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1 / 2)

加入書籤

蔣耿年像看怪物一樣看著章子俊。章子俊卻裝作一副輕描淡寫狀說道:「蔣大人如要這樣的地圖,去作戰警衛科找梁連長要一份即可,不必大驚小怪的。還有你看,這條朱線就是往後要修造的鐵路線,一旦從這裡,就是榆林至神木的路接通,沿著烏蘭木倫河,就能到達東勝城。往後無能是補給還是運礦,戰時運兵,都將是顛覆性的,不過這條鐵路還要往北,到達托克托,過黃河那裡有千裡沃野產糧區,也有豐富的礦藏,全是大明的龍脈所在啊。」

章子俊抬頭裝逼地道:「想我大明放著金山銀山不要,卻退據到黃河以東,你我都是不孝子孫啊。」

蔣耿年一陣頭暈目眩,瑪德,真有金山銀山不成。自從火車被建造出來後,雖然跟幾百年後的蒸汽機火車差別還很大,不過能在鐵軌上跑動起來時,平安伯就被各種神化了。當朝官員雖然沒有像百姓那樣把平安伯神化,卻是滿眼敬畏起來。

目前章子俊不管說出什麼話,蔣耿年自然是用心聽著,還真信了大明有金山銀山。修鐵路是目前章子俊最大的無底洞,也是產業鏈最長,從業人數最多的項目,在資金上好在能自行一體,古代人命不值錢,加上發放的都是「代銀券」為主,光修造路基加上建各種橋梁涵洞的人員就達到七、八萬人。這些人全是近些年來,來自四川、陝西、甘肅、山西的流民及一些受災逃荒人口,榆林就像是一個大甕,大量的人口湧入都成為各個工礦作坊的生產人員,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商人、前來投資的大賈大戶們。連昔日的強盜山賊也沒有了,以往過著刀口添血的日子誰還去做,全都經營起了各種營生,在平安鎮哪怕是做苦力,也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一人做工全家不餓,生活有了保障後,接下去就是人口的大量增長,在生養上,家家戶戶都是三個以上的子女,一家人少則五口,多則十幾口。再也沒有全家人同穿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的景象了。

以往流民的最大問題是身份,在章子俊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怎樣去安置管理才是問題,所以明朝地方官「談流色變」是因為,這些人每到一地要吃好喝,立馬成為地方上的危害,地方官府就動用兵力驅趕,鎮壓為主。成化年間的荊裏流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所以章子俊成立了一個管理流民的部門安居局,大量流民被安居在爾林兔及劄薩克等地,給其土地,簡易房舍,農耕工具,糧種,每十戶為一個村,分散開去,這些流民有了這些基本的生活保障後,就很難最去流動,因為這裡地廣人稀,第一年在沒有產出糧食前,安居局的人員每隔三天會送來登記人口的口糧,每人每天小米半斤、紅薯二斤、玉米棒子三個,有時也會把紅薯換成土豆,直到地裡能產出糧食為止。

大多的流民都是應天災而起,持續的自然災害,導致大量災民紛紛逃荒、蜂擁至物產豐饒地區,就是為了能有一口吃食,此地雖然在邊關,可是有了一個棲身之所,還有免費的吃喝,誰還要跑路,再說了如果再跑路的話,安居局的人立馬會抓捕這些流民,送往更遠的烏審沼及木凱卓爾地區,如果沒有馬匹想要從這些地方逃走是不可能的,抓住後還的驅還。

除非是傻子會再逃走,因為被登記後的流民會被安居局賦予新戶籍,這是最重要的身份證明。

自成化七年起,陸續到榆林的流民加起來少說也有百萬之眾,這些昔日的流民早就成了當地的種糧大戶,其子女從軍的,進入工礦的,做起買賣的,進學堂讀書的,更有把以前老家的族人也搬遷而來。

隻因生活在這裡幾十年中,官府沒有一次徭役,比如前幾年,在山西、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為治理黃河決堤,地方官府大興徭役,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

作為現代人可能對徭役不太了解,徭役就是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古代,凡官府無償征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勞務活動,皆稱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兩部分。自天順年起,大明差的徭役極多,其中修建長城,再一次就是前幾年的修堵黃河,新開運河,每家每戶出一人或是二人,期間給官府做事,沒有勞務銀,就是白乾活,做事乾活期間不許回家,還要自帶睡席睡被等,官府隻負責一日兩餐的飯食,有時連基本的飯食也保障不了。不是累死在徭役上,就是累死在路上。明代徭役分為三種,一為裡甲役,裡甲役即一裡的事務,二為均徭,即供官府經常性的差役,三為雜泛,為臨時派遣的一切差役。不管是哪一種,讓這些生活在底層的百姓而言,榆林平安鎮這裡就是天堂。

就如這一次招募輔兵,自願參加,除了發放一次性的「補貼」外,還能免除這一年十畝地的糧稅,如果家中有兩人加入輔兵,就是二十畝的糧稅可免。每月還能領取月銀錢,衣著鞋帽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廢材十年,成天命之子! 逍遙小少爺 無限吞噬,開局重生一條蛇 開局一條龍! 瘋批反派是團毛絨絨,想rua! 壓寨小郎君 傳奇不隻是遊戲 農門團寵,我嬌養了暴戾王爺 弦歌令 農門醫妃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