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天包地,地包天(1 / 2)

加入書籤

古代彩繪陶的製作,具體的操作方法也不是多難,因為陶器的製作,不可能比瓷器難。

當然,這是因為現代技術發展的快。

在古代,任何技術都不是簡單的。

如果按照古人的技術水平,來完全復原古代彩繪陶,那也不簡單。

具體的方法是,先將內模置放在木質墊板或平整的石板上,模具表麵撒上一層細乾土,以便製成後的陶胎與模具分離。

敷泥時將模具放置在墊板上,大頭朝下,以便操作。

直筒罐、深腹罐等,因其內模器壁呈陡坡狀,敷泥應自下而上,否則如果自上而下地敷,胎心則易下墜或斷裂。

缽的內模器壁呈緩坡狀,既可從中央開始自上而下去敷,亦可從邊緣開始,自下而上去完成。

敷泥最關鍵的第一個步驟,是敷第一層胎心泥。

以擠壓的方法用手使勁擠壓泥料,使其牢固地貼附在模具上不致脫落,然後再一層層地繼續往上敷泥。

分層所敷的泥片,要有一定的疊壓關係。

相互間的黏貼麵要參差不齊,這樣才能將先後所敷的泥片牢固地黏結在一起。

陶胎成型後脫模,然後在陶胎的內外表用手塗抹一層泥質陶土。

在一些陶器內壁發現有自下而上的手指抹痕,正說明表層是抹泥而成的。

抹泥時雙手分放在器物內外,用力提拉擠壓,既排除了泥層間接茬處形成的氣泡,又可消除、抹平器壁的縫隙。

從而使陶胎的結構進一步緊密結合,器表也因此而變得光滑平整。

彩陶中的三足器,足是用拚接安裝的方法完成的。

足用手捏製而成,待水分蒸發略變乾硬時才便於操作。

將預先做成的足插入器底鑽好的孔洞中,再分別在內底與外底貼上泥條,將接縫擠實壓平,再以泥漿抹光。

經對大地灣一期的陶器研究可以看出,此時的製陶者不僅利用器身的內模,而且還利用壺領部(口沿)的外模。

並且熟知泥質泥料與夾砂泥料的不同性能,在同一器物上間隔交替使用兩種泥料。

這些事實表明,人們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經驗,說明這種模具敷泥法並非最原始的製陶方法。

對於其來源尚不大清楚,有待繼續研究解決。

但由於模具敷泥法製作工序繁復,加之坯體的形狀、大小都要受到模具的限製,因而難以製作大型器物。

且製成的器物形製單調、生產效率低下。

燒製過程中又往往產生開裂及分層剝落現象,造成許多廢品、殘次品,因而極大地製約了陶器的進一步發展。

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對陶器的大量需求。

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製陶工藝逐步發展,以致這種較為落後的製陶方法,被隨之而來的新工藝——泥條築成法取而代之。

泥條築成法是一種典型而成熟的手製成型方法,在新石器時代是使用最為廣泛、時間最為長久的陶坯成型技術。

這種方法是先將泥料搓成泥條,再用泥條築成坯體。

在甘省境內,從距今約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開始,直至青銅時代,始終以泥條築成法為製陶的主要方法。

也就是說,甘省彩陶除大地灣文化之外,基本都使用這種製作技術。

應當指出的是,在仰韶文化早期,上述兩類方法共同使用。

圜底的缽、盆多為彩陶,仍然采用模具敷泥法。

它們的陶片仍是分層的,因此證明與大地灣一期製作方法相同。

不同之處則在於此時各層陶質一樣,均為細泥陶,各層之間結合得更為緊密牢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盛莞莞淩霄 紅樓之群英薈萃 綠茶她真的不想洗白 美女的超強近衛趙東 我真的隻是想養老 所有人都知道我兒子是皇帝 我不一般啊 隨身醫典:醫妃權傾天下 重生之都市仙醫 柯南之忍者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