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城鄉大戰(2 / 2)

加入書籤

這次交戰被江湖人戲稱為「城鄉大戰」,一方是城市工廠區混子,另一方則是農村的土流氓,雙方的帶頭大哥分別是大偉和陳延明、陳延亮哥倆。

大偉和陳家兄弟,年紀雖然都不太大,但都是江湖上成名已久的大哥。大偉在工廠區稱王稱霸,是附近多家工廠子弟的帶頭大哥;陳家兄弟長期雄霸東郊,屬於在城鄉結合部說一不二的人物。

工廠區和東郊其實都在市郊,隻不過一個在西郊,一個在東郊。

但是奇怪的是,西郊工廠區的子弟們向來以城裡人自居,父輩們流傳下來的工人階級榮譽感和自豪感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他們眼裡,東郊是農村,那裡生活的都是祖祖輩輩土裡刨食的農民,麵朝黃土背朝天,就連那裡的流氓混子們都是土包子、土流氓,根本上不得台麵。

這種看法十幾年前也有一定道理,那時候的東郊確實是以農業為主,人們大多以種地為生,但是改革開放以後,東郊卻著實出了幾個能人,其中代表人物就是陳延明、陳延亮哥倆的父親陳萬海。

借著改革的春風,陳家莊村大隊書記陳萬海帶領村民們因地製宜,發家致富。村集體經濟發展迅速,村級財政資金大幅增長,村民分紅收益年年攀升,村裡建起了農產品加工廠、磚廠、預製品廠等村辦企業,村建築隊接手承攬了不少市裡的建設工程項目。

在陳家村的帶動下,東郊各村也都紛紛轉變思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創辦了不少村集體企業,到了現在,東郊幾個村成了全市有名的樣板村,一排排紅瓦白牆的小洋房鱗次櫛比,一條條寬敞的柏油馬路縱橫交錯,村民可支配收入普遍超過了城裡人,更不用說那些近年來效益極不景氣,長年累月發不下工資獎金的西郊工人們。

陳家莊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書記陳四海也成了家喻戶曉的致富帶頭人。經驗報告會一場接一場得開,參觀考察團一撥接一撥的來。陳四海雖然還是陳家莊村的書記,但身份卻變成了區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最後成了省人大代表。和省裡市裡的領導們高談闊論,談笑風生。

陳四海有一女三兒,大女兒和二兒子都很爭氣,一個從政,仕途上平步青雲,年紀輕輕就在省團委出任要職。女婿更是不得了,是省裡一位大人物的貼身秘書,未來前途無量;一個經商,在商海中如魚得水,背靠陳家莊集體企業這棵參天大樹,創辦起了自家的私營企業,事業蒸蒸日上。

談起這兩個有出息的孩子,陳四海那是樂的合不攏嘴。可是,也不知是好福氣都在前兩個孩子身上用完了,還是因為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村集體事業中,以至於忽視了對老三、老四的管教,陳延明、陳延亮哥倆卻頑劣異常,無法無天橫行鄉裡,從小欺老實人、挖絕戶墳、吃月子奶、扒寡婦門的壞事沒少乾,長大以後,更是領著一幫小兄弟,常年開賭檔放高利貸,稱霸東郊無惡不作。

陳四海也試圖教訓過這兩個小王八蛋,但現在為時已晚,兩個兒子翅膀硬了,對老爹的話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好幾次差點把在東郊說話比鎮委書記還管用的陳四海給氣的住院。

一怒之下,陳四海也不再管他們,任由他們瞎折騰。這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陳家哥倆更甩開膀子加油乾,更加無法無天,在江湖上混的更加風生水起。

按理說,大偉和陳家哥倆,都是江湖上數得著的大哥,一個稱霸西郊工廠區,一個在東郊說一不二,不該有什麼太大的沖突。但是這兩個團夥,就是互相看著不順眼,與工廠區的工人子弟們一樣,大偉團夥覺得東郊的混子們都是老巴子、土流氓,陳家兄弟團夥的心態更是和富裕起來的東郊農民們一樣,覺得你們這些國營廠都快破產倒閉了,還在那豬鼻子插蒜——裝象(裝相)!飯都快吃不上了,還擺什麼工人階級老大哥的臭架子!

平時兩幫人就互不對付,在市裡見了麵少不得冷言冷語的互相嘲諷幾句,時不時地也會有些零星的肢體沖突,隻是暫時還沒有發生大的沖突。但這樣的局麵像極了一戰前的薩拉熱窩,兩邊都是裝滿了足量TNT的火藥桶,隻需要一個火星就能引發震撼江湖的大爆炸。

江湖上近期的第三件大事,就是這個火藥桶炸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異域尋寶人 末世之我為尊 落魄少爺成長見聞錄 小花仙穿越葉羅麗 晦澀俚語 夭壽!高考復讀的我能一刀斬神 我那些難以安定的日子 棄妃不服輸 四合院:絕種賈家後,直接起飛 從穿越羅剎海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