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有人搶咱們的地盤!(1 / 2)

加入書籤

沉墨如今占據的來州府位於山東東部,但是卻又不是最東邊府,而是夾在了登州府和青州府之間。

青州府在來州府西邊,是山東麵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府。古代天下分九州,其中就有青州。

可見青州乾係之重大。

青州領一州十三縣,治所在益都城,土地廣闊,人口眾多,商貿繁華,是山東的腹心之地。

如果說山東是大明北方最重要的糧食基地,那麼青州就是山東最重要的產糧區。

所以要想控製整個山東,青州必須先掌握在手中。占據了青州之後,沉墨的實力會極大地增強,無論是人口還是糧草都會得極大的補充。

而登州府則是在來州府東邊,也是山東最靠邊的一個府,三麵臨海,周邊島嶼眾多,大明沿著海岸線建立了許多衛所,是大明在東海的最重要的前哨基地。

登州府治所在蓬來,蓬來沿海而建,是大明到遼東海上距離最近的邊境城池。

若是將來攻打滿清,以蓬來作為前進基地,將會非常的方便。而且沿途還有諸多島嶼可以作為中轉站,因此登州府戰略地位非常的重要。

欲稱霸北方,必取山東山西。

山東為糧道,山西為商道。

而欲占據山東,則必取青州和登州。

這是沉墨集團所有人的共識。

在沉墨決定了派遣那些前來投奔的士子們去徇縣之後,青州府和登州府各縣就成了第一批要徇的目標。

青州府一州十三縣,登州府則是一州九縣,因此沉墨將手下的士子們分成了二十二隊,每一組由三名士子組成,一人為首,兩人為輔,再派數十名護衛隨性保護,讓他們帶著由傅建道擬寫,沉墨蓋章的招撫書前去各縣招降,並且承諾隻要成功招降,就會任命他們為該縣的主官。

沉墨給他們親自送行,並且每人賜酒一觴,這讓士子們更加意氣風發,滿懷信心的離開了來州府,向著自己的目的地而去。

時間關係,以下內容非正式更新內容。看到這裡的兄弟們明天刷新再看正式更新內容。

定陶大戰之後,山東復辟勢力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困境。

依大勢說,這一轉折是中國歷史的又一個堪為十字路口而可供假想的選擇點。若章邯具有一流名將的大局洞察力,認準了楚亂乃天下亂源之根,一鼓作氣繼續追殺項羽劉邦餘部並擒獲楚懷王復辟王室,徹底根除楚亂根基,則秦政依然有再度中興可能。畢竟,胡亥趙高的倒行逆施在最混亂最危急的情勢下尚被秦政餘脈所清除,若章邯大軍能穩住山東戰場大局,帝國廟堂在震盪中恢復活力並非沒有可能。

然則,秦軍大勝項楚軍主力後,章邯秉持了古老的「窮寇母追」兵訓,放棄了追殺楚軍,立即舉兵北上對趙作戰了。

這一方略,是章邯在平亂大戰場最根本的戰略失策,其後患之深,不久便被接踵而來的酷烈演化所證實。

然則以實情論之,也有迫不得已的緣由:其一,當時天下烽煙四起,章邯身負平亂重責,急於首先撲滅已經復辟的六國主力軍,使天下大體先安定下來;

其二,章邯職任九卿之一的少府,對皇室府庫與國家府庫的糧草財貨存儲很知底細,更知四海大亂之時的輸送艱辛,若立即追殺殘餘楚軍則必然要深入南楚山川,糧草接濟實在無法確保;

其三,其時項梁為名將,而項羽劉邦等尚是無名之輩,擊殺項梁後則楚軍已不足為慮,是章邯與秦軍將領的一致評判;其四,當章邯秦軍與項楚軍在中原大戰時,復辟的趙國勢力大漲,號為「河北之軍」的趙軍已經成為北方最大的動亂力量。

須當留意的是,此時天下兵家對各方軍力的評判,依舊是戰國之世的傳統眼光:除秦之外,趙楚兩大國的軍力最強,戰力最持久。身為老秦軍主力大將之一的章邯,親歷滅六國之戰,自然有著秦軍將士最強烈的直覺,認定楚軍趙軍是秦軍大敵,擊潰楚軍之後必得立即轉戰趙軍,絕不能使復辟的河北趙軍繼續擴張。

「擊潰楚趙,先解當月匈之危,餘皆可從容而為也!」

幕府聚將,章邯的這一大局方略人人由衷贊同。將士同心,章邯立即乘著戰勝之威開始鋪排大軍北上事宜。此前,尚未入獄的李斯已經請準了胡亥詔書,授章邯以「總司天下平盜戰事」的大權,統轄山東戰事。定陶之戰時,帝國廟堂格局已經倏忽大變:李斯驟然下獄,馮去疾馮劫驟然自殺,趙高忙於坑害李斯,胡亥忙於晝夜享樂,天下大政處於無人統轄的癱瘓狀態。定陶之戰後的章邯,麵臨極大的兩難抉擇:停止平亂而過問朝局,則山東亂軍立即卷土重來,大秦便是滅頂之災;不問朝局而一心平亂,則李斯無以復出,廟堂無法凝聚國力撐持戰場,大秦立即可能自毀。

為解危局,章邯親率一支精銳馬隊星夜北上九原,要與王離會商出路。

此時的王離,是九原三十萬大軍的統帥。

依照秦軍法度傳統,九原抗胡大軍歷來直接受命於皇帝,不屬任何人統轄。

更有一點,王離乃兩世名將之後,又承襲了大父王翦的武成侯爵位,且手握秦軍最後一支精銳大軍,可謂擁有動則傾覆乾坤的絕大力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想嘗嘗有錢人的苦 七十年代小嬌嬌 重生廢材庶子 美人傘 盛世醫香之嫡女不下嫁 天降佳人:腹黑總裁小嬌妻 陳平江婉 拐個總裁寵媽咪 鬼醫農女帥哥耕田嗎 我靠賣萌奪回主角光環[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