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推廣,反對辮子文化(1 / 2)

加入書籤

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揚儒道造成的。這種失去,是滿清造成的。為了維護統治,滿清費盡心思地破壞中華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並且將愚昧和麻木植入我們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難以想象。以至於,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仍固執的認為落後來自於文化,而不是滿清。孔子也成了滿清的替罪羊。悲哉。

我們需要恢復中華文化的本來麵貌。找回能夠讓我們智慧、遠見和自豪的正宗的中華文化。不是那些早已麵目全非的東西。

下麵是具體的分析:先回顧一下明末和清末的情況。

萬歷三十六年(1608),澳門陷入混亂。香山知縣蔡善繼獲知此事,單車駛澳,平息了騷亂。事後製定了《製澳十則》,對違法葡萄牙人嚴厲懲處。葡萄牙人犯罪,可由葡萄牙人自行處置。牽涉華人的,需交中國官員審判。後來,常有葡萄牙人,被送去廣州審判打屁股。

1662年,鄭成功擊敗荷蘭收復台灣,不多說了。

有人很不屑:葡萄牙荷蘭隻是小國。怎麼不說說英法呢?因為,十六七世紀葡萄牙荷蘭才是西方海洋世界的超級強國。英國的工業革命,是18世紀的事了。

上麵2件事,也許不全麵,但也能反應出明朝對待西方強國的態度和能力。

清朝就不說了,溫習一下清朝簽定的不平等條約。……

幾場戰爭,把中國幾千年發展的經濟成果,全貢獻給了別人。能不窮?

明朝的一個知縣和一個地方勢力,就能將西方列強收拾得順順的。清朝舉國之力卻是一敗再敗。相同的民族,基本相同的疆域,不同的go-ve-nt,造就的完全不同的結局。不由得想問一句:滿清和明go-ve-nt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先看看**戰爭前。

一,國力:道光時清朝人口4萬萬,gd約占世界30%,明明白白一個東方大國。英國當時還沒成為『日不落『,gd約占世界的5%。

二,軍事:英國兵少,而清軍兵多;英國後方太遠,清朝在本土作戰。

三,兵力:1840年6月,英國的懿律帶領的侵略軍也就4000人,乘艦船40餘艘。

四,武器:當時英軍使用的武器,海軍雖用蒸汽機裝備,但很多還是帆船;陸軍雖使用後膛裝彈的火槍和火炮,比清軍先進一些,並不像後來差距拉得那麼大。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多得很。清朝的客觀條件還不錯,是可能勝的,卻敗了。根源在哪兒呢?不要說教科書。

中國引領潮流幾千年,突然就落後了,還落後的一塌糊塗。難道不讓人費解?有興趣的和我一起探索吧。歷史的問題當然要在歷史中尋找答案。

了解一下康乾盛世的真相。

康熙前麵的,實在沒什麼可說。除了殺還是殺。咱們就從康熙開始。

康熙是個了不起的人: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征戰雅克薩,打敗葛爾丹,治理黃河淮河,學習近代科技。咋一看,戰功赫赫,成績斐然,儼然一位偉大的君主了。真的是這樣嗎?

君主偉大與否誰說了算呢?衡量君主的標準是什麼呢?這個標準選不好,結果就會出問題。我認為君主偉大與否要看:君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而不是君主的個人能力。

咱們來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了解了解真相。

智擒鰲拜,說明康熙很能乾。不過,這和偉大沒有一點關係。不過是清go-ve-nt內部的皇權爭奪戰,變更的僅僅是國家實際領導人。這是康熙為自己而戰,沒有涉及到國家民族的貢獻,和百姓也無多大關係。

平定三藩,更是為了維護皇權。康熙和吳三桂爭著當老大,結果大打出手。戰爭還是康熙挑起的戰爭。(戰爭販子?)這不過是一場地方go-ve-nt與中央go-ve-nt的奪權戰爭,和貢獻沾不上邊。戰爭中,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遭了殃喪命了。康熙最終勝了,也隻因為他的手段比吳三桂高明,說明他確實能乾。沒有涉及到貢獻,自然也和偉大沒有關係。也許會有人會說:至少康熙維護了領土的完整,難道不算貢獻?好問題,贊一個。我還是要說:這和偉大不沾邊。不是我固執或偏見。你想想:吳三桂如果勝了,他會允許分裂嗎?肯定不會的。也就是說,這場戰爭,不管誰勝,國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因此,你的觀點不成立。這和沙俄分裂新疆有著本質的不同。

滿清收復台灣,我實在是不願說。當時的情況和現在根本不一樣。

接著是雅克薩之戰。此戰發生在康熙年間,清go-ve-nt戰力最強的時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還是遠征。彈藥和糧食都有限。遠沒有大家想象中的規模巨大和慘烈。清軍數倍於沙俄軍,還享受著不錯的裝備,水陸兩軍同時進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這種戰鬥(根本算不上戰爭)和結果有什麼自豪的?哼!康熙28年(公元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把西伯利亞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裡土地送給俄國,才換來百年的安定。這就是大家引以為榮的康熙和雅克薩之戰。不知道歷史學家出於什麼原因,大肆宣傳,真是誤導人呢。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足狗文人寫的?請不要自欺欺人了。

康乾對漠北蒙古的準葛爾部進行了種族滅絕,殘忍得罕見,不說了。

黃河淮河,隔若乾年就會出點事。哪個朝代沒治理過呢?趕上了,順便就治理了嘛。此等分內之事,哪能和偉大扯上關係呢?明朝那個,30年不上朝的萬歷帝在位時,還治理過黃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錯。不知道了吧?所以說,有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樣。腦袋長在自己脖子上,不要被別人擺布了。

接著是康熙的勤奮好學。

康熙和同時代的彼得大帝,幾乎一樣的好學。不過,彼得將自己對科技的興趣推廣到全國,使俄國迅速走向強盛。康熙對科技僅僅是個人興趣,而這種興趣還有政治動機。他要讓漢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麼能乾和智慧的皇帝,滿人並非蠻裔。這就是康熙學習科技的動機。

康熙年間,戴梓發明的28連發的,當時最先進的火器,康熙棄之不用。還說:以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後來,天才級人物戴梓被充軍關外。這就是康熙打壓科技的手段。

清朝後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從一處明代炮台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至被列強所欺淩。『看到沒?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僅不發展科技,反而打壓科技;不僅不進步,反而退步。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質。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順便比較一下康熙和同時代的路易十四。

先看看個人情況。

路易十四奢靡無度;熱衷芭蕾;沒有興趣參與任何科學活動;期望成為亞歷山大那樣的歐洲霸主。咋一看,有點荒唐,不學無術之人還愛做夢。

康熙一生節儉勤政;對西學頗有研究;以大禹為自己的治國偶像。很不錯的樣子。

接著是兩人的作為。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國家普及科學。他接受大臣的建議,成立了法蘭西科學院,法蘭西建築學院和法蘭西喜劇院,其成員享受國王的津貼,研究活動受到資助。同時代的康熙,則忙著進行**,以維護滿族統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發動了大量的對外戰爭,打造了一個鼎盛一時的法國。康熙熱忠打內仗建功立業。對外隻和俄國發生過沖突,麵對俄羅斯一股小小的遠東軍,康熙煞費苦心。

路易十四為了發展海外貿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將國門大開。加強法國與歐洲及世界的聯係;而康熙在開海禁海問題上,長期猶豫不決,最後以禁海告終。禁海不僅使中國造船技術一路滑坡,也導致離奇事情的發生:明末對世界地理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清末竟沒人知道歐洲在哪(還有其他原因:銷毀相關地理和科技書籍等)。有人會說:明朝也禁海,為什麼隻說清朝的不是?好問題,後麵會談。

康熙和路易十四比較之後,我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皇帝的個人能力和成就並不成正比。皇帝的個人能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眼光和優秀的輔佐人才。

康熙晚年,禁止公開討論天文預兆和歷法研究。因為這些內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舉考試中也禁止了相關內容。此前兩年,鄉試和會試的策問,都已禁止涉及天文、樂律和計算方法。就這樣,**成了清朝的一項基本國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變考官及書生的興趣幾百年,真是能乾至極。清朝後期無知無能的種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這也是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之一。

突然明白:皇帝能乾未必就是好事。有時,甚至會成為某些民族的災難。

順便看一下,一直被大家罵的,所謂黑暗的大明朝。

大明朝最懶的皇帝應該是萬歷帝了。30年不上朝,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風景。如果你知道這件事是在:皇權與文官製度發生了劇烈沖突,皇權受到壓製的情況下發生的,不上朝是萬歷帝的消極對抗。你會有何感想呢?皇權受到壓製,怎麼可能?不是說明朝很黑很專製的嗎?是啊,已經專製到皇權都受到了壓製了!不可思議嗎?確實。開始的時候,我都不敢相信。這和我腦子裡的印象完全不同耶。後來才知道:以前被洗腦了。言歸正傳。皇權受壓製時,萬歷帝沒有因為大臣與他作對而殺過一人。不上朝也並不是不辦公,萬歷年間的很多大事小情,都是萬歷帝處理的。大的如萬歷三大征(全勝),特別是明朝的援朝逐倭戰爭,一直是在萬歷關心和支持下進行的。小的如利瑪竇進京傳教,建立教堂等,都是在萬歷過問下,得以順利進行的。東西方文明得以交流,萬歷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不可思議?)順便說一句:林則徐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實是個笑話。除清朝外,中國歷朝都是開放的,真正的第一人哪能跑到清朝去呢?林則徐不過是清朝看世界的第一人罷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我真的很想墮落啊 帝國再起 這個大師實在太低調了 扶貧高手 漢末文梟 我在諸天為祖國事業添磚加瓦 環球封神 我有一盞不省油的燈 神豪從垂釣開始 從廢土開始瘋狂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