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鑄金為幣(1 / 2)

加入書籤

一個節目接著一個節目上演,氣氛變得越來越活潑,就連天子與公卿大臣就座的大堂上,歡聲笑語也多了起來,不再是一板一眼的君臣問對。

驃騎將軍張濟喝得半酣,一時性起,起身跳起了羌舞,左盤右旋,搖頭擺臂,好不歡喜。

鄒氏原本有些擔心,可是見天子興致頗高,還為張濟打起了拍子,也就放了心,任由張濟去舞。

張濟放棄兵權之後,在南陽住得安穩,卻也少了一些熱鬧,就連舊部都很少登門拜訪,是真正的門可羅雀。今天難得高興,就讓他放鬆一下,要不然真怕他憋出病來。

張濟起舞之後,就像打開了魔盒,更多的人主動表演節目。

不得不說,漢人就像是華夏文明的少年時代,精神麵貌還保留了很多純真,即使是穩重的老臣,也不像後世的道學家一樣板著麵孔,三杯酒下肚,照樣高談闊論,載歌載舞。

文才好的官員更是抓住機會,高聲朗誦自己的詩賦,以博天子青睞。

劉協本人對詩賦不是太感興趣,但他知道其他人喜歡,而且在這個時代,除了歌舞百戲,吟詩誦賦是成本最低,又最能表現文化修養的娛樂方式,所以也不排斥。

皇後伏壽為此還準備了很多厭勝金錢、銀錢,作為賞賜的禮物。

厭勝錢不是流通貨幣,而是攘災祈福的吉祥物,通常是給小孩子的。隻是伏壽準備的這些厭勝錢有些不同,是以金銀製成,形製優美,工藝精湛,可以當作藝術品收藏。

這些厭勝錢比五銖錢大一圈,一枚金錢重二十銖,一枚銀錢重十銖,按照市麵上的金銀價格,各值千錢、二十錢左右。比起趙爽受賜十金自然是遠遠不如,卻也是一個意外收獲,比直接賞錢更有意義。

楊修吟詩一首,得金錢一枚,到手還沒捂熱,就被楊彪要了過來。

楊彪把玩著金錢,湊到天子席前。「陛下,此錢甚是精巧,可以大用。」

劉協端著酒杯,一邊應付來敬酒的官員,一邊與楊彪討論。

實際上,這就是為了推出金幣、銀幣進行鋪墊。

從孝武皇帝推行五銖錢,到現在已經三百多年。應該說,五銖錢對穩定幣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發展,經濟總量不斷攀升,五銖錢數量不足的缺陷也就變得日益嚴重。

貨多錢少,富戶就藏錢牟利,導致市麵上流通的錢更少,物價一跌再跌,手裡沒有閒錢的百姓遭受兩重盤剝,經濟也越發崩壞。

所以如何多鑄錢,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一直是朝廷想解決的事。即使是董卓當政時,也曾考慮解決這個問題,隻不過他的辦法太低級,不僅沒能解決問題,反而引發了更多的問題。

如今西域商路復通,絲綢等貴重物品換來了大量的黃金,鑄金幣來解決錢荒自然而然的提上了日程。大司農劉巴是首倡者,也是積極推動者,皇後利用手裡的大量黃金鑄幣,也是在劉協的安排下進行的,厭勝錢隻是驗證鑄幣技術的一個成果而已。

鑄錢權必須控製在朝廷手中,這是劉協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考慮到目前的形勢,他打算將這個範圍進一步縮小,控製在他和皇後的手中。將來他西征,皇後留守中原,就可以通過鑄幣來調節經濟。

在可預見的將來,他還要去尋找著名的黃金產地,將黃金儲備控製在手中。

鑽石是虛幻的,黃金卻是真正的硬通貨,永不過時。

作為主管民生的司徒,楊彪自然清楚鑄金幣的意義。他已經和劉巴多次討論過這個問題,為此還研究了希臘、羅馬的幣製,隻是沒想到天子先行一步,已經解決了鑄金幣的技術問題。看著手中精美的厭勝金錢,他頓時覺得從西域來的希臘金幣、羅馬金幣太簡陋了。

論審美,還是大漢更勝一籌,不是那些西域蠻夷能比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女帝重生,非要跟我談戀愛! 且喚仙名 七零旺家俏娘親沈雁秋陸元武 蓋世天驕韓楓蘇迎雪 諸天至高紀元 我在洪荒當土地 漫步諸天影視 萬古仙婿江天義秦洛璃 災變:我能煉金無限強化 弱冠請長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