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節 新軍的構想(2 / 2)

加入書籤

「但是他們苦大仇深麼。」馬千矚說,「就臨高來說,軍戶比老百姓苦多了。這裡的老百姓當佃戶長工的都比他們日子要好過的多。」

「從黎人那裡招募士兵。他們都在山地,可以組建山地步兵。」魏愛文又開始鼓吹他的黎人部隊的想法――最近他經常跑黎區貿易,已經和當地人建立起了一定的感情基礎,為此他私帶的打火機消耗了不少。

「與其招募黎人不如招募苗人。」於鄂水提醒道,「黎人和這裡的漢族有很深的民族矛盾,我們隻能徐徐化解,不能輕易的給予武裝,手裡有了好家夥,膽氣就壯了。萬一這支黎族武裝出了點什麼事情,我們就是豬八戒照鏡子。」

海南的苗族是黎人大暴動的時候,從廣西隨明軍來海南作戰的苗軍就地解散後留下的。因為來得晚了,隻能落戶在高山上,多半給黎人的峒主和漢人地主當長工或者佃戶,也有純粹打獵為生的。生活較之黎人更艱苦。在海南歷史上,苗人與漢人的關係比較好。

「本地有苗族嗎?」

「有,有,」魏愛文趕緊說,「那南峒的朱峒主說離他們那裡不遠就有個苗寨。有百來戶人家。如果有需要我們可以去一次,探探路。」

「招募黎人和苗人的事情可以考慮。」馬千矚想了想,隻招募幾十個人組建個偵查隊什麼的還是可以控製的。

「下麵我說下軍隊的控製問題。」馬千矚繼續道。

軍隊是穿越者的工具,工具不可以反噬主人,因此必須改變目前軍事部門獨立運行的方式。一旦新軍建立,新的軍事體製必須提上日程。而當新軍超過500人多於穿越者之後,也必須用有效的方式控製新軍。因此,他做如下建議。

新軍建立之初,軍事組的原班人馬要保存。作為新軍的訓練者和監視者。建立新軍需要軍官,所以采取規模減半的辦法,保留為20人作為內衛部隊,裝備現代化武器,另30人進入新軍當軍官,建立一個教導營。

一旦新軍體製完善,軍事部直接掌握的武裝力量的使命就告結束,除了內衛部隊之外,其他人全部歸入新軍的序列。此後的一切軍事行動全部由新軍執行。

新軍主要采用19世紀武器和冷兵器。初期決定使用的是米尼彈的前裝線膛步槍和長矛。槍矛比例暫定為1:1。第一批新軍的規模為500人,編一個營,另編炮兵連一個,配9門滑膛炮。如戰鬥中需要新式武器,可向委員會申請,由內衛部隊發放。

軍事委員會屬下將成立總參謀部,其下分別設陸軍和海軍兩個體係。總參謀部有權指揮海陸軍。但是總參謀部無權指揮內衛部隊。軍委會負責內衛部隊的訓練、補給,但是無管轄指揮權,由執委會直接控製。

軍隊不可用於內部沖突。內衛部隊主要任務是維護秩序,保護政府機關和保管重要物資。同時負責現代化武器控製。

總參謀部屬下成立獨立的軍事情報部門,負責軍事情報搜集和偵查活動。

軍事後勤,暫時不建立獨立的部門,由執委會委托各專業部門供應,具體調撥由計委控製。

已經在大美村和鹽場村實施的民兵方案要繼續推行,不僅在這兩個村落,在百仞公社也要進行推廣。早期采用基乾民兵製度,三丁抽一,由穿越者下到各村對基乾民兵進行輪訓。民兵的武器目前以繳獲的冷兵器、舊式火銃、抬槍和製式的6磅滑膛炮(用以村落設防)為主,待到有一定的工業能力之後可給基乾民兵裝備米尼步槍。

穿越集團沒有正式的海上作戰力量,隻有漁輪用於巡邏――受限於燃料和配件,這些現代化的漁輪的使用必須盡量控製。鑒於這個時代的海盜是東南地區最強大的作戰力量,而且目前看來很難與之合作,短期內應在博鋪建設海軍基地完成要塞化。陸軍應支援建設海軍要塞炮兵,並在海軍基地駐紮一支防禦部隊。海軍在臨高角扼海口建立炮台,掩護港口和船塢建設。

張柏林聽到這裡眨了眨眼,意思就是你們拽什麼,還不得低聲下氣的到老子這裡來要大炮。

成立海軍之後,原漁業生產組撤銷,並入海軍。漁業生產依然是現階段海軍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海軍受總參和農委會的雙重領導,博鋪魚品加工廠繼續屬農委會所有。海軍的兵員,由陸軍負責招募和訓練,以後再獨立成係統。

為了在初期統一海上力量,避免多頭管理,實行「凡是海上飄得都歸海軍」的體製,無論是從另一個時空帶來的船隻還是從在本地繳獲購買的,也不論其目前的用途,全部歸口海軍管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最強贅婿 重生請自重 抗聯薪火傳 美食供應商 唐俠 數據廢土 大夏紀 大明夜客 我是工業BOSS 我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