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節 閱兵(1 / 2)

加入書籤

這邊雜七雜八的正議論著,隻見國民學校的學生推著十來輛帶輪子的椅子上來,眾人納悶,難道要唱三國戲?可也不需要這許多諸葛亮吧?卻見車上的一乾人,有的缺胳膊,有的少腿,也有的顏麵被白布包裹著。原來都是些殘廢。這襲人都穿著短毛的兵士的灰色號衣,月匈前也掛著被叫做「勛章」的金屬片片,袖口上綴著一條紅色的布條――這是新近頒布的榮譽證章中的戰傷袖標。

接著由參謀總長馬千矚宣讀了對博鋪戰役中十名傷殘人員的嘉獎令和優撫決定,包括傷殘補助、就業和住房優待等等優惠政策。最後,又把這些輪椅推到主席台一側觀禮台上。對於代表們來說,這不過是看個熱鬧,但對體育場邊列隊的陸海軍士兵們,這一刻的意義卻是非比尋常。特別是黃熊,深知士兵在戰場上若是落下了殘疾,就算能爬回去也是死路一條,短毛們對傷殘士兵不但養起來,還讓他們在這樣大的場麵裡露臉……這澳洲人的軍隊,真正是把當兵的當人看啊。

隨著表彰的結束,馬千矚宣布保安團會操現在開始,隨著他那被麥克風和音響擴大的極高分貝的話語剛落。一麵大鼓被重錘敲響。鄉民們一陣的騷動,疑惑的轉動著腦袋四麵看著。

他們的疑惑在「咚……咚……咚、咚、咚」的單調鼓聲節奏中被開始緩緩移動的教導一營一連的方陣沖得無影無蹤。縣丞自然認識這本來是縣衙大堂門前的升堂鼓――不知道怎麼把這個給拉來了,但是他也沒有想到這麵鼓也能發出如此殺氣騰騰的聲音。

一個方陣是是魏愛文訓練的基準連,軍容軍姿是全營最好的。為了這次展示實力的閱兵,陸軍和海軍進行了一次競賽式的訓練。以魏愛文、張柏林為首的哈德派堅決要求以鵝步作為標準的閱兵步伐,但是被多數在裡服役的退伍軍人們否決了――他們不知道啥叫鵝步。海軍則另起爐灶,搞了英國式的步操,以充分顯示海軍軍隻見的差異。

原本照海軍的想法還想水兵的製服給換一換,突出點海陸軍的差別――畢竟現在的海陸軍之間的服裝區別僅僅是顏色,不過最後還是給勤儉持家的執委會給否決了,馬上就要進入大規模暴人口的階段了,新暴出來的兵都要穿衣服,有布還是留著給他們穿吧。

鼓聲咚咚,短笛悠揚。旌旗如血,刺刀如林。

在熊卜佑親自訓練的短笛手吹奏的《擲彈兵進行曲》的曲調伴奏下,基準連的81名士兵、1名旗手、1名軍官和1名笛手闊步走來。每一次的鼓點都與這84名官兵腳步重合。整齊的踏地腳步、鼓音和笛聲就像有催眠的作用,讓眾人的目光完全集中在從觀禮台前通過的士兵身上。每一名士兵都是精神抖擻,他們的肩上已經縫上了軟肩章,一套簡單的軍銜製度馬上就要推行了。武裝帶和上麵的扣件都擦得鋥亮。看上去威風凜凜。

士兵們扛在肩上的步槍修長的槍身上插著45厘米長的三刃刺刀。磨得鋒利的刀刃和特意拋光上油的刀身顯示了它唯一的用途――在某個人的月匈口上開個一寸來長、半寸寬的透明窟窿,或者順便連背後一塊開個窟窿。

84雙腳同時舉起同時落下,腳步帶起陣陣塵土。雖然隻是布鞋,但是整齊劃一的沉重的腳步聲依然讓在場的人感到強烈的壓迫感。

通過觀禮台時,領隊的軍官抽出指揮刀,一聲口令「敬禮!」,士兵們迅速的將肩上的步槍取下,換手,挺起刺刀筆直的指向天空行持槍禮,看起來方陣一瞬間長高了半米。刺刀如林,陽光下反射的金屬光芒磣得人人心裡發寒。

觀禮台上的一乾執委會的高官們把身子站得筆直,每個人都擺出無比莊嚴肅穆的模樣。文德嗣學著二代目的模樣,微微的揮著手。丁丁手下一乾人的相機在哢嚓哢嚓的亂響。整個場麵還真象那麼回事。

一個又一個方陣通過。教導營的五個步兵連的步兵方陣以每分鍾75步的步伐、25米的間距讓第一次見識步兵分列式的諸人目瞪口呆。西方式的分列式對於從沒見過100人以上規模軍隊集結的臨高鄉民而言,實在是太過震撼。沒有人注意到觀禮台上席亞洲、何鳴、馬千矚等軍事領導人在微微搖頭,還是未夠班呀!

最後出場的海軍的海兵隊,同樣是84人的方陣,曲調也換成了《人民海軍向前進》,這個方陣全部走的是英式海軍步操,武裝帶都特意染成了白色,雖然沒有白手套,也算差強人意。海軍的精確漂亮的步操獲得了看熱鬧的穿越眾們的一陣掌聲。把個魏愛文氣得要命――不公平,海兵連人少,一個連練步操,周圍的軍官就有七八個人。相比之下陸軍要訓練五個連就吃力多了。

步操檢閱已必,閱兵總指揮席亞洲又再次大聲宣布火力演示開始。他示意熊卜佑向大家廣播通知:希望大家如果有膽子比較小的,先把耳朵捂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最強贅婿 重生請自重 抗聯薪火傳 美食供應商 唐俠 數據廢土 大夏紀 大明夜客 我是工業BOSS 我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