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藤甲兵和女刺客(1 / 2)

加入書籤

總鎮署,沈墨正在和鐵牛等軍中主要將領在商議成立守備軍的事情。

守備軍的名額暫定為三千人,按照如今每個村護村隊抽取一百人來籌備,三十多個村很容易就能湊夠人數。

不過這是平均算法,有些村子大,人多,自然多抽取一些;

有些村子小,人少,就少抽取一下。

基本原則是按照人口比例來抽取。

兵源有了,那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就是軍官的問題了。

眾人商議之後,最後決定采用從正兵營抽取部分士兵去守備軍擔任各級軍官,另外還有如焦桐鶴、馬冬等各村護村隊裡麵表現突出的村兵也可以提拔為守備軍基層軍官。

讓原本楊村護村隊總隊長樊鵬飛擔任守備軍統領。

樊鵬飛也是民兵出身,胖乎乎的,外號樊胖子。

這樣一來,守備軍的架子就能快速搭建起來。

這個問題解決以後,鐵牛又提出另一個問題:「主公,裝備的缺口比較大。雖然咱們之前兩次勝仗繳獲了清兵不少武器裝備,還有一些從地主鄉紳家裡繳獲的他們私藏的武器裝備,但是依然遠遠不夠。武器倒是好說,湊一湊最起碼能給一半的人配上鐵製武器,但是盔甲的數量卻遠遠不夠,把咱們手頭現有的存貨都拿出來著甲率最多也就達到十分之一。」

「除了盔甲,還有衣帽鞋襪綁腿水壺背包等各種隨身裝備都要置辦,後勤的壓力非常的大。」

之前雖然盪寇軍兩次擊敗了的清軍數量加起來超過了三千五,但是一來逃走的以及落水失蹤的不少,二來永州綠營在清軍的戰鬥序列中本身就屬於娘不親,舅舅不愛的那種角色,披甲率自然也是最低的,三千人的綠營兵能披甲的估計也不會超過十分之一。

也隻有滿清的嫡係部隊,也就是滿洲八旗的一些精銳部隊披甲率會超過五成,甚至更多。

至於其中最精銳的白甲兵那著甲率不僅百分之百,而且每個人都是身著三層甲。

據說他們內穿鎖子甲,外再披鐵甲,中再夾棉甲,層層裹裹,每人都是千裡挑一的精銳,戰鬥力十分驚人。

據不知道靠不靠譜的史料記載:鬆錦大戰中,六個白甲兵沖上山頂,與明軍大戰,全殲二百四十餘名明軍,而己方無一傷亡。

沈墨覺得白甲兵雖然戰鬥力很強,但是多少有些吹噓的過頭了。

無非就是一群重甲步兵而已,說的一個個跟天兵下凡似得不可戰勝。

而且這些白甲兵數量很少,一個旗最多也不會超百人,甚至更少。

滿八旗加起來撐死也就數百人不到千人,還都在京城裡給他們的主子看門呢。

這樣的兵再牛逼,能起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也許集中起來的話在局部戰場上還是能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但是放在整個天下的格局中能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這就跟現代的特種兵一樣,再精銳也無法取代普通步兵在戰場上的作用。

正麵大軍團作戰中,精銳的特種兵用來打陣地戰傷亡率也不會比普通步兵低到哪裡去。

任何一種兵種都有其特殊的戰場環境,如果換個環境,可能就拉垮了。

對於缺少裝備的問題,沈墨也早有預案,環視眾人後道:

「盔甲的問題,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把現有的庫存甲胄給所有的守備軍軍官和骨乾配備。

第二步,招募皮匠以及會編藤具的百姓,建立盔甲作坊,掛在軍務處下麵,來製作盔甲。

鐵甲沒必要,隻做皮甲和藤甲藤盾。

第三步,等到打下零陵縣城之用繳獲的清軍甲胄來補齊了。」

皮甲就不用說了,藤甲的話其實三國的時候就有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傳說。

藤甲是砍來青藤編製而成,然後用桐油浸泡兩天拿出來後曬上兩個月,再用柚油浸泡。

如此反復五次之後拿出來晾乾就是一套合格的藤甲了。

防護部位以頭部和上身為主,多和藤盾一起使用。

優點是重量輕,不怕水,透氣性強,對於冷兵器有較好的防護性,穿著過河的話還可以客串一把救生圈,比較適合在水網密集的南方地區使用。

缺點是製作的時間比較長,而且穿起來行動不便,所以一般隻穿上半身。

前明的時候廣西貴州許多土司麾下就有藤甲兵,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很是精悍驍勇,是很好的山地步兵。

沈墨就是打算讓人大量製作藤甲藤盾用來解決盔甲缺少的問題。

雖然按照嚴格的製作流程,一套藤甲製作完成大概需要兩年時間。

但是沈墨肯定等不了兩年的。

復雜有復雜的辦法,簡單也有簡單的法子。

最快的辦法就是把青藤入水浸泡半月,取出晾曬三日晾乾,然後油浸一周再取出來曬乾,最後塗以桐油編製而成。

這樣算下來時間就能縮短到不到一個月了。

一個月的時間沈墨還是等得起的。

就算防護力不如兩年製成的,那也好歹能起到一定作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想嘗嘗有錢人的苦 七十年代小嬌嬌 重生廢材庶子 美人傘 盛世醫香之嫡女不下嫁 天降佳人:腹黑總裁小嬌妻 陳平江婉 拐個總裁寵媽咪 鬼醫農女帥哥耕田嗎 我靠賣萌奪回主角光環[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