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八十八章(1 / 2)

加入書籤

作為陸懸魚和劉備相識的起點, 此時平原城已經易主。

那座貧窮而破落的邊境小城忽然變得繁榮起來。

城牆用磚石一寸寸地加固,有些地方甚至扒掉重新修砌,城頭上一片片的旌旗密布猶如烏雲。

城中來來往往的都是冀州口音的士兵, 商隊,有時幾個騎士匆匆忙忙騎馬而過, 有時也會有文士坐著牛車慢慢自一條道上了另一條道。

但那些平民漸漸地不見了。

城中大片的房屋被征用做士兵的營房,而平民則趕去城外, 被迫住進了勞役營。

他們在竊竊私語,那些跟隨劉使君而去的人多麼有福, 尤其是那個得了十個金餅的人,他可是聽說劉使君要離開平原, 便毫不猶豫地帶上全家去了徐州。

而他們舍不下祖祖輩輩留下的基業, 因此不得不忍受田楷戰敗後平原城易主的結局。

這位新城主對窮人確實很不客氣, 但也不獨是這些窮人,那些士人和豪強也在冀州士兵入城之後, 迅速被劫掠乾淨了。

在「劫掠」這件事上, 新城主做到了一視同仁,不因窮富而區別對待。

劉備曾經居住過的那座平原令府,現在就住進去了這位新主人。

新主人很年輕, 大概二十歲出頭, 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是個十分氣派的世家子,但他的眉宇間總摻雜了一絲戾氣, 看人時的眼神中也不自覺藏了些凶狠。

因此仆役婢女服侍他時總是小心再小心,生怕有一絲一毫惹怒他的地方,不過這位平原城的新主人此時也沒有那麼多心思在他們身上。

他在全神貫注地盯著一副青州地圖, 甚至郭圖走進來也沒有察覺。

「大公子。」這位中年文士恭敬地行了一禮。

於是袁紹的長子袁譚立刻從案幾後起身,疾行至郭圖身前,拉住了他的手,請他直起身來。

「公則既來,我正有事要請教。」

袁紹帳下謀士,出身潁川的郭圖郭公則跟隨袁譚的腳步,來到了案邊。

「大公子是要謀奪青州?」

「已近麥熟,」袁譚看了他一眼,「我為何還要等?」

「既如此,大公子心中還有何猶豫不決之事?」

「父親與田楷相持數年,」袁譚皺了皺眉,「我幾次試探,卻也覺察不到田楷有何過人之處,他究竟如何擋下我父?」

婢女屏氣凝神,將蜜水送了過來。悄悄退下。

夏日酷烈,郭圖拿起來淺啜了一口,立刻察覺到是用冰鎮過的蜜水,眉頭微微舒展開。

「那時平原城的守將是劉備。」郭圖這麼說道。

「……劉備竟有這般能耐?」

「不錯。」郭圖點了點頭,「他與公孫瓚同在盧植處讀書,因此公孫瓚命田楷收留了他,放在平原替田楷守了這數年,主公私下裡曾對我說起,十分看重劉玄德。」

「既如此說,」袁譚瞳孔一緊,「劉備已有徐州,不可同日而語,我若攻伐青州,他會出兵襄助田楷麼?」

郭圖思考了一會兒,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公則,何意?」

「徐州,四戰之地,劉備南防袁術,東防曹操,外防呂布,內防臧霸,」郭圖笑道,「他縱然有此心,也無此力,大公子這次出征,必能攻田楷一個措手不及!」

袁譚心中大定,點了點頭。

「不過……」郭圖欲言又止。

「公則又有何指教?」袁譚說道,「快快請講!」

「有一人,公子須提防些動向。」

「何人?」

郭圖皺了皺眉,「陸廉。」

袁譚愣了一會兒,然後嘴角一咧,大笑了起來。

「我當是誰!竟是那個婦人!古人說『利令智昏』,劉備這是『色令智昏』吧!竟令一個婦人做了自己的別駕!誠為天下人所恥笑!」

大笑一番之後,袁譚凶狠地下了結論,「公則既如此說,我再也沒有憂慮了!風起麥熟時,我便出兵!」

「公子必定旗開得勝。」郭圖微笑著說道,語氣裡是不容置疑的肯定。

但他的目光仍然在袁譚身上來來回回的打量。

這位袁紹帳下的謀士是很清楚這位大公子的為人的。袁譚雖然魯莽,但也算有勇有謀,若隻說攻伐田楷,倒有七分把握。

但接下來的局勢就會變得很麻煩。

陶謙同袁術親厚,而繼任者劉備卻與袁術絕交,同袁紹曹操算是結了盟。這樣的盟約是鬆散的,迫於形勢而結的,不具備任何道義上的效力,因此想要維護它就需要小心翼翼。

劉備會不會出手去救青州,郭圖覺得,濟水以北的這些青州土地,劉備也許估量自己的實力,忍一忍算了。

但袁譚打到北海的時候,這個尖銳矛盾一定會跳出來:如果劉備不救北海,那麼徐州便會與袁譚的勢力接壤。

袁譚看起來是一個野心永無止境的人,但在郭圖眼裡,他更像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迫切需要父親的肯定與嘉獎,但父親的注意力似乎全在幼子袁尚身上。

為了爭奪父親的目光,以及袁家未來的繼承權,這位袁家的大公子會不惜一切地進攻,再進攻,直到他的戰馬撞到山腳下的巨石上,他才會意識到,他總有不可戰勝的敵人。

夏天很熱,但糧稅的事要忙起來了。

她督兩郡的軍事,也就是說,這兩郡的糧賦一部分要拿來供應她的軍糧。

為了這個緣故,田豫每天開始瘋狂揪頭發,一邊計算各地的人口與田地,一邊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排秋收時當地的糧官。

琅琊郡的士族跑了不少,現在麻煩顯現出來了。士族子弟經常會在家鄉出仕,找一點事做,一邊歷練自己,一邊想方設法刷點美名,哪怕是袁紹那種四世三公出身的頂級世家子,一開始也得做個縣令。這些地方士族家的子侄與旁支構成了地方基層係統,下鄉帶人去收糧之類的基層官吏,都是這種出身的人在做。

現在琅琊郡的士族大批逃難了,就導致了基層的糧食收不上來。

當然老百姓的糧食不會揣進自己口袋裡的,總有人收糧。

比如說山賊,比如說流寇,比如說他們自己都不認得的別的地方的豪強,秋收時突然沖過來,搶一波就走。

反正這個糧是既進不了老百姓的口袋,也到不了正規軍的糧倉裡。

「我懂了,琅琊郡的流寇,子義來留心。」她說道,「若有流寇逃到其他郡縣去,你也照追不誤就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男二的科舉之路 時尚大撕 民間禁忌怪談 我的簽約美女總裁 月光之程 龍國帝婿 影帝有病,我沒藥 大唐:開局扮演天機神算 萬道第一人 向醫生,不太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