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七海之王(2 / 2)

加入書籤

為提高防禦能力,許多鬥艦會在船身蒙上生牛皮來強化,這類船又名「艨艟」或「蒙沖」。

所謂「蒙」,指蒙上牛皮。

至於「沖」?

由於這類船有一定戰力,靈活性又較樓船高,常負責沖鋒破敵、沖散敵陣,故而得名。

陳鴻鵠所在的江淮水師為了強化「沖」的效果,部分艨艟更改了船體構造。將船體改得細長如梭,以增進速度,並在船首處伸出鐵製的沖角,形如大鋼錐。

若有老練水手操舟駕馭,此船順流(順風)而下,利用速度上的優勢,伺機挨至敵艦側麵,將敵船撞出一個大洞,如同攻城用的沖車或破城錘。可謂「戰船殺手」,連樓船也要忌憚三分。

可以說,鬥艦是樓船的良好補充,這兩種戰艦構成了大唐水師的主力戰艦。

一支優秀的水師,勢必需要由多種大小功能不一的船隻組成,彼此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大船宛如城樓,載運量大、戰力強,但不夠靈便;小船則似車馬,輕巧迅速,然攻防能力有限且畏風浪。

因此,在樓船和艨艟鬥艦之外,大唐水師中還有另外幾種極具特色的艦種。

第一種是「走舸」,也稱「海鰍」。

走舸為求航速,犧牲防禦功能,把箭樓之類的防禦體係全省,僅在船舷上建有女牆,勉強供士兵擋箭掩蔽。

船體更小、重量更輕,構造精簡、航速極快,類似馬戰中的輕騎兵。

憑借迅往返如飛的航速,在主力戰艦的掩護下,走舸能夠在海戰成焦灼的狀態之下,出其不意、神出鬼沒的迅速接近敵軍主力戰艦,通過閃電奇襲,給予敵軍致命一擊。

第二種是「赤馬」。

赤馬是船身狹長的小船,每艘僅能載五人左右,因船身漆紅且速度極快而得名。

赤馬的角色相當於傳令兵,是艦隊中負責往來傳遞信息的使者。主要用於指揮調度,傳達軍令,協調水師艦艇進退,是水師中少有的不具備交戰能力的專業船隻。

然而,話雖如此,正因赤馬個頭小,毫無戰力,有些將領反其道而行之,將其用於特戰:特選善泳的死士以幾艘赤馬分別載運,趁天氣不佳、天色昏暗等敵軍不易發現的場合,偷偷潛入敵陣,進行敵後破襲。

此時,赤馬搖身一變,成了神出鬼沒、防不勝防的刺客,要麼鎖定敵方主將刺殺斬首,要麼直接鑿穿敵船,讓全船敵將葬身水底。

赤馬此計,連老練的水軍也感到棘手。好些戰艦甚至會在船底裝上刀刃,號為「戈船」,用以提防敵軍利用赤馬,從水底偷襲。

還有一種被稱為海鶻。這是一種特殊的戰艦,頭低尾高,前大後小,便於平衡與轉向,更特別的是船身兩側設有浮板,形似海鳥展翅飛翔而得名。

加了浮板的海鶻,其浮力與穩定性都更勝其他戰船,提升了整艘戰艦的抗風浪性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海上作戰中能夠體現出巨大的優勢。

除此之外,大唐水師中還有橋虹、突冒、艅艎、門艦等諸多類型的艦種。大中小各式戰艦搭配合理,配備各色專業指揮,讓大唐水師不容小覷。

然而,大唐水師的優勢還不止於此,水師的艦載武器也是遙遙領先於沿海諸國。

大唐水師的大型戰艦上有一種神兵利器,叫做拍杆。

所謂拍杆,是架設在戰艦上的武器,可視為投石器的一種,要將巨石縛定在拋杆之上,如同繩鏢一樣,是一種可重復使用的武器。使用時,利用槓杆原理的反推之力,猛拉、猛放之間,那縛有巨石的長杆便向敵船劈頭砸去,威力非同小可,轟在敵艦上,瞬間就能將敵船砸出一個巨大的窟窿,讓海水倒灌,毀沉敵船。

隋朝楊素滅陳時,就有四艘五牙艦擊沉十餘艘後陳戰船的記錄。

陳鴻鵠所乘的旗艦,就是名為「五牙」的大型戰艦。這種五牙艦上建高樓五層,高百餘尺,前後左右計有拍杆六支,船艦可容八百餘人,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眾人乘坐「五牙」戰艦出海,憑海臨風,意氣風發。

此時,正值黃昏,水天之際,殘陽如血。落日的餘暉,將海麵灼成一片金黃,波光粼粼,像無數亂竄的金蛇。

大唐水師,軍容壯盛,竟有江神降世之感。

長孫晏行手縷長髯,由衷贊嘆:「沒想到老朽一把年紀,竟能看到大唐水師回爐再造,重煥生機。

就這一點,鴻鵠將軍可謂居功至偉。

殲新羅,滅扶桑,此戰之後,我大唐水師必為七海之王!」

------題外話------

參考文獻

1、《中國冷兵器圖典》,蔣豐維,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2、《中國兵器史》,周緯,中國友誼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我是最強地攤小商販 大楚造夢師 穿越後我在古代玩魔法 我的笨蛋測試學院 梟寵:總裁夫人超甜的 全能天師 醫聖神婿 熊出沒:從狗熊開始進化! 喪屍王穿越大唐 綁定氣運:三國,我給皇叔搞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