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老胡啊,想不想著書立說?(1 / 2)

加入書籤

應天,帝都。

自上次胡元澄指出了冶鐵弊病,朱高煦便於他紮根於二局,致力於解決這個難題。

相比於後世,大明的冶鐵工藝確實有些落後。

但這個時代最好的工匠都被朝廷征召,皇家製造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代表此刻大明冶鐵工藝的最高水平。

朱高煦記得很清楚,用煤煉鐵,一直都是古代的正常做法。

因為煤相比於炭而言,降低了煉鐵的成本,還可以節省木炭,所以一直都是古代煉鐵的主流。

但是,煤中含有磷硫等大量雜質,成了製約冶鐵工藝發展的最大殺手。

用煤煉鐵,完完全全就是錯誤的,將整個冶鐵行業帶入了歧途。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煤煉製焦炭,再用焦炭煉鐵。

於是在朱高煦的親自主持下,皇家製造局二局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

原本低矮的鐵器作坊全都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爐。

這些高爐肚皮寬大,頸部逐漸收縮,從外觀上看著有些像是花瓶。

為了提高這一座座高爐的使用壽命,並且解決坩堝的製作問題,朱高煦幾經尋找,終於找到了完美的耐火材料——石墨!

其實如果隻是建造一座可以煉鐵的高爐,直接使用粘土築造,或者用紅磚砌都沒很大問題。

關鍵朱高煦希望提高它的使用壽命,於是在高爐內襯中,使用了後世煉鋼爐才用的高級耐火材料。

石墨這玩意兒用途很多,放到現在它就是絕佳的耐火材料。

朱高煦命匠人將匠先把石墨粉碎粉碎加水過篩成細泥,再像塑瓷胎那樣在飛速旋轉的木盤上手工成型,最後放到特製的高溫窯中煆燒成型,石墨坩堝就此出爐!

古人煉鋼,大多采用炒鋼、百煉鋼與灌鋼這三種煉鋼工藝,但是都不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鋼鐵!

朱高煦窯的,是坩堝煉鋼!

自從春秋時期古人發明坩堝煉鋼法以來,到漢朝最為興盛,用它煉出的鋼鐵製成堅固的魚鱗甲、鋒利的環首刀,才有了戰無不勝的大漢王師,才有了「明犯大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宣言!

然而不知因為原因,坩堝煉鋼法在南北朝時期就失傳了。

反倒是印度阿三們用坩堝煉鋼法煉製出了烏茲鋼,以此製作的******鋒利無比,成為歐洲那些自詡高貴的野蠻人競相追求的珍貴武器。

朱高煦現在要做的,就是恢復這門老祖宗的失傳手藝,用坩堝煉鋼法提高大明鋼鐵產量!

高爐煉鐵加上坩堝煉鋼,皇家製造局一旦實現,那大明鋼鐵產量將會得到質的飛躍,到時候無論是冷兵器還是熱武器,生產效率都會大大增強!

尤其是朱高煦心心念念的火銃與火炮,完全可以大幅度量產!

到了那個時候,別說是盤踞在漠北的韃靼瓦剌了,大明兒郎甚至可以在永樂大帝的率領下,踏上征服世界的腳步!

胡元澄站在朱高煦身旁,看著匠人們在朱高煦的指點下建起了這座神奇的工坊,臉上雖然寫滿了疲憊,心中卻全是欽佩與敬重。

他雖然不是明人,但是在大明生活了這麼久,也知道這個龐大王朝,一直獨尊儒術,尊那程朱為官方學說。

至於匠藝則被駁斥為三教九流,匠人們也淪落到連商賈都不如的卑賤地位!

直到這位漢王爺出現,不斷革新生產工藝,不斷提高工匠地位,給了大明匠人們一個光明前景!

胡元澄在大明出仕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能與匠人同吃同住的天潢貴胄!

光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對這位漢王殿下心生敬意了。

至少那位溫文爾雅的太子殿下,是做不到的。

再者說來,他胡元澄能入朝為官,說到底還是因為自身的火器工藝。

真要說起來,他也不過是個匠人罷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在不一樣的魔法世界 神醫從婦科聖手開始 穿成五歲小福寶?別慌,反手掏出空間躺贏 末世之保護小師姑 夫君每天都在等著被反殺 道果,我能修改萬物 你好,一九九六 我的檔案可以很厚 成團失敗後影帝向我全網表白 重生之雲蒼王對我情根深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