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朱允炆:苦一苦百姓吧!(1 / 2)

加入書籤

金陵帝都。

秀才朝廷正在議事。

朱允炆高坐在龍椅上麵。

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翰林學士方孝孺三位「大才」盡在此處。

此三人乃是秀才朝廷的第一序列,朱允炆的心腹重臣。

而建文改製的一係列新政內容,皆是出自他們三人之手。

其他如禮部尚書陳迪,戶部尚書王鈍,吏部尚書張紞,工部尚書鄭賜,刑部尚書暴昭,則處於秀才朝廷的第二序列。

這五位尚書是太祖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班底,他精心挑選的輔政人才。

隻是比起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這五位尚書大人明顯聖眷不足,難以與之製衡。

戶部尚書王鈍進言,提出北平府百姓缺糧一事。

「皇上,北平府因元末戰亂波及,至今未曾恢復生產,眼瞅著寒冬來臨,若是切斷北平糧草供應,那北平百姓隻怕餓死者不計其數!」

「還請皇上以百姓為重,恢復北平的糧草供應吧!」

他與暴昭私交不錯,所以暴昭給他寫了一封密信,讓王鈍這位輔政老臣進言,以防有「小人」從中作梗。

至於這「小人」是誰,除了那三人外還能有誰?

一聽到王鈍這話,朱允炆頓時就臉色微變。

王鈍是隨太祖宵旰圖治的老臣,藩憲重臣能勝任而久於其職者不多見,惟王鈍與雲南布政使張紞(現任吏部尚書)齊名。

其主政浙江長達十年,修水利,辦教育,減徭役,懲奸除弊,選賢任能,頗有政聲,入覲考績,被太祖爺親口譽為「方嶽之最」。

所以麵對王鈍這位輔政老臣,朱允炆對他十分敬重,從不敢怠慢。

然而不等朱允炆開口,黃子澄便跳了出來,堅決反對向北平府提供糧草。

「陛下,燕王派遣商隊前往各地州府購買糧草,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若此刻向北平府提供糧草,那無異於是資敵啊!」

太常寺卿黃子澄早年伴讀東宮,時常與朱允炆談論削藩之事,深知新帝朱允炆的削藩之心。

所以朱允炆即位稱帝之後,黃子澄就開始迫不及待地鼓噪朝廷削藩,還與兵部尚書齊泰一同製定並負責推行削藩計劃!

隻要削藩大業完成,他黃子澄就能憑借這份功績更進一步!

太常寺卿雖好,但遠不如六部尚書,這才是真正的頂級文臣,執掌中樞大權!

如果不是礙於王鈍、張紞這些老臣的資歷與威望,皇帝陛下不好在即位初期就對六部大換血,他黃子澄早就升為一部主官執掌中樞大權了!

「荒謬!」王鈍怒了,「依太常卿所言,難朝廷就要因燕王一人,置北平府百姓於不顧了嗎?」

「敢問大司農,一旦燕王起兵造反,朝廷又當如何?北平府症結出在燕王一人,將燕王治罪後,朝廷自會安撫地方百姓!」

「黃子澄你簡直不當人子,北平府本就糧產不高,你讓百姓如何度過這個寒冬,你還是個人嗎……」

「大司農,此事涉及大明江山社稷,切莫婦人之仁……」

眼見王鈍與黃子澄吵了起來,朱允炆頓時就覺得有些頭疼。

一位是太祖皇帝留下的老臣,一位是他的心腹重臣,而且二人都有理有據,這該如何是好?

不過黃子澄口中「起兵造反」這四個字,觸動了朱允炆那根敏感的神經。

正當朱允炆猶豫不決的時候,兵部尚書齊泰緩緩站了出來。

「皇上,眼下正值早秋,距離寒冬還有一段時間。」

「刑部大司寇暴大人已經親赴北平,捉拿案犯朱高煦,倘若燕王拒絕交出案犯朱高煦,那朝廷便可直接問罪燕王朱棣,趁機削平燕王府!」

「這之後恢復北平府的糧草供應,也還來得及!」

不同於立功心切的黃子澄,齊泰歷任禮部主事、兵部主事,行事一向老成持重。

而且哪怕是為了削藩,就置北平府百姓於不顧,齊泰也有些於心不忍。

當然,削藩還是得進行,畢竟這是利國利民的政策,不能因為遇到阻礙就此中斷!

所以齊泰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等燕王朱棣的應對。

要是燕王朱棣拒不交出案犯朱高煦,那朝廷就可以趁機把他給削了,也就不用封鎖北平府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嵐雲 和離後,邪王跪著求復合 快穿之係統的奮鬥人生 安魂散 笙秋北落亦星辰 眾仆:異能學院諾貝斯特 離婚後,偏執前夫日日上門求復合 魔修雙穿末日:喪屍被我砍哭了 異宇歸途 猛龍下山,崛起從同居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