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這一生(大結局)(2 / 2)

加入書籤

神奇的新大陸,有許多神奇的風土人情,讓年幼的李?聽得入迷。

但他慢慢長大,心中疑惑越來越多:祖父說的新大陸,真的存在?那玉米、紅薯、煙草、向日葵、辣椒,還有各種神奇的動物,真的存在麼?

莫不是瞎編的?

這疑惑,一直縈繞在李?心頭,隨著時光流逝,一直縈繞不去。

但是,祖父說過的事情,基本上都不會有錯。

祖父說,南海以南,有一座大島,麵積怕是要有河南、河北加起來那麼大,事實證明,沒錯,朝廷隨後設澳州,將這大島納入治下。

祖父說,遼北以北,極北之地,有冰洋,那裡,有渾身白毛的白熊,事實證明,沒錯;

祖父說,種植棉花,大有可為,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棉花,如今已經取代麻,成了主要的「紡織作物」,讓百姓們在冬天有了更好的禦寒衣物,也讓中原的商人,手裡又有了一個十分賺錢的「中原特產」。

尤其在安西都護府,那裡氣候炎熱、乾旱,無法擴大糧食產量,卻很適合種棉花,大片大片的棉田,給莊園主帶來大量的利潤。

於是,不用朝廷動員,莊園主們自己就會組織大量內地百姓,到安西都護府治下各地定居,成為棉田的雇工,形成一個又一個聚落。

這數十年間,安西都護府治下,中原移民大幅增加,加上商隊活躍,於是形成了稠密的聚居區,連成一大片。

充裕的中原人口,成為駐軍強有力的支持,並支撐著朝廷經略河中地區。

河中地區適合農耕,所以,在當地駐軍的庇護下,越來越多的中原(關隴地區)百姓,開始湧向河中,在那裡定居。

連同已經在磧北紮根的堡壘群,中原的版圖大幅向北、向西擴張。

茫茫草原,已經成為中原的牧場,不再有連年南下侵擾的遊牧大軍,隻有大量放牧牛羊的牧民。

而且,隨著漢四郡的收復,中原版圖再無缺損,這一切,都是祖父打下的基礎。

年過不惑的李?,今日帶著兒子灑掃兩座帝陵,他先去了父親那裡,現在來看看祖父。

他來到墓前祭殿,看著供奉的牌位,從侍從手中,接過一把紅彤彤的「果實」。

這「果實」,來自遙遠東方的新大陸,那裡已經有了中原武裝商隊開辟的定居點和貿易據點,而探險隊帶回來的這種當地作物,名為「辣椒」。

辣椒二字,當然是沿用他祖父的命名,早三十年前,李?就記住了這個名字。

現在,李?雙手捧著辣椒,輕輕放在牌位前,看著牌位,有些傷感。

「辣椒,辣椒」他說話聲音有些哽咽,再次想起祖父當年對辣椒的描述,「辣椒,孫兒吃了,真的好辣,好辣」

。。。。。。

彭蠡湖畔,白石村,白發蒼蒼的太皇太後黃姈,站在故居二樓,看著眼前已經被湖水吞沒近半的村子,感慨萬千。

她年過八旬,垂垂老矣,但身子骨還算硬朗,即便是上下樓梯,也能自己走,而不需要扶。

頭發花白的李平安,攙扶著母親,看著自己小時候住過的村子,同樣感慨萬千。

「我當年,嫁給你父親的時候,這裡,可熱鬧呢。」黃姈輕聲說著,如今的白石村,因為湖水侵入,村民已搬到後邊高處的新村。

這裡,不再有當年的氣象。

但因為皇家祖宅在此,特地設為皇莊,留有人看守,定期維護。

或許再過數十年,白石村會徹底被湖水吞沒,屆時,李家故宅就消失了。

黃姈在洛陽住久了,思念家鄉,於是回來看看,祭掃父母墳墓,並看看自己當年和李笠生活過的家。

李家大宅,依然如故,黃姈看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大院,想起當年和李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傷感不已。

「你父親,一輩子,就食言了一次,一次」

「說好的,不能比我先走,不能」

「你弟弟也是,比我先走,真是不孝啊」

李平安見母親說著說著哭起來,雖然心裡也很難受,但顧不得難受,扶著母親在一旁坐下。

然後安慰:「娘,父親不是常說麼,皇帝若當得太久,那就必然變成禍害,誤國誤民。」

「父親不想變成禍害,遂了心願,娘該寬慰。」

「弟弟雖然也走了,可是,可是,新君繼位後,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娘也該放心了。」

好一會,黃姈才平復心情:「唉,老了老了,想起過去的事情,就容易傷心。」

「娘,父親不想看見你哭的」李平安坐在母親身邊,陪著母親說話。

她的女兒,嫁了個好人家,如今也成了祖母。

她的兒子,那個不存在於人世的「遺腹子」,已經默默的長大,成家,生子,如今也成了祖父。

隻是,父親沒能如母親這般長壽,許多事情,看不到了。

但是,父親未能實現的願望,她弟弟李昉實現了大半,現在,她的侄子李?,如今的大楚天子,也把先帝剩下的願望,逐一實現。

亂世已經結束,中原統一到現在,天下太平,百業興旺,百姓安居樂業。

父親擔心的「如晉國那樣,統一天下,卻讓天下陷入更大的戰亂之中」,並沒有出現。

世家高門,如今雖然依舊在,但士族獨特的地位,已然消失。

人們提起「五姓七望」,提起士族,雖然依舊仰慕,但是

如今之天下,為庶族之天下,無論是經濟、政治都已經不占優勢的士族,已經成了過去。

大莊園破產之後,士族們已經沒有財力和資源,在各個方麵保持超然的地位。

持續數十年的科舉選拔、軍功入仕製度,使得國家的官僚群體以科舉官僚、軍功武官為主,庶族靠著公辦教育體係和軍事院校,獲得入仕的通暢渠道。

士族們已經競爭不過了,隻有記載著祖上榮耀的族譜,尚且能證明一下家族曾經的輝煌。

燕子的叫聲,將母女二人的注意力拉到屋簷下,黃姈看著歸巢的燕子,想了想,說:「還記得,你父親念過的一首詩麼?」

父親生平很少做詩,或者喜歡念不知何處看到的詩,至於提到燕子的詩

李平安很快想起來了:「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對,對」黃姈點點頭,「你父親說過的,要對付士族,現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做到了,王謝堂前燕,飛入百姓家。」

「不過,他還說過關於燕子的一個場景,哈哈,那時,還沒有你。」

李平安默默聽著,聽母親說起當年和父親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

「他說,不想看到『春燕歸,巢於林''的慘狀。」

「春燕歸,巢於林「李平安喃喃著,很快品出這段話後麵那令人戰栗的情景。

「亂世,人命如草芥,無論貴賤,都不得安寧,所以需要宗教麻痹自己,才有佛教大興,才有佞佛。」黃姈回憶著李笠的話,感懷著過去。

「你父親,以平定亂世為己任,努力多年,終於做到了,然後,功成身退」

說著說著,黃姈啜泣起來:「他一輩子,就食言了一次,一次」

李平安攙著母親下樓,離開故宅,乘船南下,入鄱口。

此時的鄱口,和昔年的鄱口有所不同。

因為湖水侵襲,鄱口港不得不向鄱水上遊後撤,但遷得不算遠,如今一如既往的熱鬧,南來北往的商旅,將鄱口港擠得滿滿當當。

各處商鋪打出形形色色的招幌,夥計們大聲吆喝,向往來過客兜售「新到獅子國寶石」、「澳州鱷魚皮」、「北冰洋白熊皮」、「波斯獅子皮」等海外奇珍。

一隅,香火鼎盛的許仙祠前,廟會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一棵大樹下,說書人眉飛色舞的向聽眾講故事。

春風吹過,樹木搖曳,許仙祠邊上大量向日葵迎風搖曳。

它們本是萬裡之外新大陸的作物,卻漂洋過海,來到中原,生根發芽,綻放花朵。

迎風搖曳的向日葵,仿佛那搖頭晃腦的說書人,講述著鄱陽李三郎的傳奇故事。

朝廷不禁止民間傳頌開國皇帝「李三郎」的事跡,所以,李三郎的故事如今家喻戶曉,卻依舊被說書人講述,引來無數聽眾。

李三郎的一生,精彩紛呈,各種故事總是能讓人聽得入神,所以,說書人不愁沒有生意。

「那是故梁大同年間,鄱口以北三十裡,白石村,有一戶人家,姓李,以打漁為生」

「家中一子,排行第三,人稱李三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狂暴武魂係統 我有大巫技能樹 木葉之無限黑暗 攻略boss的小粉豬 滿級大佬穿成農家小可憐 艦娘之碧藍日常 漫威世界的暗殿騎士 我在異界賣煙酒 我在決鬥都市玩卡牌 機械武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