口數量出現了快速增長,而更多的人口也意味著更多的本地消費市場,更多企業看到機會後也會到當地進行投資,如此一來又加大了對煤炭,鋼鐵等基礎產品的需求。

自從承順三十二年中亞鐵路乾線建成後,兩河省也迎來了發展高峰,經濟產值已經大幅度增長,在帝國內幾十個省份裡(包括海外直轄領地),排名足足上漲了十多位呢。

同時當地工業的發展,配套的完善,也讓當地的國防工業發展擁有了更好的發展條件,其省治土耳城,已經逐步取代了伊寧成為了大楚帝國在西部地區的最重要國防工業城市。

陝甘武器公司投資建設的土耳兵工廠,是一家大型的綜合兵工廠,可以生產各類槍械,火炮,彈藥,以便就近供應中亞地區的軍事需求,在承順三十八年建成並開始生產各種軍需產品供應軍隊。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年裡,中亞鐵路裡的核心鐵路線土西線,即土耳城到西海城的鐵路線建成,這條長達一千七百多公裡的鐵路,毫無疑問是一條正兒八經的戰備鐵路,軍事用途遠遠超過商業用途。

有了這條鐵路之後,困擾了陸軍二十幾年的西海城以及周邊地區,即烏拉爾河中下遊流域,烏拉爾山脈南部地區裡的補給難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而這,是軍方……嗯,主要是陸軍那邊主張繼續西進奪取東歐平原的基礎所在!

沒有這條鐵路想要進軍東歐平原也不是不行,但是太麻煩,耗費也太大,同時是楚軍的武器裝備越先進,那麼對後勤的依賴也就越大,一旦後勤補給困難之後,那麼對軍隊的戰鬥力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雖然說用刺刀也不是不能打仗……但是有後裝線膛槍炮不用,非要去玩刺刀,那不傻嘛,就算能打贏也會傷亡非常大。

同時世界那麼大,大楚帝國也沒必要非要在東歐平原,在補給不順暢的情況下開疆擴土啊……完全可以先在其他地方開疆擴土。

畢竟東歐平原就在那裡,它也不會跑不是……

同時大楚帝國開疆擴土獲得的土地多了去,那麼大一片西伯利亞現在也沒幾個人,新拿下來的美洲地區那麼大一片,現在美洲的楚國人口也就一千多萬而已。

基本上來說,對於當代的楚國人而言,隻要你舍得離開家鄉,舍得離開繁華的中原地區,隨便你哪拿都能領取足夠的耕地進行耕種,不存在土地不夠用的問題。

所謂的人多地少,隻是指關內十八省,尤其是中原,江南這一片……帝國還有大片大片的地方沒多少人呢。

因此對於整個大楚帝國而言,實際上可以稱得上地廣人稀,人均土地多的很。

隻是……很多人寧願擠在繁華的關內中原,江南等地區,尤其是那些大城市,也不願意去偏僻地廣人稀的邊疆地區以及海外領地而已。

不是土地不夠多,而是人們不願意去……

這一情況也是大楚帝國幾年前開始降低單純的開疆擴土,而是陸續改為大規模的經濟殖民的緣故。

如此諸多情況,也導致帝國在東歐問題上的處理,一直都拖拖拉拉,早些年的時候,帝國高層認為西線還是要擴張的,不過要等到鐵路建成以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女配求離婚日常 文娛:從經紀人到國際巨星 撿的師弟是反派怎麼破 鄉野小神醫 我在萬族戰場扮演閻羅王 飛升之後 這隻噠宰真可愛 宦養美人 開局須菩提,逆亂西遊 影視諸天簽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