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2 / 2)

加入書籤

隻見那凝滯在空中的箭矢,忽然像是受了什麼力量撥轉,掉了個頭,朝著越王子啟的方向激射。

越王猝不及防,連揮長戟,想要格開那密如雨絲的箭矢,但又哪裡格擋得住,沒有片刻便被一支長箭刺穿了肩頭,握不住兵器,也難以逃生,剎那間就被射成了刺蝟。

禦手與馬匹也盡被射殺,戰車停在原地,動彈不得。後麵沖鋒的越軍被連帶著射死了百餘人,再往後之人失魂落魄,不敢再次沖鋒,戰場再次陷於凝滯。

吳越之爭,就以這種奇特玄幻的方式畫上了暫時的句點。

越王子啟挑釁聖人權威,為當場所誅,十萬大軍群龍無首,隻能選擇退回越國。吳越兩國和談,迎來未來十餘年的和平。

這是新時代的開啟。

葉行遠在史書上曾經見過記載,但當身臨其境,還是不由恍然。當夜,聖人入城,吳王親自出迎,為聖人牽馬,表示極大的敬意。

但葉行遠在他的眼中,隻看到畏懼和敬意——這是理所當然的,周王室衰微至今,各國紛爭,那也隻是強弱之分,雖然聖人出手,救了吳國,但也讓吳王明白,在自己頭上,還有一個凜然不可侵犯的周天子。

作為諸侯國君,沒有人想要一個真正的天子。

因此吳王對費力請來救兵的葉行遠,也並沒有什麼什麼謝意,甚至比以前更加冷漠與仇視。

接下來「鍾奇」的命運,可不算太好。葉行遠心知肚明,但卻也不拆穿。

第二日,聖人接見了越國的使者,敕令他們按時進貢,不可違背王室之禮以後,便率軍離去,並未再乾涉吳越兩國的和談。

葉行遠送聖人出城三十裡,執禮甚恭,聖人最後方才回頭,隻對他說了一句,「大節之道,便在今後二十年,望君好自為之。」

眾人一頭霧水,高華君都不能領悟,隻有葉行遠知道,這就預示著他將來二十年的命運——看來歷史仍然沒有改變。

他應聲道:「學生自當善自體悟。」

聖人點了點頭,命人取來《春秋》數卷,交給葉行遠,「日後,你可稱我之弟子。隻是天數如此,吾師生不得朝夕相處。平日我有些偷懶,述而不作,未有什麼著作可以教你。

這裡有春秋三卷,是我過去數年編纂而成,你可細細讀之,或有所悟。」

葉行遠大喜,趕緊接過了書卷,恭送聖人離去。聖人並無著作傳世,隻編纂六經,其中《春秋》卷帙浩繁,雖然是上古流傳的史料,但從聖人的編纂中,也可知其思想。

後世的大家中,有許多都是專研春秋,而得聖人大道。聖人編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正是因為如此。

不說葉行遠捧著春秋回府,細細研讀。但說吳越兩國談判言和,越國人雖然剛死了國君,人心惶惶,但他們本身強悍凶橫,聖人走了也就沒了怕懼,便獅子大開口,要吳國賠償軍費,派遣人質,方可退軍。

吳王暗弱,膽子又小,雖然知道越國也是紙老虎,絕不敢再造次,但又怕他們滯留在吳國不走,談判中就小心翼翼,一路讓步。

最後答應賠償了大量金帛,割讓五座城池,才算勉強將和約擬定。但越國人又得寸進尺道:「汝國鍾奇,甚為可惡,害死我國君,請吳王派遣他到越國為人質,此事方才能善罷。」

越王子啟自尋死路,死在聖人的神通之下,越國人不敢找聖人的理論,卻對把聖人引來的葉行遠深惡痛絕,但又不敢明目張膽要他性命,隻想要他到越國為人質,再行折磨欺淩。

吳王略一猶豫,他與鍾奇本是好友,當年也是因為鍾奇刺殺其父,才能登上王位,本有感激之心。但為王之後,恩情漸薄,對鍾奇也沒什麼好感,此次鍾奇自行其是,救了吳國,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有厭憎之心。

既然越國有此要求,他乾脆順水推舟,答應下來。

鍾家人得到消息,忠仆阿大目眥盡裂,急急趕回家中報信,哭喊道:「公子,吳王無信,要將你交給越國人,我們我們還是走吧!」

棄國而去,在這春秋亂世也不算什麼奇怪之事。但阿大回家,卻隻見葉行遠淡定的在收拾行禮,準備遠行。

葉行遠笑道:「此事我早知,吳王此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隻是我身為吳國人,自當為百姓盡力。有聖人在,越國人也不敢對我如何,去就去一趟,又能如何?」

他施施然起身,施施然前往越國。

此一去,便是二十年萬水千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妖怪事務員 靈壺仙緣 重生再為女大佬 超時空交易 神級隨身空間 末世超級商城 大無限神戒 聖女小姐太可愛了啊 養道 我來自阿斯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