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節 新的教育(2 / 2)

加入書籤

不過這二本教材裡有許多濃厚時代色彩的字句,比如動輒出現的「偉大領袖***」,還有「在偉大的無產階級*中……」王洛賓連夜謄抄改寫,找到文印室的周洞天要他印刷30套。

「30套?」周洞天如今也有點吝嗇起來了――他的紙張儲備還沒補充過。而且這是二本書,不是幾頁紙的文件或是對開小報。

「對,30套,初級教材。越快越好!」

周洞天翻看了一下稿樣,看到裡麵還有許多插圖,不由得躊躇起來,光這個製圖的工作量就相當大。不過他還是答應盡快拿出成品來。

不過在教材裡王洛賓又加入了小學語文裡的漢語拚音的教學內容――王洛賓一直認為:簡化字和漢語拚音是新中國能夠普及基本教育的兩大法寶。

他把這套教材給張興教看,不出所料的遭到了這個中年童生的反對,在張童生看來,這些「俗體字」倒沒什麼驚世駭俗的,但是作為教育他反對把「俗體字」列入教材――「誤人子弟啊。」他評論道。

王洛賓說這個主要是為了簡化教育,方便兒童的讀寫,再說他們教育這些孩子的目的又不是為了考科舉,吟詩作對,隻要會寫名字、會寫信、看一些簡單的書籍就可以了。

不過張興教還是覺得挺別扭,其實這些簡化字他差不多全都認識,在他看來簡體字隻能為用,不能為體:「你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是要讓人笑死的,寫出來的文章通篇都是俗體字,別人就算不笑話,我們也愧為人師。」說著他的情緒激動起來,有點要誓死捍衛繁體字的意思。

那掃盲課本,張興教也很不以為然,在他看來,童蒙教育用千字文、百家姓就足夠了,新編的書是多此一舉。看到那印刷精美的掃盲課本,他大呼可惜――而且把課本裡的許多詞組和句式都批成「不通」。

王洛賓忍受了張興教一個多小時的挑剔之後,向他提出一次公平競賽:兩人各帶一個班,看誰先學會認字寫字。把個張興教唬得一愣。他又仔細的看了一遍識字課本,半響才說:「你們這套簡化字認、寫都省事,自然是你們占先了……」

「沒錯,我們這套簡化字有易學易記得好處,民眾不需要太高深的學問,識字隻是為了便利生活。」王洛賓耐心的解釋了一番。張興教是他們深入接觸的第一個知識分子,他的態度大致可以看出明代的知識分子對穿越者的文化到底護有什麼樣的看法。

王洛賓經過一番說服,又退了一步:提出簡化字和繁體字同時教授,張興教還是不太願意,不過這些海外之人能為窮苦孩子辦學,已經是其心可嘉了。再說自己也是人家手下混飯吃,不能鬧得太僵。想到這裡,他總算是答應協助王洛賓的教學。古代的讀書人多少還有一點的教化蒼生的責任感,不象現代的都是沖著旱澇保收的待遇和寒暑假去當教師的。

但是對王洛賓來說,他是不滿意的。他沒能真正說服一個明代的小知識分子接受他的論點。

為了避免乾擾,在初始階段,他先從拚音字母開始教學,教孩子們學習拚音字母的發音――學會了拚音,也就掌握了普通話的正確發音。畢竟穿越者是要用普通話來進行教育的。兒童的語言學習能力遠勝成人,教育起來事半功倍。

在張興教看來,王洛賓的教學法完全是匪夷所思。象張興教這樣的儒生,自古以來所受的啟蒙教育法都是灌輸式的,學生入學,先從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詩開始讀,學寫字則是用筆描紅,老師基本不講,隻是每天帶孩子讀一段,讓兒童反復朗讀背誦。這樣的教學一般直到上完《四書》才結束。一般的學生都能把四書念得倒背如流,字也差不多都認識了。

但是王洛賓上課,卻是從他完全不懂的彎彎曲曲的鬼畫符一樣的東西開始教,什麼啊哦鵝一的,還做了許多漂亮的卡片:e字就是一頭鵝,非常直觀的把音教了出來,學生們把這些東西如同唱歌一般的都記住了,這才用這寫字符來標讀每個字。看到這個用途,張興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王首長一天到晚掛在嘴邊的拚音字母是用來注音的,類似文人們所學習的正切反切。(注:古人標注字音的方法有多種,最常見的就是用正切反切,中文係學古漢語是必修的內容)

不過張興教也承認,學會了這套「拚音字母」之後,認生字就快了許多。甚至有些聰慧些的孩子,直接根據課本上的標注拚音就能自己認字了。這套快捷的辦法讓他大感興趣,連著追問王洛賓這是哪位大儒想出來的。王洛賓說這套拚音和簡體字都是海外的「文慨偉」這位大儒窮畢生心血才研究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普天之下的華夏之民都能識字作文。這麼偉大的理想讓張興教肅然起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最強贅婿 重生請自重 抗聯薪火傳 美食供應商 唐俠 數據廢土 大夏紀 大明夜客 我是工業BOSS 我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