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一章布局天下(下)(1 / 2)

加入書籤

「自古以來,便是無農不穩,無工不活,無商不富。一個國家,若是掘棄了任何一方,此三者相輔相成,才能夠帶動國家的經濟,將朝廷的財政給盤活……」

暖煦的燭光下,高緯隨意的坐在榻上談論著。

「不是說我朝的商貿情況不好,恰恰相反,朕發現我朝的商貿狀況十分可觀,所以,朕就產生了要以商業盤活手工業和農業的想法……」

「一旦國家的經濟被盤活,就會相應的刺激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激發一係列相關附庸產業的興起,如此國家的活力就被徹底激發,朝廷的收入也跟著穩步增長,按照朕的設想,到了那個時候,朝廷隻要控製好市場的秩序還有銅錢的鑄造以及對假幣劣幣的監管就可以使收入穩步增長……」

這樣講下來,就是對內政根本不感興趣的高延宗都漸漸明悟,忽然之間,就產生了許多朦朧的概念,大概明白了皇帝的思路。而房彥謙則想得要更加深入一點:

「臣明白了,陛下您的意思是,不需要對市場過多乾擾,隻需要偶爾介入平衡市場就可以了,朝廷隻需要按賬本收稅就可以?」

高緯點點頭:「對,但也不是全對……算了,現在跟你們講這個還太早……你們隻要記住,不要過多乾擾市場,隻在必要的時候介入,官府可以做仲裁者,要做的,是維護規則,而不是破壞它!你們要做的,僅僅就是加強監管力度,其餘的時候等著按照賬本收稅就可以了……過多的介入,會破壞平衡的……到時候整個貿易都會崩盤!」

房彥謙雖然不知道崩盤是什麼個意思,但是結合一下陛下所說的情況,也就大概加以理解。

這個確實不需要高緯多說什麼,事實上,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商業規則,不需要朝廷再多此一舉,給立個不同的規矩。

即使在高緯看來,這個經濟規則真是漏洞百出,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適用的規則,在它還有用的時候,就不要去破壞它,過於先進,有時候就是過於激進,會出大亂子的。

「等到一切都已經成熟,就自然到了該獲取果實的時候……」高緯笑道。「但首先,我們要確立那些是監管部門,具體負責的是什麼,那些負責查賬,那些負責收稅,那些負責將市場糾紛上報官府,這些,都要安排好。」

這個是必須確立好的,這是朝廷宏觀調控市場的基礎所在。

不要以為古人都是瞧不起商人,商人沒有地位是真,但是不代表他們不重視商業。在市場設置監察部門也並非高緯一人獨創。

東晉南朝時市場繁榮,尤其是都城建康更是商貿發達。

商業所帶來得巨大利益,讓上到皇室下到平民百姓都磨拳擦掌,眼熱不已。就是因為這種巨大的利益,使得朝廷對於商貿發展極其重視,朝廷在市場上設有多種名號的官員。

那麼,商業對人的吸引如此之大,作為掌控國家的朝廷,又如何去從這上麵獲取利益呢?

其答案就是設立專門的市場管理部門。

真正掌握市場生存大權的人是地方官府。監控整頓市場是地方官府的責任。當地的市場,就由當地政府去管理控製。

管理市場的最高長官為「市令」「市長」,又被人們稱為「太市令」。

「太市令」在市場上的權柄很高。市場裡混跡的小民和商賈,或許不知道刺史是誰,但太市令他們是絕對認識的。無他,因為這個太市令就是天天在市場裡轉悠,提醒你該交稅的人。

「稅務不可過高,朕曾說過,凡各國商人,隻要憑借相關憑證,按照貨物價值繳納一定比重的稅務,就可以在大齊規定的區域內自由貿易。無論本國子民還是他國商人,隻要進入互市內,一律按照同樣規則繳納賦稅,至於交易過剩,或者有其他用途,則可以通傳州府,另行辦理,斟酌收稅……」

征收商稅是朝廷管理市場的重頭戲。這點,自然也是市令的重要工作。

商業發達,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商稅的稅種名類十分繁多。

那麼當時時有哪些稅種呢?有市租、估稅、關津稅,有牛埭稅、桁渡稅,此外陳朝等朝廷還頻繁征收稅外稅。繁重的稅收,朝廷的過多介入,使得商業漸漸變得毫無活力,無利可圖,漸漸如同一盤死水。

這是南朝對於商稅的態度。相對而言,北魏朝廷管理市場時更有遠見。

進入北魏治下市場,隻需象征性地繳納一個銅錢。輕鬆的稅額,給予老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間,也促進了北魏商業的蓬勃崛起。

高緯參考的,中和了一下南北兩朝的征稅模式,總體來說也不希望給予商戶和平民過多的壓力。不過工作卻是更加精細了一下,從象征的收一枚銅板,到按照前後貨物數目登記,核查賬本之後,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稅務。

「要注意好管理方麵,商戶的戶籍、市場的秩序,都要統一!」

商人和非商,自然也要區分開來對待。否則不好加以管理。商人有自己的戶籍。朝廷給予他們專門的戶籍進行管理,他們的戶口叫做「市籍」。

憑借「市籍」,朝廷能準確掌握市場內小商人的身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稀有技能 席爺每天都想官宣 三國之巔峰召喚 DC騎士 恃婚而驕 仙途臥龍 隨機超能力 我在快穿世界做大佬 三國降臨現世 最強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