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五十六 您不是商鞅,也不是王安石(1 / 2)

加入書籤

從洪武八年到洪武十二年,四年間,張栻和陸遊在轄區內做了不少實事。

就他們的真實感覺來說,在明國做官和在南宋做官完全不同。

陸遊和張栻都在這期間和蘇詠霖通信過數次,表達了他們作為大明官員的激動和責任感,並且坦言,在大明辦事比在南宋辦事要簡單得多。

尤其是地方官員在用錢的事情上,比南宋官員要方便的太多了。

南宋的地方財政在運行上比北宋稍微好一點點,沒有那麼死板,還有這類似經濟特區的四川地區的存在,但是總體而言,還是維持了北宋強乾弱枝的做法,對地方多有掣肘。

主要也就是財政方麵的掣肘。

且因為歲幣的存在,很多地方不得不在重要的農業生產期間組織大量民夫免費給朝廷運送歲幣到邊境交割給金人。

那些地方真的是窮得盪氣回腸,不僅正常的經濟活動無法維持,連農業生產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就差當褲子混日子了,地方官員縱使有心,也難有作為。

僅有的一點財政收入還有絕大部分被臨安拿走,當他們想要修繕稍微大一點的工程的時候,往往是沒錢的,需要向臨安報批請求支援和允許。

而這類請求往往難以通過,偶爾能通過都要燒高香,感謝臨安給自己一份政績。

隻想撈錢的人當然有千萬種辦法盤剝百姓掙黑心錢,可對於有理想、想做事情的人來說,這種事情真的太過於殘酷了。

張栻和陸遊同屬這一類人。

而當他們進入大明成為大明官員的時候,則發現他們想要辦事情,是真的可以辦成的。

洪武八年開始,張栻和陸遊就在各自任上處置地方政務,對於經歷戰火的江南地方進行廣泛的恢復工作。

修橋鋪路,興修水利,改建城牆,修築房屋。

明國中央對江南地區的恢復很支持,給予較大的財政支持,財政部對江南重建工作的財政批復一般是比較快的,隻要他們能辦事,不愁沒錢用。

江南地區的基礎設施在張栻和陸遊任內有了極大的改善,被破壞掉的、老舊不堪用的、豆腐渣工程的,被悉數處理掉。

到洪武十二年蘇詠霖南下的時候,見到的已經不是當年討伐南宋的時候所見到的一切,也不是當年他北上山東之前所見到的一切。

有了好的基礎設施,有了土地,有了輕徭薄賦的政策,江南百姓的日子也就有了盼頭。

當前,正是江南大發展的時候,官吏們卯足了勁兒撈政績,農民和工人們埋頭苦乾掙錢花,所以江南民間對於政治事件的感官不那麼強烈。

以至於當他們察覺到某些不對勁的訊息的時候,蘇詠霖已經把事情解決掉了。

陸遊和張栻這種從南宋進入大明的少數量級官員對於大明的中樞權力之爭是不敢插手的,他們也嚴令江南出身的部下不得擅自公開談論這件事情,要求他們謹言慎行,甚至是觀望局勢。

這一觀望就觀望到了蘇詠霖渡江南下,他們直接躺贏。

陸遊和張栻都是比較純正且較為理想主義的人,蘇詠霖在江東行省和浙江行省反而能夠比在山東見到更富有活力的場景和更願意苦乾的官員、會員們,這種場景讓他想到了曾經的山東也是如此。

勝捷軍和光復軍時期的山東,軍民一心,奮力北伐,遂以一省之力乾翻金國,推翻了金國的反動統治。

當時,大家卯足了勁兒搞建設鬧革命,把傳統士紳地主折騰的要死要活,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切,人們也從餓的前月匈貼後背到一日三餐都能吃飽,這期間,真的經歷了很多。

如果說當年的山東之地沒有那火熱一般的革命熱情,蘇詠霖是絕對不信的。

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得到了很多東西,也失去了不少東西。

發生於山東之地的這一切或許終將重現於此地,但是此時此刻的熱情,絕對不是虛假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鎮守了宇宙邊荒百萬年 大主宰之天帝傳 穿到自己書中當女主 穿越十六年簽到係統才來 我真的不想成為大魔王啊 人在奧特已成貝利亞 我在東京沉睡了千年後 艦娘天依勇闖萬界 原神之貼身丘丘人 我的裝備有億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