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 68 章(1 / 2)

加入書籤

以往十一年時間,就不說知青,整個公社範圍內,都有近百個高中畢業生既沒有被推薦去大學,也沒有被招工進入單位。

對於廣播裡傳出的消息,大家心中有無數的疑惑想要得到解答,對於國家政策方麵的疑惑,大家的第一反應自然是去找公社管文教的乾部進行谘詢。

紅星大隊的知青們,對於考試科目和範圍也有很多疑惑,估扌莫著公社的日報應該已經發下來,於是在第四天下午,也紛紛去了公社,想要去公社裡拿一份《人民日報》,看看是否有更確切的消息。

一去才發現,其他的知青,當地初高中畢業生,也都是這樣想的。公社的辦公大樓前,聚集了近百人。從十來歲的到二十來歲的都有,甚至還有些不少頭發花白的學生家長。

大家鬧哄哄的,全都在討論著恢復高考的消息。

除了考試科目,報名時間都不確定外,眾人麵臨的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沒有書。

過去十一年,讓絕大多數人都失去了上大學的希望,高中畢業,很多人也隻能在家務農,漸漸地大家就形成了一種觀念:

讀書無用。

在這種氛圍下,教材這種沒用的東西,自然是很少有人會保留,不是賣了廢品就是拿去點火或者擦屁股了。

「同誌,你有以前的教材沒,借我看兩天!」

到處都充斥著這樣的詢問,連公社供銷社的筆墨紙張,也全都被搶購一空。

因為大家都想借這幾天的人民日報看消息,公社的書記乾脆就讓人把這些報紙全都貼在了牆上。

然而,讓人失望的是,大家看完了這幾天的日報內容,也沒讓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

問公社管文教的副書記,對方也表示暫時還不清楚,要等上麵的指示,讓大家如果著急,可以去縣文教局去問一問催一催。

去縣城自然就沒有公社那麼方便,沒法大家都去,隻能借了自行車,派兩個代表去。

宋阮阮有自行車,可以帶一個人,知青們問江海又借了一輛自行車,一共四個人一起去了縣城。

宋阮阮對於縣城的興趣一直不是很大,沒有特別大必要的時候,基本都不去。

如今的城裡,享受不到什麼逛街購物的樂趣,各種基礎設施不完善,找個廁所都很難,吃飯也隻有幾個國營飯店,到處都擠,她覺得還不如在紅星大隊待著舒服。

她這次去城裡,目的也和知青們一樣,主要還是為了打探消息。

她雖然知道要今年肯定會高考,但對於具體細節也是一概不知,如今消息很滯後,想要快點知道,自然還是得親自去打探。

到了縣城文教局,那場麵比公社有增無減。

恢復高考的消息,攪得所有有學生的家庭都心思浮動。不僅是高中畢業生,連初中生和家長們,也異常關心自己是否有參考的資格。

宋阮阮等人一到文教局門口,便看到上頭有人拿著個喇叭不斷在喊話:

「同誌們,高考的具體情況我們目前也沒有更多消息,一切要等上麵通知。可以報名的時候,會通知到各個街道和大隊,請回去耐心等待!」

「啊!為什麼連縣文教局都不知道?」

趕了二十多公裡路的知青們難掩失望。

宋阮阮想了想,道:「大概是太久沒組織高考,上麵的人還沒擬出來具體章程,隻能回去等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恢復高考的道路困難重重,滯留十年的考生數量實在太多,上麵突然下達命令,各省即使以最快的速度響應,擬定出章程,再層層下達,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但即使文教局已經給出了答復,文教局所在大樓的門口,依然是擠滿了人,可以說是門庭若市。

不帶任何比喻的意思,就是變成了一個小型集市。許多人一堆一堆地擠在一起,那場麵,堪稱是一個大型搶購現場。

「這個我要了!」

「那本我也要了!」

「我先來的,給我!」

「我出一塊錢那本給我!」

「這就是些廢報紙,竟然要一塊錢一斤,能不能少點?」

「同誌,那是在乾什麼?」同來的男知青好奇地向著路人打聽。

路人道:

「買書啊!你們也是準備參加考試的吧,還不快點去搶幾本書!」

男知青恍然大悟:

「原來是在賣教材啊?」

路人一副你們不懂行的樣子道:

「哪啊,現在怎麼可能還買得到教材,早就被人搶光了!你們都不知道,現在城裡這些書搶得有多厲害,以前那些舊書幾分錢一斤,現在一本就要幾毛一塊,就這也都還搶不到呢!現在大家都開始搶廢舊報紙了!但凡是有字的東西都能拿去賣錢!」

其餘三個知青都驚呆了。

他們完全沒想到,現在城裡人搶書搶得這麼厲害。

不過轉念一想又完全能理解,這對多少人來說,都是十一年才等到的一次機會,一旦考上大學,從此命運就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現在城裡正式工人的最低工資是十八塊錢一個月,而大學畢業生,據說是一開始就有五十多塊,還能更容易地升上去當乾部,這樣截然不同的錦繡前程,誰能不瘋狂。

連公社裡一些招工走了的都想回來參加高考,學校的老師們也蠢蠢欲動,更何況其他人。

而如今的教材非常有限,有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用或者給親朋好友了,能流通到市麵上的,除了廢品站的,就沒有別的,廢品站也不可能有太多書。想參加考試的人又很多,可不是就得瘋搶麼。

理解之後,就覺得有些後怕。

如果沒有宋阮阮,以他們的反應速度,現在到城裡來,別說是正規的教材,恐怕連廢紙都不一定搶得到。

而現在,他們擁有了連城裡人都夢寐以求的完完整整的兩套教材。

何其幸運!

想到這些,眾人看向宋阮阮的目光便帶著深深的感激。

回去跟其他知青一說,眾人倍加珍惜教材閱讀機會的同時,也越發地感激宋阮阮。

*

既然文教局說了有進展會通知到各個大隊,眾人便安心留在生產隊等消息,按照指示,他們上午乾半天活,下午和晚上,全都用來復習。

宋阮阮每天給他們講兩個小時的數學課,從初一的課程開始,係統性,融會貫通地講,然後再額外給他們一個小時答疑。

因為課程內容很多,宋阮阮把進度拉得很快。但即使如此,一周的時間過去,知青們的掌握情況也還不錯。

一方麵是知青們都明白這次考試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分外拚命在學習,他們不乾活的時候看書,聽課,乾活兒的時候也在一刻不停地思考著和數學相關的知識。

另一方麵,宋阮阮在講課方麵也格外有一套,輔導過不止一個學渣,很明白怎麼讓他們更容易地理解那些數學知識。

在宋阮阮的引導下,眾人從原本最害怕數學,變得心裡逐漸有了底氣。

如此一來,反而顯得其他科目比較進展緩慢了。

讓他們驚喜的是,接到消息八天後,宋阮阮竟然告訴他們,其他科目她也給他們整理了筆記,讓他們到公路岔路口去搬。

那筆記足足拉了一麵包車,像是書一樣,全都已經裝訂成冊。

眾人幫忙將筆記搬到江家,宋阮阮便給他們每個人發了一套。

這筆記總共有十本,總結了包括數學在內的每一科教材上的內容,相當於每個人都有了一套完整的復習資料。

眾人簡直感激得不知道說什麼好,縣城裡搶書都搶瘋了,他們卻每個人都擁有一套如此珍貴的教輔書,這是多麼大的優勢。

宋阮阮微笑著對眾人解釋道:

「你們要謝就謝江海,是他覺得你們這麼多人用一套書太影響復習效率,印筆記的事是他提的,錢是他出的,印刷廠也是他找的。現在縣城裡紙張緊缺,白紙都要留著印考卷。印刷廠原本都不願意接這活兒,後來還是江海想了好多辦法,自己去外麵找到了這一批印刷紙,好不容易才讓他們答應給趕工趕出來的。」

眾人詫異不已。

他們都知道,要讓縣城印刷廠給印這麼多東西一定不容易,但沒想到會遇到這麼多困難,而江海,為了他們能人手有一套教材,竟然付出了這麼多。

除了陳美珍和李蘭蘭這種經常和宋阮阮在一起的女同誌,其他人原本對江海的印象其實很不好,覺得他就是個混混二流子。

就算是做生意賺了些錢,那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隻是會鑽空子而已!

可如今,他卻如此仗義熱心,在他們改變命運的關鍵時刻,給出了這樣大的幫助。這簡直是雪中送炭,再造之恩。

眾人看向江海的眼神頓時就變了:

「江海同誌,以前是我誤會你了!你簡直是外冷內熱,菩薩心腸!」

「江海同誌,你的大恩無以為報,不管我這次考不考得上大學,都永遠銘記你的恩德,你以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隻要喊一聲,我在所不辭!」

「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麵對眾人真心實意的感激,江海稍微有些不自在。

在他看來,這其實大半是宋阮阮的功勞。而他一開始也是為了讓宋阮阮高興才去做的。

「都是鄉鄰,沒必要這麼客氣。」

他冷淡地道。

然而眾人完全不在意他的冷淡,每個人都喜笑顏開。

*

有了宋阮阮的筆記,眾知青的復習效率再上一個台階。

現在哪裡還挑復習哪套教材,他們看城裡那些人搶書的架勢就知道,絕大多數人都是四處瞎撞。他們目前學的是深的那一套教材,就算是復習錯了,也比城裡那些人要考得好。

這樣的信念之下,眾人白天乾活兒時的精氣神都完全不一樣了。

其他學生都是本地人,家裡都不讓他們下地了,隻有他們的家人最近還在照常掙工分。

村裡的王三嬸家的二兒子今年也準備去參加高考,看知青們神采奕奕的樣子,不由得有些羨慕地道:

「你們這些知青就是和我們老農民不一樣,以前在城裡,上學學得紮實,現在也不怕考。我家那小子就不行了,好不容易給他找到兩本書,每天在家唉聲嘆氣說看不懂!」

知青點的張會蓉是個藏不住話的,聽到這話,立刻就道:

「哪啊嬸子,我們還不是一樣的,以前上學有幾個人能有心思認真學。就算有,這麼多年也早就把知識還給老師了。現在我們不愁,主要是因為有宋阮阮同誌給我們補習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開局盤點歷史十大事件 初次做人,請多指教 陰陽相師,捉妖除魔 穿書女主係統 某高專的天與暴君 魔君的追命娘子 七零之走出大雜院 洪荒我的弟子搞垮了西遊 不是說好假結婚嗎 反派他過分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