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買馬(上)(2 / 2)

加入書籤

縣中沒有殺人的權力,朱敞隨即上書郡中,請郡中審核批復。郡守陰修是荀氏的姻親,負責審核的吏員在聽說此案是由荀貞告發的後,自無攔阻之理,痛痛快快地畫了一個諾。偌大的一個第三氏,加上被牽連到的賓客親戚友朋,三百多人的性命,就此完結。

當秦乾再次帶人,回到西鄉,去朱陽裡捕拿餘存的第三氏族人時,整個鄉裡都被驚動了,圍觀的人足足上千。這第三氏平素跋扈鄉中,民憤極大,黔首百姓們早就飽有怨言,此時才不管他們到底有沒有犯下妖言之罪,眼見著那些往日盛氣淩人的第三氏族人賓客等一個個垂頭喪氣地帶走時,不約而同地發出了歡呼之聲。聲震屋瓦,響遏行雲。

乃至有跪地叩首,高呼:父母神明的。父母,自是稱呼荀貞;神明是誇他睿智。

秦乾輕輕嘆了口氣,也不知想了些什麼,等到了鄉界送他的荀貞要折回鄉中時,他拉住荀貞,走到一邊,說道:第三氏今番遭罪,將被族滅,也算是他們咎由自取,但是荀君,此等事可一不可二。為政之道,當在寬柔,不可一味強橫嚴苛,更不能為求私利而給治下之民羅織罪名。要做循吏,萬萬不可做酷吏啊

君博通今古,當知凡為酷吏者,縱有一時之快,終難以善終。前漢之蒼鷹屠伯,皆觸律伏法,張湯自殺獄中,王舒溫乃至族滅。本朝近人如王吉者,視事五年,殺萬餘人;陽球者,光和二年,遷司隸校尉,使京師威震,而皆終不免獲罪身死。詩雲: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君不可不引以為鑒

荀貞知他必是看穿了自家陷害第三氏的伎倆,也不分辨,恭謹地垂手應諾。

秦乾是儒生,雖為門下賊曹,但並不專一行法家之事,所以對前漢至今的酷吏們評價不高。荀貞實際上對此是不以為然的,兩漢的酷吏雖然行法嚴苛,動輒殺人上百愈千,如王舒溫任河內太守時,捕郡中豪猾,連坐千餘家,大者滅族,小者身誅,流血十餘裡,但是除了少部分之外,大部分的酷吏之所以這麼做,都是有內在的原因的。換而言之,是客觀的環境令他們不得不為之。

漢承戰國餘烈,是封建社會的前期,多豪猾之民,地方上多有豪強大族遊俠亡命,一方麵十分不利朝廷的集權和地方的行政,另一方麵這些豪強遊俠就像第三氏一樣,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欺淩百姓,魚肉郡縣的情況,麵對這樣的客觀環境,不殺不行。

事實上,大部分的酷吏都是難得的良臣,就拿秦乾說的那幾個人來舉例:蒼鷹郅都公正清廉,敢直諫,麵折大臣於朝,不畏強暴,且有將帥之才,任雁門太守時,令匈奴聞風遠遁,終其在任,不敢犯境,後人把他比為戰國時趙國的廉頗趙奢李牧,稱贊他是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他說過一句名言:做官應該是奉職死節於官下,總不顧妻子,忠直慷慨之氣撲麵而來,可見其節操和為人。

又比如陽球。陽球是漁陽人,家世大姓冠蓋,文武雙全,擅長擊劍騎射,剛因得罪了宦官而被處死不久。說起來,他少年時做過一件事,與許仲很相似,即他也曾為母報仇,殺過人。不過,他殺的不是屠戶,而是郡吏。這個郡吏侮辱了他的母親,他因此結少年數十人,殺吏,並且在殺了這個郡吏後,又滅其家,由是知名。

後來,他被舉孝廉,出仕,誌埽奸鄙,也是一個敢直諫,不畏豪強的人,在任平原相時,郡中鹹畏服;後被拜議郎,遷將作大匠,拜尚書令,又遷司隸校尉。在尚書令任上時,他曾奏請皇帝罷洪都文學,在司隸校尉任上時毫不留情地誅殺權宦及其子弟,與宦官們為敵,後來終也因此被誣獲罪,被誅殺身死。他的妻子也受到牽連,被徙邊疆。

這些酷吏,在荀貞的眼中,比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吏們不知要強上多少。不過這些話,他肯定是不會對秦乾說的。

荀貞任鄉有秩不足一月,開始的時候,他蕭規曹隨,基本依照前任有秩謝武治政的辦法,沒做過大的改變,既無威信,又對鄉中吏員大戶百姓沒有恩德,除了被繁陽亭的百姓敬畏之外,不免被其它諸亭諸裡的鄉人們輕看,特別是在樂進被第三蘭劫道他當時沒有回擊這件事發生之後,更是引得知情的鄉民豪強鄉吏十分小看,以為他是一個儒弱的人,然而,卻都沒有料到,他隱忍多日,不動則已,一鳴驚人,竟在新年過後不久,就以妖言的罪名,一舉將跋扈鄉中百年的第三氏連根拔起

這件事,很快就傳遍鄉裡。

鄉亭養陰裡,鄉三老宣博的家中。

七八個高冠儒服的男子跪坐在宣博身前。這幾個男子或衣黑或衣青,年少的剛剛加冠,年長的四旬上下,有的蓄長須,有的蓄短須,相貌不同,身高不同,唯有一點是相同的,即皆神色恭敬。他們皆為宣博的門生弟子。

年紀最長的那人正在說話,說的正是荀貞誅滅第三氏全族之事:先生,荀君以妖言之罪,誅滅第三氏全族。以弟子看來,未免行事過苛。

第三氏固暴桀鄉裡,民苦之已久,然而,罪不至滅族。況且明眼人皆能看出,此所謂妖言之罪,必為捏造第三氏雖然暴虐,卻不傻,怎麼會犯下此滅族之罪呢

不錯,此罪必為捏造。弟子亦本地土著,是在本鄉土生土長的,平時常聞第三氏的惡行,殺人劫道,皆有耳聞,隻這妖言之罪,卻是聞所未聞,定是荀君為滅其族而捏造出來的。說話的是最年輕的那個青年,很氣憤的樣子,漲紅了臉,要非師長宣博在前,沒準兒他都控製不住自己,會拍案大叫了。

宣博問道:你為何如此憤怒

先生,你教過弟子,說法應該是不阿貴,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應該是公正嚴明的。觸律必究,不觸律,則無罪。荀君身為一鄉有秩,掌數千戶之家,怎麼能無視律法,以捏造的罪名來用國家之器來誅滅私仇呢這個憤怒的青年顯然是知道樂進曾被第三蘭劫道的事情。

最先說話的那個年長之人表示贊同,說道:管子雲: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又雲以法製行之,如天地之無私也。韓非子雲:一民之軌,莫如法。法是天下萬民的程式儀表,是公器,應該秉公而行,不可因私而亂荀君因一己之私,罔顧其真,捏造事實,羅織罪名,而誅第三氏全族,並禍及其友朋親屬門下賓客,受罪者四五百人。令人發指,真殘民之賊。有這樣的人來治理本鄉,其患將必更甚第三氏,先生,請你上書縣廷,要求縣君把他罷免了吧

宣博問另外幾個弟子:你們以為呢

其中一人說道:弟子以為,荀君此舉,雖非秉公而行,但卻也不算因私亂法,殘民之賊其患將必更甚第三氏雲雲更不至於。這個說話之人乃是時尚,即養陰裡的裡監門。上次荀貞來拜訪宣博時,他與荀貞見過麵。

噢此話怎講

上次荀君來拜訪先生,弟子有幸得以陪同,和他有過交談,觀其舉止聞其言辭,並非是一個殘苛好殺的人,也不像是個會因私犯公睚眥之怨必報的小人。

那個年紀最長的男子問道:那他為何亂法,以捏造之罪名誅滅第三氏全族

,我聞荀君在繁陽任上時,曾因小過而捕裡民武貴,囚入犴獄,一直到他離任還沒有將之釋放。以我看來,他誅滅第三氏全族一事應該是正與此同。

正與此同

不外乎以此立威二字。

今日他可誅第三氏立威,明日他也能誅吾等立威

時尚大搖其頭:荀君治繁陽時,除一武貴被囚外,再無第二人獲罪。不但沒有第二人獲罪,而且他賑贍孤老,勸農耕桑,竟至自家出錢為裡民買桑樹苗。一亭上下,無不感恩戴德,對他交口稱贊,以為父母。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是好殺之人呢以我看來,在誅滅了第三氏後,他接下來必該市恩立德以安百姓了。

另外幾個弟子也紛紛加入爭辯,有的支持年長那人,有的贊同時尚之言。爭辯了半晌,誰也說服不了誰,沒個結果,當下依照慣例,皆離席跪拜,求教宣博,請他判斷正誤。

在他們爭論的時候,宣博幾乎沒怎麼開口,隻是閉目養神,這時慢慢地睜開眼睛,把手按在案幾上,舉目遙望堂外,好一會兒才悠悠說道:第三氏昔在鄉中時,鄉民畏之如虎,我亦忌憚之,不意轉眼間,其族百年基業便被荀君連根拔起。,我問爾等,若換了爾等,你們可能如荀君一樣,上任不足一月,便將第三氏全族一舉拔起麼

眾弟子沒想到他不說律法,反問此話,皆不解其意,一時無人開口。

更多到,地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重生七零做大佬的富貴花 大清種田十福晉 我能化身萬千係統 開發原始星球 撿屬性武道 秦時明月之大佬的日常 火影世界的幻術大宗師 漫威歸來 美食百味屋 我的武功無限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