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華夏的平衡(2 / 2)

加入書籤

因為漢家的土地能夠長出莊稼,蠻夷的土地裡除了草便什麼都沒有!窮則生變,唯有劫掠我中原,方能滿足他們的所需!」

王淵的話無疑是這個時代人對漢家王朝與草原民族之間矛盾的最好總結。

歸其原因便是遊牧民族對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太差,而中原土地肥沃,出產良多,歸根到底還是窮啊!

說的興起,王溫語氣急促道:「若非兒皇帝石敬瑭獻出燕雲十六州與遼人,遼人能有今天的威勢?但也正事這般,才使得遼人停下腳步,以燕雲為產量之地供應北方之所需…………」

葉安微微吃驚的望向王淵,他說的理論完全正確,但這在後世經過專家學者研判許久才得出的結論,沒想到他已經看透。

王淵確實有學問,也擔得起大儒的稱號,葉安恭敬的向他一禮道:「既然如此,為何漢家依舊常常飢荒?歷朝歷代之災禍不下數千次,每每刻骨銘心之痛,可否以絕後患?還請先生教我!」

不光是葉安,便是邊上的王溫也直直的盯著王淵,希望從他那裡得到答案。

但王淵臉色漲紅,許久才道:「糧食產量皆有定數,南方產稻米,一畝不過三百餘斤,北方以麥,粟,糜為主,一畝不過四百餘斤。

此較前代已高出許多,然咱們大宋人也多啊!天災之下,往往一州一府,甚至多州多府受災。

國朝鼎盛可用儲備之糧賑濟災民,否則便是各地烽火…………今區區河南府一地受災以出現災民賣兒賣女之狀…………」

王淵已經說不下去,邊上的王溫也是跟著嘆息,他們都知道這狀況,也都明白災難隨時都會帶走無數的生命,但他們卻無能為力,究其原因便是在畝產之上。

勞動力是有限的,畝產是有限的,很容易出現一個固定的數值,平常的時候能夠維持均衡,可一旦天災人禍的出現,著個平衡就會被打破。

朝廷是有能力賑災的,畢竟在風調雨順的時候收繳了兩稅,但國家的運行所需要的成本也是極高。

養兵,養官,修繕水利,開荒,開礦,修路等等這些那樣不需要錢糧?

宋朝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城中的百姓或許在城外有地,但不是各個都有地,糧食對於漢家王朝來說永遠是不夠多的。

葉安坐在王淵的對麵,心中早已明白他說的道理,其實漢家數千年文明就是一個飢腸轆轆,空空如也的胃!

在這個胃得到滿足的時候,王朝強盛的令人發指,盛世一個接著一個,可當遇到天災人禍,這個胃開始變得空空盪盪的時候,衰敗也是令人難以接受。

葉安收留五百孩童的事情已經成為陽城縣的一段佳話,所有人都在誇贊他的急公好義,也都在暗中說他敗家。

老君觀數百年的基業怕是會被這五百個孩子吃光!

但葉安並沒有在意,他此次前來就是請王溫以及王淵拖延時間,盡量讓陽城縣的百姓和災民都能吃得上飯,他需要維持陽城縣現在的局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重生之二周目 瑪法法神傳 入主星河 大宋伏魔司 洋港社區 從鬥羅開始吊打諸天 奧特曼諸天之阿修羅 拯救諸天反派 大夏有妖氣 我家沙漠下麵有個神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