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網絡(1 / 2)

加入書籤

《山海經》中的奇人怪獸神、木靈石等等光怪陸離的東西是什麼?上古真有三個頭的人,九條尾巴的狐、六隻足的獸和人麵馬身、人麵牛身、人麵鳥身等等怪物嗎?是上古出現了生化危機還是基因變異?

當然沒有!

那它們是怎麼一回事?先簡單舉個例子揭秘一下。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此句中的玄鳥真的是電視、圖畫、遊戲裡畫的這樣嗎?先告訴你,這是大錯特錯的。

「玄鳥」其實不是鳥,而是人!因為,「鳥」和「人」在上古是同音字,「玄」和「殷」也是同音,所以,玄鳥正是「殷人」。

至於真假,下麵我從文字的演變發展,來慢慢給你揭秘,告訴你《山海經》真的沒有怪物,也沒有巫術。

文字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在文字產生之前,先祖們傳達信息最初靠的是語音,由於音和義是聯係在一起的,所以語義是靠語音來實現的。後來人類發現語音雖然可以近距離傳遞信息,但是不能遠距離傳遞和保存信息,由於這種需要,就有了圖畫,這就是圖書的由來。

圖畫的最初功能是用來表示語音的。那麼,圖案是怎麼代表語音的?

例如,先民們要表示shu這個語音,但沒有文字,先民們就以一棵樹形象化地代替之。從表麵看來它是象形的,然而實際上它是以樹之形表示shu這個音的;反過來說,凡是發音為shu的,都可以用一棵樹表示它。

但是「術」,這是個抽象的詞,如果用象形的事物表示,那怎麼表示?但這難不倒先民們,他們就以同音的事物代表它,這就是「同音假借」。古籍中假借字為什麼多,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這裡的「樹」之圖案又代表了「術」之音,由音而生義。《山海經》中的「不死樹」就是不死術,也就是後來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術。

這就好比一個不識字的人要寫信,譬如一個不識字的青年給戀人寫情書:「米蘭,我愛你。」他因為不識字,又要表達信的內容,他會怎麼寫?他可能會畫一粒米,畫一朵蘭花,又畫一隻鵝,一片艾葉,一塊泥土。不明就裡的人自然不知所雲,但是從音上讀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信的內容是「米蘭我愛你」。當然,他也可能畫一把戈代表「我」。為什麼甲骨文的「我」是戈之形,就是因為粵語和閩南語中「戈」、「我」同音。「戈」是「我」的圖畫表音而已。這樣的信寫多了,青年可能會覺得畫畫太麻煩,就將畫不斷簡化成圖案,時間久了,圖案就慢慢固定下來,這樣就形成了文字。所以,文字記錄的其實是語音,語義是通過語音實現的。

這就是為什麼不識字的人,給他看書他看不懂,但是如果讀給他聽,他馬上就明白了信的內容。

任何地方,包括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在內,隻要有文字,它最初一定是象形圖案,而且是表音的象形圖案,哪怕是南極洲,如果發現了遠古文字的話,它也一定是表音的象形圖案。這是人類文字發展的規律。

音對於理解古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哪怕是文字已經成熟了的先秦古籍,如果不了解字音,要理解字義是不可能的。所以理解上古圖畫書一定要從音上理解。

《山海經》的文字,大量的是對圖畫的描述,表明《山海經》之前就是一部圖畫書。所以,理解《山海經》的圖案,絕對不能從圖形上理解,而要從該圖形代表的音上來理解。

如《西次三經》:「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麵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這段文字是前人對原圖畫書的文字描摩。圖畫畫的是一個黃袋子,紅得像丹火,渾敦沒有麵目,還好像在唱歌跳舞。經文說這是帝江。

帝江明明是個人,怎麼是個沒有麵目的、會唱歌跳舞的黃袋子,而且還有六隻腳、四隻翅膀?

現在,我們從音的角度去分析:

「黃袋」的上古讀音是hondai,那我們看看hondai是什麼?上古「黃」字讀hong,如《山海經》中的熊山就是現在的黃山;上古「帝」字讀dai,如粵語中的帝就讀dai,《山海經》中的帝囷山就是現在的點蒼山,點和帝同音互譯。

所以,黃袋不是黃色的袋子,而是黃帝這個人!而且,黃囊、渾敦二者的上古讀音也是一樣的,都指的是「黃帝」。

那「赤如丹火」也當然不是「紅得像火」的意思!

赤如丹火四字的粵語讀音是「軒轅帝黃」。所以,赤如丹火就是軒轅。

六足四翼呢?

六足,鹿祖、六祖之音也;四翼,粵語即散宜也。據《蒙古秘史》,鹿祖是蒙古人的祖族。據《彝族源流》,六祖又是彝人的祖宗。而雲南人的祖宗也是六詔。六足、鹿祖、嫘祖、六詔、鹿蜀實際上是同一人,同音互譯而已。所以六祖實際上是中國人的祖宗。散宜就是中國史籍中的散宜氏即「塞人」之南方讀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長夏未至 重生歸來,我有一個修仙係統 失落之城! 我以為呢? 青春無限激昂,我無限樂觀 末世重生:逆天改命 恃嬌癮 覺醒麵板以後 憶之雲 綜武:開局娶妻王語嫣,我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