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二章 沈迅(1 / 2)

加入書籤

大明新命記第一零一二章沈迅

當然了,在十一月十一日的這次議事會上,楊振也仔細詢問了金海鎮彈藥生產與儲備的情況。

與王守堂的回答不一樣,潘文茂的回答令楊振感到十分滿意。

雖然金海鎮自身硫磺與硝石的供應,仍然不夠充足。

但是之前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員評議會交付的硫磺,保證了近幾個月來金海鎮的彈藥生產持續不停。

而前不久先於楊振等人歸來的大船隊,又帶回了大批渡海東征倭奴國所獲得的海量物資,其中就有極大數量的上好硫磺與硝石。

有了這批繳獲或者勒索來的硫磺與硝石等物資,再加上後續荷蘭人以及德川幕府履約交付的此類物資,至少在未來一年兩年內,金海鎮的彈藥生產都將不再是問題了。

對此,楊振自然非常高興。

但是,令楊振最感滿意的一件事,還是潘文茂向他報告了將圓柱型爆破筒改造成尖頭圓柱型開花彈,然後用於重型紅夷大炮取得的新進展。

這個事情,楊振以前就交辦過,隻是以前重型紅夷大炮對金海鎮上下來說非常貴重,數量也不多,不敢輕易拿來試驗。

另外彈藥廠之前在開花彈的製作方麵,也剛剛起步,方方麵麵的技術也不成熟,信心也不足。

所以,雖然楊振早知道火炮的發展方向,而且每次到槍炮廠、彈藥廠查看情況的時候,都會提點他們一番,可是楊振自己的信心,卻沒法直接傳遞給潘文茂及其手下的工匠們。

畢竟嘗試製作爆炸彈這種東西,在任何時代,都具有極大的危險性,一不小心就要死人,絕對是人命關天的事情。

所以,兩年多來,楊振雖然常常提到這件事,可是並沒有給彈藥廠限定時間完成製作和試驗任務。

而且楊振也知道,匠人的培養,以及技術的積累,都是點點滴滴形成的,他就是想拔苗助長,想跨越式發展,沒有一定的積累也做不到。

好在沖天炮所用開花彈的步入正軌,以及圓柱型、長筒狀爆破筒的出現,及其在擲彈兵隊伍中的廣泛使用,讓楊振看到了曙光。

就在七月初楊振臨行前,他在召見潘文茂,向他交辦各種注意事項的時候,再次提出了利用已經成熟的爆破筒製作技術,嘗試製作能夠用於紅夷重炮的尖頭圓柱型開花彈的設想。

如今終於有了好消息。

潘文茂已經找了楊珅,讓炮兵團營挑選出來的老炮手們反復試驗過了。

而他們最後定下來的規製,是整個彈體通長二尺一寸,最大直徑三寸半,彈身全重十二斤三兩,低於原來紅夷重炮所用實心圓鐵彈的重量。

至於威力麼,楊振還沒有親見,但是從潘文茂等人的描述來看,可能多少有些差強人意了,至少並未完全如同楊振的預期。

但是說到射程,親自參與試驗的潘文茂等人在楊振麵前表現的十分有信心,直說射程比原來紅夷重炮使用鐵質實心彈丸的有效射程要遠,在平原曠野直射最大射程,能打三裡多地。

明製三裡多地,換算成楊振更習慣的長度單位,合計約在一千七百米到兩千米之間,至少也當在一千七百米之上。

對於這個射程數據,楊振略想了想,也就想明白了。

因為對使用實心彈的重炮來說,他的最大射程,並非其有效射程,其有效射程甚至會遠遠小於其最大射程。

比如紅夷重炮,它使用實心彈的目的,在於利用實心彈在發射後的強大沖擊力,撞擊城牆或者障礙物,達到摧毀炮擊目標的目的。

在這個過程中,當其動能耗盡,或者說抵達強弩之末的時候,其落點雖然是最大射程,但它造成的沖擊力已經不在其有效射程內了。

可是類似的情況若是應用了開花彈,那結果可就不同了。

開花彈的落點有多遠,它的有效射程就有多遠,也就是說對開花彈來說,最大射程,就是其有效射程。

楊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也就沒再糾結於尖頭圓柱型開花彈應用於紅夷重炮的射程問題了。

因為無論如何,這個射程在眼下都足夠用了。

他眼下需要的,隻是一款能夠壓製清虜天佑助威大將軍重炮的重炮。

隻要其射程,能夠全麵覆蓋天佑助威大將軍重炮的射程,就足夠了。

剩下的,就是解決其威力問題。

與此相應的是,從潘文茂等人的描述中,楊振大概也知道製約這款新型開花彈威力的問題出在哪裡了。

其中的關鍵問題,其實就是彈殼自重與裝藥量之間的比重問題。

要想爆炸威力足,那就得薄皮大餡,裝藥量足夠大,才是王道。

但是薄皮大餡也有薄皮大餡的風險,這個風險就是炸膛。

紅夷重炮的膛壓是很高的,膛壓高,膛內的溫度就高,炮口焰就比較猛烈,這個時候彈殼薄、裝藥量大的開花彈,就很可能在推送出炮口之前提前開花。

但如果彈殼過厚,裝藥量較少,安全倒是安全了,可是被送達目的地後爆炸效果有限,也起不到應有的殺傷作用。

說白了,這就是在自身安全和殺傷敵人之間尋求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而這個平衡點的尋找,則需要更多規格彈藥以及更多頻次的試驗。

也因此,在接見結束之際,楊振除了安排彈藥廠為抬槍隊量身定製彈藥之外,剩下的就是叮囑潘文茂進一步安排人手,繼續試驗更多裝藥規格的用於紅夷重炮的開花彈。

當然,楊振也沒有忘了同時叮囑他,要盡快招募訓練新的人工,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加速彈藥的生產與儲備進程。

對於槍炮彈藥這些東西,楊振隻怕儲備不夠,而且永遠也不會嫌多。

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小範圍動員令,雖然後續沒有再擴大知情的範圍,以致金海鎮轄內的各路將領以及楊振兼領的登來鎮各路將領,都沒收到消息,但是當日與會的各個關鍵人物,在會後第二天就立刻投入到了全力以赴的戰備工作之中。

對楊振來說,金海鎮以及登來鎮各路的全麵動員,要在謀定而後動的時候開始。

最好的時間點,當是在京師朝廷的旨意下達之後,自己順勢奉旨而行。

到時候,有了朝廷的正式旨意以後,自己再以北伐清虜、恢復遼東的天下大義相號召,統合好自己麾下兵馬與雲集遼西的兵馬,那麼事情也就差不多做成了一半。

楊振也曾想過,既然遼西兵馬不可靠,那就完全依靠自己的兵馬去北伐,隻要時機成熟了自己就去做,甚至可以不去管朝廷那邊怎麼想怎麼做。

但是,在渡海歸來的漫長旅途之上,他想了很多,而他想來想去,最終認為,征東平虜這個事情,還是要拉著朝廷、拉著遼西兵馬一起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無限作死就變強 太古龍象訣 冠冕唐皇 霸主學院 你的好友上線了 看完你還敢一個人睡算我輸 超級神醫在都市 天命刑警 師道成聖 太墟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