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黃雞湯(1 / 2)

加入書籤

楚沁於是下意識地睃了眼院門的方向。

院門外有個十一二歲的小廝,毫無進門的意思,隻是立在外頭候著。這便是裴硯留給她的人,叫小茂,據說在書房那邊當差很久了,府中上下基本都認得他。所以裴硯估扌莫著胡大娘子便是有意為難楚沁也不好將小茂一起扣住,再加上他根本不進院門,瞧著情形不對就可直接扭頭跑走。

這樣的人,最適合報信了。

不要慌。

楚沁一壁平復心神,一壁聽胡大娘子笑說:「老三媳婦,最近可是有什麼難處?說與咱們聽聽吧。」

楚沁回過神,蘊起笑望過去,一臉的無辜:「並無什麼難處,不知母親怎的這樣問?」

胡大娘子笑容不改:「隻是瞧你好像很忙,連睦園的事務也顧不上了?」

「兒媳沒有顧不上呀。」楚沁知道胡大娘子在等她戳破,但她偏不。

她氣定神閒的隻說:「睦園裡都挺好的,三郎每日刻苦讀書,兒媳閒來無事便做做女紅。安姨娘原是有些糊塗,如今經了母親的提點,也安分了,大家都好。」

「那就好。」胡大娘子緩緩點頭,目中甚至露出了幾許欣慰,就是當父母的聽聞子女過得不錯時會有的那種欣慰。

接著她頓了頓聲,輕輕一喟:「既然都好,這睦園的賬也還是該由你管著。你是三郎的正房,若不能自己管好這些事情,隻怕日後要壓不住下人的。」

這話說的,就好像楚沁先前不是被她收了權,而是自己將分內的事推給了她,她這個當婆母的在為兒媳擔憂似的。

楚沁私心裡對胡大娘子這套本事實在服氣,即便她也曾將後宅打理得不錯,胡大娘子這般的話也說不出來。

她便溫婉地低下頭,眼中一派謙遜,但又不急著接話,就讓胡大娘子繼續說她的。

胡大娘子見她不吭聲,半開玩笑般的道:「如今這賬交到我這裡,你問也不問一句,日子長了不是辦法。」

楚沁忽而笑了聲,笑音雖輕卻明亮愉悅,令胡大娘子一滯:「你笑什麼?」

楚沁終於抬頭望向她,笑意直達眼底:「母親多慮了,兒媳倒不覺得自己會被下人欺負。」

胡大娘子眉心微不可尋地一跳,楚沁慢條斯理地續言:「兒媳隻是覺得,母親執掌中饋多年,經驗是最老道的,睦園的事交到母親手裡必定不會出岔子。兒媳得了這個機會躲懶,心存慶幸還來不及,怎的好來母親這裡過問?倒顯得自己得了便宜又賣乖。至於下人們……」她語中一頓,繼而神色更輕鬆了,「母親是當家主母,在下人們麵前最是有威嚴的。如今是母親關照這些當晚輩的,所以替兒媳打理一陣子睦園事務,明眼人應當都看得出來,又有誰會議論這裡頭的是非呢?」

她這話直讓胡大娘子噎住了。胡大娘子隻道這是關乎內宅權力的事,楚沁就算不主動來求,她遞了台階楚沁也得接著。誰料楚沁這話裡話外的意思竟是將權力往外推,話卻又說得漂亮,句句都在捧她。

是以胡大娘子即便心生惱意也不好發作,一旁的苗氏察言觀色,扌莫出胡大娘子的心思,便皺起眉頭:「弟妹這話說的,難不成睦園的事就這麼推給母親了?也不怕母親累著。」

「二嫂嫂誤會了。」楚沁還是那副笑吟吟的模樣,「妹妹隻看母親有意關照,就沒有多嘴。一則是長輩的好意不能拂了,二則也的確是想躲個清閒。但若母親哪日覺得累了、不想管了,要將這事交還給我,我也絕沒有二話,不敢讓母親多勞神。」

苗氏閉了口,不知該說什麼了。

胡大娘子越聽越慪得慌。

聽楚沁這個意思,若她真一直扣著睦園的權不還,楚沁心裡還挺美的。若她想還回去,倒還得好聲好氣地說上一說了?

事情怎的就成了這樣?!

胡大娘子半晌不知該怎麼接口,苗氏聽得心下也氣,覺得這弟妹這般不知輕重是吃虧吃得少了,便一聲冷笑:「能說出這話,可見弟妹是不會管家的。既然如此,這事看來隻好請母親多操勞一陣……若不然,我幫母親一起料理著吧。」

她邊說邊望向胡大娘子,心裡想著該讓楚沁吃一吃暗虧,等著來日闔府的下人都不把他們放在眼裡、睦園的也個個有了異心,她就該老實了。

胡大娘子卻聽得悚然一驚,目光淩淩在苗氏麵上一掃,聲音沉下去:「既不會管家,就要學著慢慢來。否則現下能讓你我幫著打理,日後三郎出去自立門戶了,她也月月請我們過去幫忙麼!」

苗氏聽出她口風不對,不由一愣。楚沁看看胡大娘子的臉色,低下頭,勉為其難地道:「母親教訓的是。那兒媳……便學著來。」

胡大娘子顏色稍霽,沉沉地籲了口氣,露出疲乏之色。

苗氏心領神會:「母親累了,怕是昨夜又沒睡好,趕緊歇一歇吧,我與三弟妹先告退了。」

胡大娘子鎖著眉點點頭,卻道:「三郎媳婦先回去吧,你留一留。我這裡還有些雜事,你幫我料理了再回去。」

「諾。」苗氏頷首。楚沁見狀無意分別胡大娘子是真有事要讓苗氏幫忙還是隻為尋個說辭先將她打發走,隻心平氣和地起身施了禮,就從端方閣告了退。

她剛退出院門,小茂就迎上來,神色間分明地一鬆:「娘子無事?」小茂邊跟著她邊壓音問。

「無事。」楚沁噙著笑,「辛苦你了,若沒什麼急事就去我那兒歇一歇吧,讓清秋拿茶點給你。」

「謝娘子!」小茂到底年紀還小,聽說有點心就笑起來,接著又說,「奴先去跟公子回個話。公子說了,有事無事都要去告訴他一聲,他才能安心。」

楚沁不由怔了怔,遂又笑道:「好,那你且去,一會兒再到正院來。」

小茂又道了聲謝,朝她拱了拱手就一溜煙地跑了。他腳力不錯,跑得飛快,楚沁走神了那麼幾息,再抬頭時已尋不到他的人影。

端方閣堂屋裡,胡大娘子在楚沁出門後沒急著回屋,也沒急著說話,就端著茶盞一點點地抿,直等到楚沁走遠了,她手裡的茶盞才放下。

揣著困惑的苗氏急急地先開了口:「母親怎的待她如此寬容?依我看,她就是沒吃過苦頭,才敢這樣蹬鼻子上臉。」

胡大娘子淡淡:「你是想著讓她失了權、吃吃虧,她就能長記性了,是不是?」

「是啊。」苗氏鎖著眉,胡大娘子輕笑:「你當她為何敢這樣有恃無恐?這便是拿準了睦園的事越被我握在手裡,我越不敢拿他們夫妻怎麼樣,不能讓他們受一點委屈。」

苗氏一愣,全未想過還能有這樣一道。

胡大娘子頓了頓,繼而流露出不滿:「你還敢說讓我接著管這事、你還打算幫我打理,嗬……我把這事接過來不過是為了給她緊緊弦,一時半刻的,她病又確是剛好,旁人也說不了什麼。可若真時日久了,你當這府中上下的人瞧不明白?你當這滿京城的官眷貴婦能不議論?到時候吃虧的可不是你這位三弟妹。」

苗氏這才恍然大悟!

她素來知道婆母對裴硯這庶子心裡的不滿,更知道婆母一直都在硬頂著這份不滿粉飾太平。之所以這般辛苦,原因無他,無非是不想陰溝裡翻船、不想將這麼多年熬出來的賢名就這麼毀了。

所以她可以對自己的親兒子嚴厲、對自己的親兒媳有什麼說什麼,對睦園那邊卻要兩萬個小心。哪怕真有氣不過的事非給那邊點臉色看不可,也隻能是私下裡的,明麵上還得端著笑。

苗氏也隱約聽說過早些年婆母曾如何對待裴硯,其中的許多法子都稱得上狠毒,可明麵上也是讓人挑不出錯的,便維護住了她在京中的美名。

苗氏怔忪良久,又啞啞道:「那……那三弟妹是早算準了這些,裝成了那個樣子,就是為了將睦園的掌家權拿回去?」

反正她不信楚沁真是為了躲懶,那說辭也太假了。

胡大娘子一喟:「多半是吧,可咱也隻能按著她的路子走,算是讓她拿準了。」

苗氏切齒:「長了一副乖巧的模樣,倒瞧不出心思這麼深。虧得婆母心思通透,若換做是我,隻怕要著了她的道,不免要在京裡挨一通指點不說,睦園的事早晚還是得還給她。」

她這麼說,胡大娘子心裡頭稍稍舒坦了些。

是啊,就這麼讓楚沁平平順順地走了,她心裡是窩了一口火,卻好過毀了自己的名聲。這世上的事總是難以萬全的,許多時候能保住一頭就已是極好的了。

七月末,朝中議論已久的事情終於塵埃落定,懸而未決的儲位一錘定音。皇帝下旨冊立皇三子衛淩為太子,入主東宮。

民間總有人覺得太子隻是一個名頭,這個名頭定下來,下一步就是等著來日繼位。但其實在這名頭定下後,要忙的事情才真的多了起來。

首先,太子身邊需要有一批各司其職的官吏,稱「東宮官」。東宮官按規製算,可以說就是個簡易些的朝廷,這些人要幫太子料理政務,凡事被交到太子手裡的差事,都由他們一同議著來,人選便也從已中舉的學子中挑選,既能歷練太子,也能歷練這些舉人。

其次,太子也還會有幾位「近臣」。這些近臣有些同樣是東宮官,有些則是京中出身顯赫的世家子弟。他們除卻與太子議政,還要一同赴宴、打獵、遊玩、讀書,算是亦君臣亦兄弟的關係,能讓太子身邊多幾個可說話的人,同時也好維持住皇家與世家的關係。

於是楚沁就發現,裴硯愈發的忙了。

上一世的這些日子他也在忙,可那時候他們交集不多,她隻是聽說他一直在忙於讀書,時常在學塾讀到深夜才回睦園,也沒注意個中變化。現下因為他日日回她的正院用晚膳,她一下子就發現他從某一日開始突然變得更刻苦了。他連傳膳前的那片刻工夫他都要爭分奪秒地讀書,晚上更時常熬到後半夜才睡。

某一夜她睡意昏沉中隱約覺得他上了床來,從枕下扌莫出他給她的懷表打開一看,都快三點了,然後四點半他又照常起了床。

人啊,有的事就是「眼不見為淨」。上一世楚沁知道他在忙,但瞧不見他,也沒多想什麼。現下日日這麼見著,她很快就坐不住了,怎麼看都覺得他這樣要累出病來。

思前想後,她還是趁著用完膳的時候問了問:「三郎,你最近忙什麼呢?」

她想先聽聽他怎麼說。若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她就勸他多歇歇;若真不能鬆懈,那就再說別的。

正忙著扒飯想吃完趕緊去讀書的裴硯聞言將碗放了放,道:「立太子了,你可知道?我要等恩科還得再過兩年,想先趁這機會看看能不能在東宮謀個侍中一類的位子。」

侍中,就是為太子近臣專設的位子。

楚沁聽得愣住,她這才知道,他為了當這侍中竟出了這麼多的力。上一世她雖既知他忙又知道他後來混到了太子跟前,卻硬是沒將這兩件事聯係起來。可這其實也不怪她,實在是這事背後的隱情太復雜了。

一方麵,定國公府的門楣實在顯赫。國公府之上狀似還有親王、郡王,但若追根溯源,就會知道定國公府與旁的國公府都不一樣。

本朝開國之初的頭一位定國公是高祖皇帝的拜把子兄弟,更在沙場上為高祖皇帝擋過劍。高祖皇帝也是個實在人,一登基就想給這位兄弟封個王位,而且還是攝政王,意思是兩人共掌天下。

可這位兄弟卻似乎對政務沒什麼興趣,又或因為讀過史書,知道高處不勝寒的道理,便不肯受此尊榮,一再推辭。

最後直鬧得一應功臣都封賞過了,唯獨他的身份還空著。高祖皇帝被逼得沒辦法,就邀他喝了頓酒,趁著酒勁兒,兩人就在酒桌上討價還價。

具體的經過,如今已沒人說得清楚。但總之是高祖皇帝可勁兒地往高了抬,這裴家先祖拚命地往低了拉,甚至提過什麼爵位都不要,讓高祖皇帝給他一筆錢,放他回鄉過閒雲野鶴的日子去算了。

高祖皇帝則是最初死咬著攝政王這個位子不鬆口,後來看他越說越荒謬,隻得逐步妥協。從攝政王退到親王、又退到郡王,再退到國公。

退到國公的時候,裴家這位老祖宗可算是喝高了。他急著回去睡覺,不想再多掰扯,又想國公大可以沒有實權,就點了頭:「行,那國公就國公。」

高祖皇帝一瞧兄弟喝多了,心裡樂開了花,當機立斷地添了一句:「那就國公,我下道旨,讓你們家這爵位世襲罔替,行吧?」

話音未落,對方往桌上一栽,睡著了。

但往下栽地這一下被高祖皇帝視作了點頭的動作,據野史記載他還很無恥地扭頭問了身邊的宦官:「朕沒看錯,他點頭了,是吧?」

宦官們當然不敢不順著他說。

就這樣,裴家先祖一覺醒來便發現生米煮成了熟國公,而且還是世襲罔替的。

本朝旁的爵位都是傳一代降一等,旁支再多降一等。譬如親王們若歿了,兒子承襲爵位,世子就是郡王,旁的兒子是國公。到了孫輩,郡王的兒子是國公,國公的兒子就是郡公了。若有不降爵的,得有天子著意下旨,那叫加恩。

而定國公府這個「世襲罔替」,則意味著國公的爵位可以在嫡係間代代相傳。

隻這一條,就足以讓定國公府的光輝將親王們都蓋過去,朝野上下無人敢小覷裴家。如今再添上數代的積攢,定國公府愈發顯赫,就連裴硯這不起眼的庶子成婚的時候,皇帝都親自賞了些東西,還遣了位皇子過來吃酒。

為著這些緣故,楚沁一點都沒覺得定國公府出個太子近臣是值得意外的事情,反倒是如果三個年齡合適的公子全都沒選上才會引得議論紛紛。

而這麼好的事竟然落在裴硯這麼個不受胡大娘子喜歡的庶子身上,楚沁當時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是因為街頭坊間在一夜之間都流傳起了一種有理有據的說法,把她給說服了。

那時人們都說:宮裡挑定了裴硯這個庶子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定國公府現下有三個嫡子,其中行四的裴燁上頭還有個一母同胞的哥哥,他身為幼弟不可與兄長一爭便可姑且不提。

但餘下的兩個,身份都大有說頭。

嫡長子裴烽,是定國公的原配徐氏所出,徐氏生他時難產而亡,定國公便迎娶了如今的胡大娘子為繼室,而後便有了嫡次子裴煜。

這兩個人,一個是實打實的嫡長子。一個雖缺了個「長」字,好似身份上有所欠缺,可母親尚在人世,有人撐月要。兄友弟恭背後實則暗潮洶湧,不論朝廷器重哪一個,都會引得另一個不滿,挑起他們對爵位的爭端,使國公府中家宅不寧。但若太子一個都不用,對定國公府而言又丟人。

所以,朝廷便索性挑了個不可能承襲爵位的庶子。既維護了定國公府的顏麵,又為定國公府避免了矛盾。

人們說,這是上位者的大智慧!

當時的楚沁對這些事本就不太上心,更還沒扌莫透胡大娘子對裴硯的厭惡,這些議論也聽得左耳進右耳出,旁人這麼說她就這麼信了。

現下想想——這話真是糊弄人呢。

以胡大娘子對裴硯的厭惡,這樣的機會她隻怕是寧可給裴烽都不會給他。倘若天家此舉是為了免去定國公府內生隙,胡大娘子更該有辦法委婉地將想法透進宮裡,直接讓自己的兒子得了這好處。

如此便可見街頭坊間的說法是不可信的了。楚沁估扌莫著,那些話要麼是旁的人家閒來無事胡琢磨的,後來越傳越真;要麼便壓根就是定國公府撒出去的,胡大娘子想以這樣的說辭維護顏麵,讓府中兩個嫡子落選、庶子卻中選的事情看起來不那麼難堪。

這些底細回頭細想,突然變得很有意思。

楚沁心不在焉地吃了兩筷子菜,暗自打消了在這個關頭勸裴硯多休息的念頭,因為她太清楚裴硯謀得了這個侍中的位子之後會帶來什麼——帶來了許多麻煩與周折,但也確是為他今後的人生帶來了轉機。

他這樣的身份,總不好在胡大娘子眼皮子底下過一輩子,能早一日出去自立門戶都是好的。

楚沁在餐桌上便沒再多說什麼,等用完膳,她也繼續做她的事情。等手頭縫製的香囊收尾時,外麵的天色已經很晚,她扌莫出裴硯給她的懷表看了眼,已經九點鍾了。

「清秋。」楚沁喚了來清秋,交待她,「你拿錢去膳房,勞他們燉個湯,若三郎又讀書到半夜還不睡,你就給他送過去,讓他補補。」

她已經不太記得太子遴選近臣這事什麼時候才能塵埃落定了,隻覺得裴硯若一直這麼熬著,對身體總歸不好,得多吃點好東西補補。

於是在大約十一點半的時候,清秋見裴硯還沒有歇息的意思,就依楚沁的吩咐去提了膳回來,用托盤端著呈進屋。

裴硯原正專心致誌地讀書,忽而嗅到一股濃鬱的鮮香飄過來,下意識地抬眼,清秋駐足福身:「公子,娘子適才吩咐膳房備了湯,說您若睡得晚就讓您吃些,補補身。」

語畢她繼續上前,將托盤放在桌上。裴硯首先注意到的是一碗白淨的素麵與四周圍的幾碟子小菜,約莫一乍長的小砂鍋蓋著鍋蓋,倒瞧不出裡麵是什麼湯。

但其實麵與小菜都是膳房那邊額外孝敬的,章師傅怕他隻喝湯不頂餓,尋思著上一碗麵,搭著湯吃正合適。

清秋用帕子隔著熱,揭開砂鍋的鍋蓋,鍋中的鮮湯映入眼簾。

是雞湯,用的是現殺的三黃雞。調味隻用了簡單的蔥、薑與細鹽,配菜也隻是山藥與藕片,但因燉足了時辰,那股鮮香變得蓬勃張揚,雞肉被燉得嫩滑酥軟,雞皮幾乎入口即化,一層從雞肉裡熬出來的油脂漂在湯上,在燭火下泛出誘人的金光。

裴硯不由食指大動。他本沒有這個時辰用宵夜的習慣,卻被這鮮味勾得忍不住了,揮退清秋就自顧挽了挽衣袖,伸手盛湯。

他先盛了一碗沒有菜也沒有雞肉的乾淨雞湯,托盤中的白瓷碗小小的,一碗湯不過三五口就已飲盡。雞湯的鮮美滑過唇齒、過喉而入,暖意倏爾蔓延全身,令他通體舒暢。

原來半夜喝雞湯是這種感覺啊。

裴硯心生感嘆。他曾聽二哥提過,說晚上熬夜苦讀時,母親會命膳房烹湯給他。那時裴硯心裡雖有一點酸酸澀澀的嫉妒,更多卻是覺得這時辰吃東西太怪。如今自己試了,才知一點都不怪。

他於是又盛了第二碗,這回連肉帶皮外加湯裡的藕片、山藥都盛了些。盛完剛要吃,他忽而注意到那碗麵,想了想,便將這碗盛好的湯盡數傾盡了麵碗裡,浸著麵吃。

這麵是製得精細的龍須麵,煮得火候剛剛好,既軟又不失勁道。經雞湯一浸,那股鮮美就將細細的麵條泡透了,裴硯很快吃淨,隻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好舒服。

裴硯重重地舒了口氣,也不想吃得太撐,怕一會兒睡時要不舒服,便忍著再來一碗的沖動喚清秋將碗碟撤了出去,自己重新拿起書,覺得讀書都更有力氣了。

翌日天明,裴硯睜開眼睛就看見了楚沁。她仍睡著,他素來不會在這個時候攪擾她,今日卻越看越忍不住,終是伸出手去將她擁住。

楚沁嚇了一跳,驀然從夢中驚醒,眼睛一睜恰與他四目相對,她啞了啞,梗著脖子往後躲:「乾什麼……」

裴硯深呼吸,躊躇了一瞬,再度湊近,薄唇落在她眉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野犬 劍閣聞鈴 七零嬌妻海島甜寵日常 菟絲花女配(快穿) 異世天災之我有盲盒係統 我的幻獸能進化 因緣庵 愛你時瘋 養生少女在娛樂圈爆紅 我綁定了育兒係統(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