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無米之炊(1 / 2)

加入書籤

楊修怏怏地出了門,和蔡琰迎麵相遇。

「怎麼了?」蔡琰放慢腳步,低聲問道。

聽了楊修新作的詩後,天子的情緒很不錯,不僅和楊修說了半天話,還留楊修一起晚膳。

楊修怎麼這副表情,是因為晚餐太簡單嗎?

楊修攤攤手,一臉無奈,拱拱手,轉身走了。

蔡琰心中疑惑,卻不好多問。

楊修就這脾氣,最近已經沉穩不少了,隻是離真正的大臣還有很遠的距離。

進了中庭,劉協正在院中散步,看到蔡琰抱著一卷書進來,一邊示意她放在案上,一邊說道:「今天要讀什麼書?」

「《太史公書》的《儒林列傳》。」

劉協心中一動。

昨天讀的是《東觀漢記》的《黨錮列傳》,今天讀《太史公書》的《儒林列傳》,蔡琰這是有計劃的讓他了解儒家在本朝的歷史啊。

「看來以後要給你配幾個侍衛才行。」

蔡琰莞爾一笑。「多謝陛下,臣受之有愧。儒門思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臣不過是際遇好,站在了一個合適的位置上而已。」

「儒門思變?」劉協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陛下不會以為如今的儒門還是孔孟時的儒門吧?」

劉協愣了片刻,啞然失笑。

說起來也是,諸子百家,最善變的就是儒家。

諸子號稱百家,但影響力大的無非儒墨道法以及陰陽、神仙幾類。

墨家到漢代就式微了。

道家研究的人也很少,又固守黃老,漢武帝以後就基本沒什麼革新。

法家則一直沒能形成係統的學問。

秦亡以後,法家就淪為操作層麵的技術,不再稱為一門學問。即使是以律學傳家,比如扶風杜氏、潁川郭氏,也是研究具體的律令,很少研究《商君書》這樣的法家經典。

真正不斷發展、不斷變化的,就是儒家。

這其中的原因很復雜,但事實就是如此。

至少在漢唐時,儒家還是緊跟時代的。

隻是路越走越偏,經常自己絆倒自己。

但儒家每次被絆倒,總能再爬起來。從漢唐經學,到宋明理學,最後還衍生出心學、樸學這種嚴重對立,互相看不起的新學。

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有人推崇新儒書。

與時俱進,非儒家莫屬。

「昨天的《黨錮列傳》是原本嗎?」

蔡琰低下了頭。「是否為原本,臣不敢說。這是臣從蘭台收藏的典籍中找到的。後麵是臣所附的跋語,大多是臣當年隨先父流落江湖時的見聞。一並記上,供後世評說。」

「原來如此。」劉協點點頭。「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非大智大勇者不敢為。」

蔡琰有些慌亂地連連搖手。「陛下謬贊,臣不敢當,不敢當。」

劉協笑而不語,出了一會兒神,嘆息道:「勇者怯,無知者無畏。」

——

楊修回到軍營,見楊彪坐在帳中獨飲,不禁一怔。

楊彪被罷免了太尉,卻還是九卿之一的大鴻臚,此刻應該住在大鴻臚寺的官署時才對,怎麼會到他這兒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女帝重生,非要跟我談戀愛! 且喚仙名 七零旺家俏娘親沈雁秋陸元武 蓋世天驕韓楓蘇迎雪 諸天至高紀元 我在洪荒當土地 漫步諸天影視 萬古仙婿江天義秦洛璃 災變:我能煉金無限強化 弱冠請長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