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劫過,六國悲喜(2 / 2)

加入書籤

「玄心正宗乃是仙門,當尊其為國教,不可擅封其宗主。包括老尚書在內的門中弟子,也不能再以凡人待之。國師之請也需先傳信,看對方的態度後才決定。」皇帝保持了清醒。

「傳旨,老尚書的家卷,皆以國公待之。他兩位公子都在外地為官,全部調回京師。還有玄心正宗其他弟子的家卷,皆按此辦理。還有張猛及其徒弟,也要妥善處理……」

皇帝連發旨意,大臣們山呼萬歲,都覺得燕國的好日子要來了。

魏國的情況類似,皇族郡主拜入山門,更是值得慶賀。

若是換成以前,或許還有宗室長者倚老賣老說怪話。可有雷震青洲那等異象,沒人敢把玄心正宗當普通門派。就算心底有什麼想法,也都不敢當眾說什麼。

仙門那等特殊的存在,即便借不上力量,也不能與之為敵。無論以後怎麼相處,現在結一份善緣總是沒錯。

相對於燕國魏國的喜悅,梁國楚國就另一番景象了。

梁國。

「陛下,老臣湖塗啊,老臣有罪啊……請您賜罪,老臣沒臉活著了……」

禮部老尚書匍匐在地上嚎哭,梁國皇帝一臉的暗澹。

沒有入門,也沒參悟到什麼,提前打道回府,茅山之行可謂是大失敗。朝廷上上下下,都是一片陰雲。

「事已至此,就算剮了你又有什麼用。」梁帝盡可能的做出開明模樣,可最後還忍不住埋怨。

「不過話說回來,你怎麼就不多想想呢。那個寨子之前不是沒查過,何時有過一個賣粥人?別人看不出玄機也倒罷了,你怎會看不出來了呢。」

「老臣死罪,老臣湖塗……」老尚書知道說什麼都沒用,隻在你哐哐的磕頭。

「好了,起來吧。」皇帝嘆了口氣,

「朕隻是覺得不甘心,沒有完全怪你的意思。茅山在我大梁境內,這是多好的機會。早知道如此,朕該親自去,也不會讓燕國得了好處……為今之計,也隻有盡可能彌補了……」

老尚書點頭:「朝廷的人沒有留下,但有一些武者入了門。其中也有梁國之人,老臣此前已經核實身份,封賞其親人家卷,力求能拉攏為國效力。」

「卿家有心了。」皇帝有了點精神,「雖然那些不是朝廷中人,但畢竟是我梁國人。這點香火情,還是要講的。」

皇帝想了想,又道:「還有,四大長老,十八執事,有許多都是梁國人。這些人的家卷親朋,更是要厚待。此前對他們過於冷遇,更需要多話些心思。」

「陛下英明,臣這就去辦……」

楚國那邊的情況差不多,都是盡可能的亡羊補牢,從玄心正宗的門人弟子身上下功夫。

總的說起來,魏燕喜,梁楚哀,慶國的情況則有些復雜。

慶國太子同樣鎩羽而歸,但是百勝堂堂主韓四郎卻成了唯一的二代弟子。皇帝恨兒子不爭氣的同時,對韓四郎又是喜憂參半。

因為老堂主孫四海撂挑子的事,百勝堂發生許多變化。雖然江湖名聲還很響亮,但和慶國朝廷已經不再緊密。

再加上活人墓的崛起,給慶國朝廷弄的陰氣很重,一群老大人排隊等死。百勝堂走總舵又和活人墓同在惠州,朝廷明裡暗裡一直加以製衡。

施恩封賞固然不會少,但修補關係才為緊要。皇帝萬般無奈,隻得以探望王叔的名義,捏著鼻子親臨惠州,到活人墓拜訪。

皇帝表達親善之意,活人墓兩巨頭卻不太開心。

不是對皇帝有什麼意見,而是對韓四郎入仙門這件事有點酸。

「入仙門有什麼了不起,最多也隻是求仙而已,能不能求成可不好說。」

惠王扌莫著肚子,一臉的不屑。「哪如本王這般,隻要死了,就能成神,可比那韓小子強多了。」

「王爺所言不錯。」孫四海附和,「修仙不知要修多少年,可王爺隻要再熬上三十幾年就差不多了。」

「還有三十多年嗎?」惠王掰手指算了算,「對哦,蓬來走等線路,增了八十多年壽元。現在算算時間,才過去五十年啊……」

「哎,難熬啊。」孫四海苦悶,還是忍不住說了心裡話。「連小四郎都走老夫前麵,真是不甘心。」

「不能這樣坐以待斃,還是得主動。」惠王顯然人生態度更加積極,「告訴下麵的人,明天開始,本王餐食加倍,不信不能胖死。」

孫四海瞅了惠王一眼,「屬下覺得,或許減半更有效果。」

「不行。」惠王很理智,「減半等於絕食,死了算自殺,不能成神。」

惠王求死不能,齊國則有人要死。

孟大統領,被下了天牢。

……

天下太平,久無征戰。諸國之君愛民如子,體恤朝臣。固有臣辭祿山隱,君亦善其家小。多感激上恩,康慨時事。然亦有墮者,富貴安樂,不思社稷,飽食待死。

《青洲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華娛激盪年代 全民皇帝遊戲 校花的修仙繼承者 重生之嫡長女帥炸了 罪惡無形 她在慕總的心上縱火 大秦:開局策反秦始皇 團寵後,大佬們瘋狂扒我馬甲 讓你垂釣,你居然成了天帝 九劫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