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最離譜的操作(2 / 2)

加入書籤

李景隆看見李洪這震驚的樣子,還以為是被自己的名字給鎮住了,頓時又是一陣得意,眉毛都快要翹的飛上天去了。

「聽過,嗬嗬,何止是聽過,如雷貫耳啊!」

李洪此言不摻半點虛假,完全是真情實意的說著,畢竟大明戰神李景隆的名號誰能沒聽過呢。

李景隆此人也算的上是皇室宗親,其父親李文忠本是朱元章的侄子,而後甚至還曾將李文忠收為義子,改姓朱,隻不過後來又改了回來。

李文忠能耐不小,至正十七年,方才十九歲的李文忠便已舍人的身份,領著朱元章的親軍攻打池州,接連攻下青陽、石埭、太平、旌德四個縣。,而後過了一年,便又連用鄧愈等人打進了浙江,升任親軍都指揮,不過弱冠的年紀,手下兵馬已有五萬之數。

至正二十二年到至正二十七年,正是朱元章到處東奔西走,或是攻打蒙元殘部,或是與張士誠陳友諒爭鋒,而李文忠便鎮受在江南之地,偶有出兵援助,且將江南守的萬無一失。

若論功勞,李文忠自然無法和徐達、常遇春之流媲美,但可見也是一個人才,就在今年的第一次北伐,與徐達分道北征,率領十萬人出野狐嶺,到達興和,降服興和守將。進兵察罕腦兒,擒獲平章竹真。

此次封爵大典,李文忠便被封為了曹國公,位列六公之一。

這份能耐,不說是千古名將,但在這個時代,毫無疑問也是一個軍事中頂尖的人物。

而李景隆便是李文忠的兒子,隻是論名氣,卻是比他父親的名頭還大,乃是靖難時期第一功臣,被稱為大明戰神。

當然,他作為靖難第一功臣,其實卻是站在建文帝如今還未出生的朱允炆這一邊的……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難,大敗洪武為數不多活下來的大將耿炳文,而後揮師南下,打著清君側的名號,直取南京。

而朱棣在王子澄的建議下,啟用李景隆,統帥五十萬大軍,人強馬壯裝備精良,迎戰朱棣不足五萬人的部隊。

甚至於因為過於重視李景隆,朱允炆還親自在江邊給李景隆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而李景隆的表現是什麼樣的呢,十比一的人數差距,原本應該是一場沒有任何懸念的戰爭,在李景隆精妙的微操之下,五十萬大軍乃至於輜重和補給被朱棣全部吃下,讓缺糧缺人缺馬缺裝備,反正什麼都缺的朱棣一下子富裕了起來。

如此離譜的敗仗,朱允炆竟然覺得不是李景隆的問題,而是認為李景隆之所以用兵不順,是因權柄太輕,便授以「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失,又東拚西湊給李景隆弄出來六十萬的人馬,再一次迎擊朱棣。

而結果不出所料,五十萬打五萬都打不贏,如今朱棣也是兵強馬壯,自然更是不在話下,李景隆軍隊大敗而歸,建文帝方損失慘重,而朱棣卻是士氣正虹,一路南下打到了應天府。

這時候最離譜的操作來了,朱允炆竟然還不懲罰李景隆,還命他看守城門,那時的建文手下還剩不少人馬,更有應天府的堅城固守,隻需要堅持到朱棣糧草耗盡,此危機便可以解除。

可等到李景隆上位之後,竟然不耗費一兵一卒,甚至連一支箭都沒有射過,直接嗬穀王朱橞開門投降,迎燕軍入城。

此種戰績,可以說朱棣能打贏靖難之役,李景隆功不可沒,同時李景隆『大明戰神』的名號也便就此流傳開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萬界物品兌換商鋪 海賊之魚人榮光 我可以自由穿梭無數個平行世界 高度匹配協議婚姻 魔門邪手 郡主和離之後 諸天末日之開局解鎖佩恩模板 藍月傳說之我是法神 迷戀你久沉淪 上司為何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