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關鍵(1 / 2)

加入書籤

著名社會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MarkGranovetter,曾在70年代研究了在波士頓近郊居住的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是怎麼找到工作的,並把研究結果作為他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發表。Granovetter找到282人,從中隨機選取100人做麵對麵的訪問。發現其中通過正式渠道申請,比如看廣告投簡歷,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人中有54人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的工作——當宅男們還糾結於簡歷怎麼寫才好時,一半以上的工作機會已經讓那些有關係的人先拿走了。

靠關係不新鮮,但靠什麼關係卻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窮人和富人的人脈結構

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那麼這條路到底更有可能是什麼樣的朋友給的呢?Granovetter發現,真正有用的關係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麵的「強聯係」,而是「弱聯係」。在這些靠關係找到工作的人中隻有167經常能見到他們的這個「關係」,也就是每周至少見兩次麵。而556的人用到的關係人僅僅偶然能見到,意為每周見不到兩次,但每年至少能見一次。另有278的幫忙者則一年也見不到一次。也就是說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係,是那些並不經常見麵的人。這些人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他們可能是已經不怎麼聯係的老同學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麼認識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在你當前的社交圈裡。

Granovetter對這個現象有一個解釋。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這幫人,很可能乾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個這樣的工作機會,他們又怎麼會知道?隻有「弱聯係」才有可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Granovetter把這個理論推廣成一篇叫做《弱聯係的強度》的論文,此文有可能是史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社會學論文,大概超過了兩萬次。這個研究的數據如此簡陋,思想如此簡單,然而其影響是深遠的。現在「弱聯係」這個概念已經進入勵誌領域,2010年有人寫了本書叫做《超級人脈》,其中大談弱聯係的用處。

「弱聯係」的真正意義是把不同社交圈子連接起來,從圈外給你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據弱聯係理論,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機會的多少,與他的社交網絡結構很有關係。如果你隻跟親朋好友交往,或者認識的人都是與自己背景類似的人,那麼你大概就不如那些三教九流什麼人都認識的人機會多。人脈的關鍵不在於你融入了哪個圈子,而在於你能接觸多少圈外的人。這樣來說,豈不是從一個人的社交網絡結構,就能判斷這個人的經濟地位如何了麼?

2010年三個美國研究人員,做了一件有點驚人的事情來驗證這個思想。他們把2005年八月整個英國的幾乎所有電話通訊記錄拿過來,涵蓋90的手機和超過99的固定電話。這些電話記錄構成了可見的社交網絡。研究者很難知道每個人的經濟狀況,但是英國政府有全國每個小區的經濟狀況數據——你可以查到哪裡是富人區哪裡是窮人區。這樣他們把電話通訊記錄跟其所在的三萬多個小區居民的經濟排名對比。結果非常明顯,越是富裕的小區,其交往的「多樣性」越明顯。但是這個結果如果細看的話還有更多有意思的東西。

社交網絡多樣性越強,經濟排名就越高。

在統計上我們使用「相關係數」來表示兩個東西之間的相關性,它的值在1和1之間,越接近1,就表示這兩個東西越容易一起變大和變小,負值則表示二者變化的方向相反。這個研究發現,小區的經濟排名與其社交網絡的「社會多樣性」和「地區多樣性」的相關係數分別是073和058。這意味著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階層和不同地區的人聯絡,而且階層多樣性要比地區多樣性更重要。正所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我們設想富人的聯係人數也應該較高,因為他們認識的人比窮人多——這也是對的,但聯係人數目和經濟排名的相關係數隻有044,並不太重要。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打電話時間長短,跟經濟排名的相關係數是033,也就是說富人雖然愛跟各種人聯係,但真正通話時間比窮人短。

這種數據分析的問題在於它隻能告訴我們社交網絡跟經濟地位之間有這麼個關係,但不能告訴我們到底是誰導致誰。是因為你富,才有不同的人願意跟你接觸,還是因為你願意跟不同類型的人接觸,才導致你富?Granovetter的理論還有另一個問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認識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弱聯係,強聯係隻是少數。如果讓所有認識的人每人給我們一條工作信息,最後有用的這條信息當然有更大的可能性來自弱聯係!Granovetter在他1973年的論文裡承認了這個問題,但他也提出了一個解釋:生活中強聯係和弱聯係跟我們交流的次數相差極大。我們跟強聯係之間交流的信息,要遠遠多於弱聯係。這種交流到底多多少,他沒有辦法量化計算,但是來自弱聯係的信息總量可能並不比強聯係多。這樣看來還是弱聯係重要,因為它傳遞的有價值信息比例更大。後來類似的質疑不斷有人提出,但Granovetter的理論還是經受了考驗。

所以弱聯係理論的本質不是「人脈」,而是信息的傳遞。親朋好友很願意跟我們交流,但是話說多了就沒有新意了。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許是跟不太熟悉的對象進行的。這個猜想怎麼證實呢?

誰給你的信息重要?

也許我們可以從網絡中不少蛛絲馬跡。在有了網絡後,研究人員可以更好地分析我們是通過什麼聯係得到新知識的。比如你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經常閱讀和轉發來自網友的各種推薦,那麼是親密好友的推薦更有用,還是弱聯係的推薦更有用呢?Facebook的數據團隊2012年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項非常巧妙的研究。研究者有個簡單辦法判斷你跟各個網友之間的聯係強弱。比如說如果你們之間經常互相評論對方發的狀態,那麼你們就是強聯係的關係,否則就是弱聯係。

讓我們來看看人們在Facebook上分享的那些網頁鏈接——如果你分享這個鏈接,你大概認為這個鏈接是有用的。這種分享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你的朋友(不管是強聯係還是弱聯係)先發了這個鏈接,你看到以後轉發。另一種是你自己獨自發現這個鏈接。可以想象,前一種方式發生的可能性肯定要比後一種大,社交網絡的作用就是讓網友向我們提供信息啊。Facebook的這個研究通過隨機試驗的辦法來跟蹤特定的一組網頁地址,結果發現別人分享這個地址給我們,我們看到以後再轉發的可能性(feed),比如我們自己看到這個地址直接分享的可能性(nofeed),大5倍以上。這兩種可能性的比值(feednofeed),也就是網友分享的放大效應。

我們的轉發行為是相當親疏有別的,人們更樂意轉發「強聯係」分享的信息。統計發現如果強聯係發給我們一條信息,我們轉發它的概率大約是弱聯係發過來信息的2倍左右。這是理所當然,強聯係之間本來就有類似的興趣。有人據此甚至擔心,社交媒體加劇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局麵,我們會不會因為總跟誌趣相投的人呆在一起而把社交圈變成一個個孤島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擁有拯救末世係統的我,超苟的! 山海第三極 綠茶女配每天都想害我 愛的交織與升華 九轉武神 簿執盜 詭異入侵:我是閻王親閨女 阿縹日記 元宋 重生大佬:帶著空間,囤貨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