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戰局推演!無解的難題!(1 / 2)

加入書籤

火器圖紙交給了老劉頭,朱高煦也隨即放下了心。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軍器局這些頂尖匠人,得了鳥銃等火器圖紙後,將其成功地製造出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這個過程注定很漫長,畢竟這是劃時代的火器改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正當朱高煦與薛祿吹牛打趣時,聖旨卻突兀抵達,命他二人前去參加禦前會議。

二人對視一眼,瞬間明白了這禦前會議的主題內容——北伐瓦剌!

如今已是十一月末,眼瞅著年關將至,距離北伐不足三月。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雖然朱棣尚在應天帝都,糧草輜重卻早已運輸到了北平大同等重鎮。

朱老四在這個時候召開禦前會議,傻子都知道是為了什麼。

不過朱高煦有些好奇,永樂帝五次北伐蒙元,被譽為「五出三犁」。

他這五次親征,都是對盤據在漠北的北元殘餘勢力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個部落的戰爭,致使蒙古殘餘勢力進一削弱,維護了大明邊境的安寧。

然而這朱老四每次禦駕親征,都是在開春時進行,與傳統出兵習慣根本不符。

要知道古人打仗,時間一般都在秋後。

因為歷代王朝都極其重視農桑,春天要春耕,打仗帶走了家裡的勞動力,自然就會耽誤了春耕,那麼一年的收成就大大減少,顯然不合算。

夏天因糧食未熟,這時候開戰大軍糧草不濟,所以也不會輕易開戰。

至於冬天則是因為天氣原因,天太冷不適宜行軍,行軍之後出一身臭汗,然後被寒風一吹極易受寒,古代傷寒可是不治之症,沒人敢冒這個風險。

所以古人打仗時一般都會選在秋收之後,那時候糧食入倉有了充足的糧草,而且秋高氣爽是最適宜行軍打仗的季節,所以但凡大戰都會選擇在秋收之後。

但是朱老四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五次禦駕親征中有四次都是開春二三月,僅有一次是在金秋八月。

懷著滿腹疑惑,朱高煦下意識地詢問了薛祿。

這位未來的陽武侯,有些詫異地看了他一眼。

不過薛祿想到漢王曾經受了重傷,也就沒多想,隨即解釋道:「王爺你忘了?我們是與蒙古韃子作戰,不是與中原軍隊作戰。」

「洪武年間,太祖皇帝為了消除北元殘餘勢力,曾組織八次大規模北征!」

「戰役斷斷續續持續二十多年,徹底將北元及其殘餘勢力打殘,曾經草原的霸主們,都被我大明王師打得聽到大明騎兵的馬蹄聲就落荒而逃!」

「北元也從前朝正統被削成了草台班子,再也對我大明的正統地位不構成威脅了。」

聽了這話,朱高煦隻是點了點頭,還是很納悶。

太祖朱元璋的光輝事跡,跟朱老四有什麼關係?

薛祿見他還不明白,索性挑明了道:「皇上北伐的目的,是讓草原上的韃靼、瓦剌兩部臣服於明朝,以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永絕大明邊患,給後世子孫留下萬世太平。」

「但是對於我們中原人而言,漠北草原實在是太冷了,如果在冬季與蒙古軍隊交戰,注定是不得『天時地利』的。」

「在蒙古人眼中,一直都有『漢人乃是城居之人,不耐辛苦』這種說法,這辛苦說的就是中原人對於漠北草原的嚴寒之苦,根本沒辦法適應!」

「反觀蒙古韃子卻是截然不同,他們常年生活在漠北草原這些嚴寒之地,經由適應之後演進出諸多如皮草之類的防寒衣物等,且對於冬天作戰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

話到此處,朱高煦總算是明白了。

不是朱老四愚蠢,冒著耽誤春耕的風險,也要在開春揮師北伐,而是因為實在沒辦法。

如果秋天出征,行軍出塞後已經開始入冬,在這樣惡劣的環境氣候下,與蒙古韃子作戰,那不是純純找虐嗎?

不過想到這兒,朱高煦卻是突然眼睛一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在不一樣的魔法世界 神醫從婦科聖手開始 穿成五歲小福寶?別慌,反手掏出空間躺贏 末世之保護小師姑 夫君每天都在等著被反殺 道果,我能修改萬物 你好,一九九六 我的檔案可以很厚 成團失敗後影帝向我全網表白 重生之雲蒼王對我情根深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