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1 / 2)

加入書籤

那人便是進諫蜀主李當不成,反被下獄的蜀士楊賀之。

成都城破以後,桓蒙為消弭蜀人的抵觸,延攬民心,於是舉賢任能,大舉辟除蜀地的高門子弟、才華之士。

並於數日後,集帳下參僚,置酒於李當的殿上,邀請成都及周邊的縉紳參宴。

在那天的宴上,桓蒙雄情爽氣,音調英發,談說自古的興亡由人,存敗係才,狀貌磊落,引得一座嘆賞。

因有與宴的蜀地士人上言,說李當剛愎殘暴,拒忠良之諫,把不少的蜀中英秀囚禁獄中。

桓蒙聞之,遂即令吏,檢點成都牢獄裡的囚徒,其中凡是因言獲罪的,一概釋放,並從中擇其尤為出色者,亦辟為屬僚。楊賀之和他的族父楊周之,就是在那時一同出的縲紲。

桓蒙與楊賀之、楊周之一經交談,喜楊賀之的才乾,當場辟他為府中板司馬,辟楊周之為板參軍。

隨後不久,莘邇到了桓營。

袁子喬建議,在接見莘邇的時候,不如把新辟入府的蜀士也都叫過去,以圖借此,來暗示莘邇,桓蒙已然盡得蜀人之心,從而給要回劍閣這件事,加上一個籌碼。

桓蒙從善如流,采納了袁子喬的這個建議。

因而,要說起來,楊賀之、楊周之等,實是數日前已與莘邇見過了。

不過前幾天的見麵,莘邇除了頭天轉身出帳的舉動以外,沒有在其他的事情上給楊賀之等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反倒是那位隻聞其名、不見其人,寫下了《蜀道難》、《鵝》兩首傑作的隴地不世出之大才子、謫仙人傅夫子傅喬,令他們心神往之。

不意今日荊州兵的虎賁齊聚,桓蒙明盔亮甲,氣勢洶洶,相比之下,莘邇幘巾、鶴氅,持扇木屐,如晏然出遊,隻攜李亮一人,然而在與桓蒙答問之際,卻竟是絲毫不落下風,言辭溫和,含蘊如刀,幾句話下來,把桓蒙反是噎得說不出話了。

這樣的英傑人物,是楊賀之平生僅見。

楊賀之的視線流連在莘邇身上,心中想道:「也嘗聽聞定西莘幼著之名,往昔所聞,傳言的多是他的武功,我以為他隻是個將帥之才,今日觀之,儼有雄主之姿也!」

他偷窺桓蒙壯碩的後背,思緒起伏,想道,「桓荊州亦明主是也,但江左重中原故族,常散騎昨日信至,覽其文字,頗懷亢憤,言唐輕蜀人,雲己已絕仕進之望,欲增刪舊作,埋首文牘,著《華陽國誌》。桓荊州辟我為板司馬,如似欲有大用,而其府中掌權者,悉唐士也,隻恐待我隨他到了荊州,終究會如常散騎一般,到底難以展眉。與其……。」

「常散騎」,是蜀秦的賢士,字與張道將的名同,亦叫「道將」,族為江原冠姓,世奉天師道,任過蜀秦的史官,數年前,依蜀秦國庫裡保存的圖籍版檔,相繼撰寫過兩本大作,一本叫《梁益寧三州地誌》,一本乃是蜀秦迄其時之史,名《蜀秦書》。李當繼位,遷其為散騎常侍。

此人一向傾心江左。桓蒙笮橋勝後,縱火燒成都的諸城門,他便進言李當,勸其投降。李當之降,此人有莫大之功。因為他是李當的近臣,李當被送去建康時,他就跟著一塊兒去了。

以他家在蜀地的族望、他本人的史才和他對江左的向往,加上他家信奉天師道,與江州刺史王逸之之族琅琊王氏等幾個江左名族的信仰相同,他本來以為到了建康後,也許能夠得到一個不錯的官職,結果卻被冷落。——其實別說是他,便那李當,也隻被封了個歸義侯而已;投降之後,亦從李當去到建康的李力、李祿等李當之宗親,受到的待遇且不如李當。

楊家也尊信天師道,楊賀之又有才名,常道將與楊賀之的交情不錯,算忘年交,鬱悶難遣,就給他寫了那麼一封信來,發了些牢騷。

想以這位「常散騎」的出身、名望和對江左的傾慕,還被打入冷宮,楊賀之自思之,何況是他?也就難怪他會別生心意。卻說,楊賀之不肯出仕蜀秦,不是因為他無誌向,乃是因為李氏非人主,而今蜀秦宣告滅亡,他能去的地方,隻有江左和定西了,江左若是不成?

「與其蹉跎江左,不如去定西試試。」

楊賀之的目光悄悄地在莘邇、桓蒙兩人的身上轉來轉去,這樣想道。

誠然是亂世之時,良禽擇木以棲,非主擇臣,臣亦擇主。

楊賀之的這番小心思,不需多講。

那桓蒙一番咄咄逼人的問話,被莘邇輕易化解。

他啞然稍頃,想道:「何為『以禦外寇』?」重鎮旗鼓,要抓住莘邇的這句話,再質問莘邇。

一人出列說道:「明公,三軍已集,日將午矣,請明公下令閱陣。」

桓蒙看時,見說話之人是楊賀之。

桓蒙大怒,心道:「哪裡有你插嘴的份兒?」

莘邇瞧了眼楊賀之,順水推舟,捉羽扇指點台下的荊州將士,笑道:「桓公,此等虎狼之士,如果列成陣型,進退隨旗,戰止應鼓,會是怎樣的威勢?我已等不及看了。桓公既請我觀兵,那就請吧?」

桓蒙心道:「我若訓斥楊賀之,非但會讓莘阿瓜看我笑話,嘲笑我禦下不嚴,還會弱了我的氣勢。罷了,就讓他看看我荊州兵,是不是天下第一的強兵!」想到這裡,忍住怒火,叫楊賀之歸回原位,揮手令道,「擊鼓、揮旗!」

桓蒙與莘邇剛才對話時,鼓角之聲暫停,這會兒他命令一下,鼓聲再次響起。高大魁梧的掌旗官扛起各色的令旗,趨至台沿,握住舞動。旗、鼓一動,台下的五千荊州將士隨之而動。

陣而後戰,兵法之常。

陣,說白了,就是隊形,是對士兵在戰場上作戰時的一種約束組織。

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甚至十幾萬、幾十萬人,臨敵作戰,如果沒有組織,那就隻能是一盤散沙,人各為戰,混亂不堪,下場不言而喻。

好的陣型,不僅能夠做到上下軍令的通暢,並且通過長短、遠近兵器和戰車等器械的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陣中士兵的戰鬥能力,用後世的話說,就是達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據說伏羲做陣內外俱圓,黃帝改為內圓外方,孫武改為內外俱方,又有外圓內方,這幾種陣型是最基礎的。在這幾種陣型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戰場環境,可以衍生組合出許多的大陣。

軍旗招展,戰鼓聲聲。

高台北麵的步卒,於各級軍官的指揮下,在一麵麵軍旗的帶領下,隊形變幻,彼此穿梭,首先組陣而成。

莘邇觀之,那陣整體呈長方形,前方微凸,分為三個梯層,每層皆為方陣,分為左右,由持步槊、弓弩、盾牌等兵械的戰士組成,這三層的戰士,越往後邊,兵力越多;三層的靠前兩側是遊兵。三層之後,是此陣的主力,兵士的人數最眾,結為一個方陣,本陣之主將即在於此,立於將旗之下。主力之後,仍是小型的方陣,不過隻有一層,亦左右並列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庶民帝國 我撿垃圾能成寶 重生做石油大亨 漫威的瓦羅蘭之心 挨揍就變強 變身王者女英雄 我與我的江湖酒館 影視世界諸天行 第一序列 我在霍格沃茨氪金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