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十二)齊光同塵(2 / 2)

加入書籤

不過,伴隨著電報的出現,這種製度恐怕已經落伍了。

想到這裡,曹國公曹升文不由的看向了王位上的齊王朱怡銘。

「先表態,讓那群人看看宗室的態度。」

朱怡銘不想過多插手大明的國事,畢竟齊國和大明的關係傳到此時已經有些問題了。

伴隨著齊藩宗室人口不斷增多,許多人都在覺得皇位是屬於齊藩的,隻不過是當年文王心軟罷了。

哪怕現在,許多宗室都覺得齊國有和大明角逐的實力。

對於那些宗室,朱怡銘心裡十分厭惡,但他卻不可能把他們處死,畢竟那些人對於他來說還沒有出五服。

想到這裡,朱怡銘就覺得自己的精力已經跟不上國事了,因此不由在散班前最後交代一句:

「我過些日子要去北邊的河間府避暑,國事就由世子監國。」

「臣等領口諭……」聽到朱怡銘的話,群臣紛紛起身,作揖過後紛紛退下。

等他們都退下後,朱怡銘才看向朱伯沐。

「你坐過來些。」他招了招手。

朱伯沐見狀也走了過去,隨後作揖道:

「爹,三府五房派人剛才找了我,希望內帑能增加一下他們家的俸祿。」

朱伯沐說出自己前來的原因,朱怡銘聽後皺了皺眉,不滿道:

「內帑歲入不過五十萬兩,他們一家每歲支出三千兩已經足夠多了,現在還想要增加,真是越來越變本加厲了!」

朱伯沐口中的「三府五房」,指的是朱慈炯的第五子,朱和垚一家。

朱和垚是乾聖三年生人,如今五十六歲,家中有二子一女,五孫,加上女卷一共十六人。

由於齊國是世襲降爵製,因此朱和垚此時隻是縣公,每年俸銀隻有一千兩,加上作為中尉的三個子女,俸祿也不過兩千多兩罷了。

先王朱和埨覺得他們家中子嗣眾多,因此添了幾百兩,湊足三千。

三千兩銀子,在人均年俸三十兩的齊國絕對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但即便如此,朱和垚卻還是總舔著老臉來王宮要錢。

對此,朱怡銘不生氣才有假。

不過相比較他的暴脾氣,朱伯沐卻和睦笑道:

「我派人查過他們的支出情況,發現他們都過得比較節儉。」

「這位叔爺,恐怕是為了兒孫要銀子罷了,爹您即便不給,他也不會說什麼,給了他反而對你感恩戴德。」

「是這樣?」聽到自家兒子的解釋,朱怡銘也露出了無奈的苦笑。

齊藩宗室眼下傳至五代,人口早已超過千人,不過其中還能領宗人府俸祿的,也不過區區百人罷了。

隻要出了四服,那王宮便不會再管他們的生計,他們也隻能自己去想辦法做些小生意,或者參加恩科踏入仕途。

至於參軍那是不被準許的,畢竟每一個宗室都有文王的血脈,兵權是他們不能觸碰的禁忌。

「好了,你帶杙哥兒和樞哥兒去玩會吧,明年他們倆也要去大明了。」

朱怡銘說起了自家的兩個孫兒,臉上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是……」朱伯沐作揖笑著回禮,緊接著又說道:

「剛才科學院的王學士說了一下電車和發電廠的事情,我……」

「過幾日你監國,你自己看著辦便是。」不等朱伯沐開口說清楚,朱怡銘便打斷了他。

見自家父親這麼說,朱伯沐便作揖回禮,隨後轉身向外走去。

不過他走了幾步過後又停下,隨後轉身看了一眼自家父親,略有擔憂的說道:

「國朝的階級矛盾雖然因為科技而得到了緩解,但我估計以內部的情況,除非這次的新政能解決以蔣鼎為首的文官和勛貴為首的秦、馬、戚三家,不然……」

朱伯沐沒有多說,因為朱怡銘抬手打斷了他。

麵對這樣嚴峻的態勢,朱怡銘笑著放下手:

「國朝的事情,我們齊藩已經管了四代人了,我不希望你還要背負那麼大的包袱。」

「如果國朝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能幫就幫,幫不了也別把自己陷進去。」

「你記住,我們齊藩不欠國朝,是國朝欠我們。」

朱怡銘這話有些無情,但事實確實如此。

齊國現在手中握有大明的兩億三千餘萬兩國債,幾乎是大明發行國債數額的三分之一。

每一筆國債都是壓在齊國百姓身上的負擔,朱怡銘很想維持宗藩體係,但如果這個維持的代價是以齊國百姓的生活下降為代價,那他寧願這個宗藩體係垮塌。

至少大明垮塌過後,齊國還能有能力把它扶持起來,然後重建這個體係。

實在不行,齊國也可以自己把體係重建起來。

「小子告退……」朱伯沐心裡清楚朱怡銘的話,但一想到此刻身為皇帝的朱伯海,他還是有些於心不忍。

他退出了勖勤殿,並在承運殿帶走了朱仲杙和朱仲樞。

在他走後不久,朱怡銘也命人準備收拾行裝,準備前往河間府避暑養養身體了。

朱伯沐帶著兩小隻出了齊王宮,準備帶他們去城外踏青。

走出齊王宮,等待他們的是一輛黑色的轎車,轎車前後還有六輛轎車,以及站在車子旁邊,身著黑色曳撒,月要間配著手槍的士兵。

上了車,朱伯沐看著旁邊的兩小隻在玩擲駟,而他則是將目光放到了窗外。

車隊很快啟動,從齊王宮左邊的洛陽門駛出,來到了西京城的輔道上。

這條輔道左邊是齊王宮,右邊是六部衙門,因此出現在這裡的大多都是官員,沒什麼好看的。

過了片刻,當車輛來到玄武大道後,四周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自行車道上是許多騎車下班的工人,他們身著短衣長褲,和田間的百姓一樣穿著簡便,不容易發生事故。

等他們回家後,他們便會洗個澡,換上圓領袍或道袍、曳撒等服飾休息,亦或上街閒逛。

朱伯沐的目光越過他們,看向了人行道的行人。

由於已經到了放學的時間,因此許許多多穿著圓領袍下課的學子都三五成群的在回家的路上。

他們背著書包,這些書包款式不一,有的是雙肩,有的是斜跨,各有特色。

眼下是齊國立國的第九十七年,盡管沒有路燈、百姓家中也沒有通電,但街上已經有了公共汽車和轎車、卡車、摩托車等產物。

齊國百姓的生活很好,不管是農民還是工人,基本上一戶五口之家每年的收入都在六十兩到一百五十兩之間。

百姓們不一定會買轎車和卡車,但售價五十兩的摩托車還是有不少人買的。

在道路上,騎著摩托車的人並不在少數,大部分都是基層官員和工人。

齊國的物價一直很便宜,原因在於早在朱由檢時期就定下了具體的惠民政策。

即「百姓的衣食住行四項成本不能超過其收入的三分之二」,因此歷代齊王都是在一邊維持物價,一邊小幅度增長工價。

齊國可以做很正常,首先地廣人稀,資源眾多。

加上歐洲和西昆侖都是齊國商品的市場,因此想要維持這個局麵還是比較容易的。

隻要不是過的太奢靡,基本每個齊國百姓還是都能存一些餘錢的。

因此到了摩托車出現的時候,許多人還是可以咬咬牙買一輛摩托車的。

這樣的現象不僅存在於城市工人之間,也存在地方鄉村之中。

由於眼下是農閒的時候,因此一些采購化肥和農藥的農民也會進城。

坐在車上,朱伯沐可以清楚看到許多農民騎著三輪摩托車,後方的貨鬥裡裝著十幾袋化肥和各種農藥。

看著這一幕,朱伯沐心裡很高興,但卻不免想起了大明的百姓。

他很清楚,這樣的一幕出現在齊國很正常,但暫時還不可能在大明出現。

大明的體量太大,階級固化也比較嚴重,百姓想要使用上這些汽車、摩托車,恐怕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日子。

想到這裡,朱伯沐就不由想到了南海號事件,進而忍不住擔心起了大明朝的百姓。

「唉……」他長嘆了一口氣,緊接著揉了揉眉心,望著窗外承平已久而日子滋潤的齊國百姓,他不由閉上了眼睛:

「早點結束吧,希望國朝的百姓也能如齊國百姓這般,早些享受日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魏央 主神老攻他又寵又慫[快穿] 諸天,從港綜陰陽路開始 荒古吞天訣 錯嫁嬌妻:暴戾霍爺放肆寵 驕奢文豪 八零小寡婦帶娃改嫁 完蛋!我成替身了! 任務指標是家庭美滿 領主生活手冊無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