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9.救難之令得頒布(2 / 2)

加入書籤

估扌莫著德川家慶已經被威廉二世給唬住了,這回來也不過是走一個過場,把救助外國漂難船的詳細條目給陳述一遍,便也罷了。所以忠右衛門一點兒也不緊張,隻是在一眾大佬麵前侃侃而談,先講幕府本來就有救助隔壁中國以及朝鮮漂難船的習慣。

同樣都是漂難船,不應該厚此薄彼,隻救這個,不救那個。以前幕府不接納西洋諸國的船隻,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防止船上有傳教士。

西洋傳教士進入日本之後,除了改變日本固有的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之外,也有作為西方殖民者探路先鋒的動機。甚至有拐賣兒童,將其送到呂宋、澳門洗腦,待其被洗成功之後,送回日本繼續傳教,變成「二鬼子」的事情。

而且基督教徒作為某種意義上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更是發動過「島原之亂」,幕府動兵二十餘萬才鎮壓下去。因著這般原因,幕府對基督教的防範非常深。對於不肯改信的教徒,往往施以水刑處死。

現在不改變閉關鎖國的大方針,照舊禁止洋船靠岸,但是允許他們向幕府求救。幕府可以給他們提供必須的糧食飲水,甚至給予藥品和救治,隻要不把人放上岸就成。

重點是通過救助漂難船命令的頒布,向外界釋放善意。讓西洋諸國知道幕府並非是與各國敵對,隻想安靜的維護本國的民風習俗,不願意與外國發生太多的交往。隻要外國不是武力入侵日本,那麼大家便各自安好。

當然啦,外國願不願意聽就不得而知了!

包含德川家慶、水野忠邦在內的一大幫縮頭烏龜知道這個事情無法避免,最終一致通過了忠右衛門的提議。頒布《異國船燃料淡水供給令》,向長崎的荷蘭人通告,並經由荷蘭人告知西洋諸國。

以後西洋諸國的船隻,隻要不是攜帶武備的兵船,在海上遇到困難之後,都可以就近向沿海的幕府諸藩求助。

大概是不想讓自己背上某些名聲,整個命令的起草和定稿,完全由忠右衛門和佐久間象山主持。命令雖然最後是以德川家慶的名義頒布,但公開的製定者則明確為忠右衛門和佐久間象山。這名聲也不知道最後是好是壞,總之算是落在了忠右衛門的腦袋上。

佐久間象山倒是引以為榮,不僅沒有一星半點的遮掩,反而大肆宣揚自己支持開國的論調。甚至公開和自己的好友以及門人,傳播學習西方科學知識的必要性。

表示結合西洋技藝,東洋精神,這樣才能內圖富強,外禦列國。

此時在江戶城下萩藩藩邸中,藩主毛利敬親正以禦前講義的形式,召集自己的家臣,討論關於第一次中英戰爭,以及幕府應對等話題。作為西南諸藩之一,毛利家更加關切這些事件。

廳堂中,一名十三歲少年的發言,博得了在場許多人的認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農門福妻有點甜 女教授的日常小男友 滄元圖(倉元圖) 我成帝了金手指才來 我在東京勸人從良 諸天之慎勇型呂布 從召喚師開始的鬥羅世界 我修仙有屬性板 夢起航天 從華山開始的武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