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典獻禮(1 / 2)

加入書籤

鐵牛這邊現在手下大將有吳誌陽、杜毅以及雷蒙等人。

還有去寶慶府路上收服的兩個山賊頭子呂長虎和黃虎。

如今杜毅正帶兵駐紮在新化縣,防著辰州府和常德福的清軍。

吳誌陽自從上次在武岡州破了清廷武岡知州孔宗烈糾集起來的所謂「十八路諸侯」之後,聲名大振,如今武岡州的土司老爺們被被嚇破了膽子,再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了。

之前帶頭的幾個土司都已經被收拾了,剩下的小土司們也都是瑟瑟發抖。

之前沈墨派瑤兵首領雷蒙帶著一千多瑤兵趕赴武岡州支援吳誌陽。

雖然盪寇軍非常精銳,但是這種山地作戰還是極大地限製了他們的戰鬥力。但是有了雷蒙手下這一千多擅長山地作戰的瑤兵之後,局麵立刻不一樣了。

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又有盪寇軍作為堅強後盾,雷蒙這一千多瑤兵甲胄齊全,裝備精良,而且鐵牛還給他們配備了擲彈兵的小炸彈,用來攻堅作戰。

因此,這一千多瑤兵氣勢如虹,雖然是外來的強龍,但是對武岡州那些地頭蛇土司們卻形成了碾壓式的絕對優勢。

大家都是土兵,土司們的土著優勢就被抵消了。建在山裡的那些寨子也禁不住小炸彈的狂轟亂炸。

而且雷蒙看著憨憨的,但是並不是一味的隻懂得打打殺殺,攻心計用的也是很溜的。

他每次打之前都先是讓人喊話,宣傳盪寇軍的政策,告訴那些土兵們隻要投降,不僅能拜托奴隸身份,而且還會分到土地,自己當地主。

如果能夠主動擒拿土司投降,分到的土地會更多,而且還有賞金,甚至還能加入盪寇軍之中。

對於土司們,當然也有優待政策。隻要主動投降,手中的土地可以適當保留一些,家產也給保留。

但是如果頑抗到底,那就徹底物理毀滅,全部土地和家產抄沒,家人全部被拉去勞改。

沈墨對於西南地區這些土司們的態度一向都是很明確很堅決的。

要從一開始就堅決地施行改土歸流的政策,將這些土司們承襲了數百年的特權全部廢除,讓這些地區徹底納入自己治下,而不是成為國中之國。

雖然這個過程會很艱難,麵臨的各種問題也很復雜,但是卻絕對不能手軟放鬆。

在這種恩剿撫並用的雙重手段打擊下,雷蒙這一個月來已經收拾了大大小小七八家土司,手下的一千多瑤兵已經漲到了三千多人。

而且還因此得了一個外號叫做「雷閻王」。

整個武岡州現在處於軍管狀態,各種事務都由吳誌陽和鐵牛派給他的幾個參謀處理。

吳誌陽麾下的正兵已經增加到了兩千,平時基本就是守衛州城,輕易不會出動。

他們存在的目的是保持威懾,同時也在做著隨時進軍靖州的準備。

武岡州百姓成分復雜,所以地方官員包括農會的人員都沒有到位,隻能暫時實施軍管。

吳誌陽這一次去邵陽城一個是為了向鐵牛匯報最近的各項進展,同時也想申請進軍靖州。

所以聽說沈墨準備舉辦立國大典的時候順勢提出了拿下靖州和沅州府作為獻禮的提議。

作為武將,主業還是要開疆拓土,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

鐵牛看著一臉躍躍欲試的吳誌陽,用手點了點他大笑道:「你那是想給主公獻禮?我都不好意思點破你,你純粹就是最近沒打仗閒得慌!」

下麵頓時一陣大笑。

吳誌陽嘿嘿一笑,也不否認,道:「將軍慧眼如炬。不過這兩件事不沖突,剛好一舉兩得。將軍啊,你趕緊請主公那邊派幾個文官過來吧,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每天搞得我頭大、等有人接手,我保證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靖州。如果將軍同意,我把黎平府也一起拿下來給主公獻禮。」

一旁的寶慶府代理知府李旭聽得眉頭直跳。

盪寇軍的這些將領一個個平時看著人畜無害的,但是一說起打仗來身上那股強烈的求戰欲望簡直讓人心驚。

這難道就是沈墨這麼短短一年時間就能創下偌大基業的原因嗎?

他是怎麼訓練出來這樣一批將領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不過他現在已經完全的投入了自己的新身份之中,對於盪寇軍這個集團認同感越來越強。

軍隊越強,沈墨的基業就越穩固,他的前途也更穩固遠大。

現在大家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了。

吳誌陽說的黎平府已經屬於貴州行省的轄區了,跟靖州挨著。

那裡也是一個土司眾多的地方,甚至比起武岡州的情況還要復雜。

更重要是的,雲貴川這三個地方,現在還算是吳三桂的孫子吳世蟠最後的地盤了。

如果拿下黎平府,那就等於要直接跟吳世蟠對線了。

吳世蟠雖然如今是喪家之犬,但是手下殘餘的軍隊依然有十萬人往上。而且吳三桂在西南經營多年,根深蒂固。

雖然吳三桂死了,但是他的影響力還殘留不少。

如果盪寇軍跟吳世蟠的人馬起了沖突,那就等於兩麵臨敵了。

這麼大的事情肯定需要請示沈墨的。

鐵牛雖然是個好戰分子,但是該謹慎的時候還是相當謹慎的。

「黎平府暫時你就別想了。靖州倒是可以考慮。咱們現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打下這些地方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打下來之後有沒有那麼多的兵馬去占領,有沒有足夠的官員治理。難不成你準備打下來之後又自己去當知府知縣,繼續處理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鐵牛這番話說的吳誌陽麵色一苦,意識到自己的確想的有點簡單了。

整個盪寇軍集團雖然氣勢如虹,軍力強大,但是由於發展時間太短,導致底蘊不夠,人才奇缺,最大的問題反而不是能不能攻城略地的問題,而是打下來有沒有足夠的人才去治理的問題。

這個問題顯然在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的。

所謂百年樹木,十年樹人。

沈墨的學校才剛剛建起來,要等這些學生成才最少得好幾年以後,遠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現在沈墨麾下的官吏主要來源就是反正過來的原清廷的官吏以及那些主動投效的鄉紳家中的子弟。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想嘗嘗有錢人的苦 七十年代小嬌嬌 重生廢材庶子 美人傘 盛世醫香之嫡女不下嫁 天降佳人:腹黑總裁小嬌妻 陳平江婉 拐個總裁寵媽咪 鬼醫農女帥哥耕田嗎 我靠賣萌奪回主角光環[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