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願做張儀蘇秦之輩(1 / 2)

加入書籤

在戴文勝認真仔細的核算之下,吳世蟠的周國小朝廷應該給楚國犧牲將士和百姓的補償金額為八百八十八萬兩零八千銀子。

另外還需要補償黃銅兩萬斤,絲綢兩千匹,蜀錦一千匹,糧食五十八萬石。

沈墨看著這一串數字,忍不住笑道:「老戴,你這還有零有整的。不過,這是不是有點多了啊?」

戴文勝一臉認真地道:「君上,比起咱們犧牲的那些將士和百姓,臣覺得一點都不多。」

沈墨心道你搞這一串數字出來,不就是故意為難吳世蟠,好找個理由名正言順的地開戰嘛。

不過這也是他想要的結果。

沈墨點點頭,又問道:「那派誰去見吳世蟠?」

這一趟差事肯定是有危險的。

這一串清單拿出來,吳世蟠惱羞成怒當場下令砍人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所以派去的這個人必須膽子大,而且腦子靈活,嘴皮子還要利索。

武將肯定是不合適的,得找個文官來乾這事。

戴文勝心中顯然早就就有了人選,聞言立刻道:「君上,臣覺得嶽文季挺合適的。」

沈墨愣了一下,才想起來嶽文季是誰。

「就是那位以一己之力在廬陵城撈了一網大魚那位?他現在好像是在擔任廬陵知縣。」

沈墨的記性很好,凡是見過一麵的人都能記住名字。

聽過一次的名字也能很快就對上號。

戴文勝點頭道:「君上好記性,正是此人。此人有膽有識,而且做事不拘一格,臣以為很適合出使周國。」

沈墨想了想,道:「那就讓他來衡陽。不過這件事風險不小,嶽文季就算願意去,咱們也必須做兩手準備,要讓吳世蟠投鼠忌器,盡量確保使臣的安全。」

「君上放心,臣已經有了安排,保證能讓嶽文季毫發無損地歸來。」

戴文勝月匈有成竹道。

沈墨也就不再多問,戴老板辦事他還是很放心的。

……

自從江西吉安府全境被納入了楚國地盤後,嶽文季這個大功臣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廬陵縣的知縣。

吉安知府則是寇良才。

兩人是知交好友,又彼此配合立下了大功,將包括江西巡撫陶文心為首的一大批官員士紳都給撈到了楚軍的網中,一時間名噪一時。

在立國大典的時候,兩人還接到了邀請來衡陽觀禮過。

當時也是見過沈墨的,不過是跟一群人一起上前覲見國君的,並沒有單獨覲見。

當時衡陽之行也讓嶽文季更加覺得沈墨的確是自己一心追隨的那種明主,回去之後乾勁更是十足。

雖然前後當知縣還不到兩個月時間,但著實乾了不少事情。

就不說分田分地這些楚國的基本政策的執行了,他還整頓吏治,將縣衙之中的那些奸猾胥吏衙役捕快好好整治了一番,整個縣衙的風氣為之一清。

另外還平抑物價,打擊趁機漲價囤積居奇的不法商人。

甚至還親自帶著巡檢司的人出城剿匪。

之前的知縣貪贓枉法,錯判了許多案子。

他上任之後,重新審判,將許多冤案錯案糾正過來,而且還將大量積壓已久的案子給快速處理乾淨。

警部派人去復核的時候也沒發現問題。

所以竟然短短時間內在廬陵城到了一個「嶽青天」的美譽。

不過嶽文季卻覺得當知縣有點屈才,對著好友兼頂頭上司寇良才發起了牢騷。

「這知縣乾的有點無趣啊。每日大半時間都隻能坐在衙門裡,勞形於案牘之間,實在讓人打不起精神。」

聽著他的牢騷,寇良才也不意外。

他素來知道自己這位好友是個不安分的主。

任何事情他隻要乾好了,他就會覺得沒意思了。

雖然表麵上是個讀書人,但是骨子裡卻是一個喜歡刺激不甘平庸的人。

寇良才給好友斟了一杯茶,笑問道:「那你想做什麼?難不成想帶兵打仗,為君上開疆拓土?」

嶽文季搖頭道:「開疆拓土不一定需要打打殺殺。昔日張儀單人匹馬,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讓關東六國對秦國獻城俯首,被秦王尊為相國。這等豐功偉績豈不比攻城略地更為煊赫?」

「還有蘇秦,同樣了得。以一己之力,聯合六國合縱抗秦,一人身配六國相印,那是何等威風?每每想起這兩位先賢的風采,我就激動的想多喝兩杯。隻可惜啊,我晚生了一千多年啊,沒趕上那個縱橫捭闔,激盪人心的時代啊。」

嶽文季一臉向往的神情,隨即又落寞無比,端起麵前的清茶當酒一飲而盡。

看見好友這一臉遺憾的樣子,寇良才安慰道:「君上英明睿智,誌存高遠。如今我楚國新立,正是求賢若渴的時候。你若是有心,我可上書舉薦。你也可以自薦。君上用人不拘一格,應該會給你一個能真正一展所長的職事。」

嶽文季拱手謝過,搖頭道:「我才從一介書生當了知縣不足兩月,若是貿然上書,也不太好,要知道許多人還都要從普通的文吏做起,而我卻直接就當了知縣。消息傳出去,肯定會有許多人說我不知好歹的。」

寇良才笑道:「你嶽文季什麼時候是在乎他人議論的人了?這可不像你啊。」

嶽文季肅容道:「楚國新立,無論是吏治還是明製,都要逐漸納入正規。朝廷也有朝廷的規矩,我既然選擇投效君上,出仕楚國,就要遵守朝廷的規矩。若是人人都學我,這朝廷不是亂套了嗎?我這番牢騷也就是在你麵前說說,其他人麵前我是一個字都不會說的。」

寇良才頷首。

自己這位好友雖然有些狂傲,但也是一個知恩圖報,明大理的人。

但是他也不不知該如何安慰了,這時就聽見外麵有一個小吏進來稟告道:「使君,嶽明府,朝廷通政署的人來了,說是帶來了君上的口諭,要給嶽明公的。」

使君是對知府寇良才的尊稱,明府則是對知縣的尊稱。

這也是漢唐時期的稱呼,楚國立國之後在官場的各種稱呼之上頗有些復古的潮流興起。

這也算是雅事,沈墨並未製止。

總比見官就稱呼大人要好的多。

兩人聞言,都有些詫異。

剛說到君上,君上就派人來了。

難不成君上有傳說中的千裡眼順風耳不成?

兩人急忙起身出去迎接。

通政署負責朝廷政令諭旨的下達,同時也負責下麵各級官員奏章的上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想嘗嘗有錢人的苦 七十年代小嬌嬌 重生廢材庶子 美人傘 盛世醫香之嫡女不下嫁 天降佳人:腹黑總裁小嬌妻 陳平江婉 拐個總裁寵媽咪 鬼醫農女帥哥耕田嗎 我靠賣萌奪回主角光環[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