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法律,贊歌與遊行(1 / 2)

加入書籤

王夫之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朝中大員親自送來「攝政王手諭」,要他組織一批人對昨夜秦王府發生的「農婦桉」一事進行宣傳,為全麵展開反腐運動打造聲勢!

孫可望可謂是十分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做事必「師出有名」,而且高舉「為國為民」的大旗,滿嘴仁義道德,個人聲望也由此與日俱進!

如果隻看他說了什麼,不看他做了什麼,設立了什麼製度,孫可望絕對是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仁義之君!

現在朝中的異黨和幾個典型貪官都已經被打得差不多了,各個重要部門也已經完成了一輪反腐和重要官員的補充,全部都是孫可望提拔上去的人,他自然要趁此機會,更進一步,對基層進行全麵的整頓。

不過,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次反腐運動,各個桉件的審判,真真切切是按著「大明律」來的,孫可望並沒有過多插手,反而是訓斥了那些妄圖揣測他的意思,隨意加罪減罪的大臣,大理寺官員更是直接被裁撤了四人。

孫可望自然知道運用特務機構,淩駕於法律之上,打擊異黨,處理貪官,效率會高得多,也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可對於政治體製轉型而言,終究是弊遠大於利的。

這片土地上的人治色彩太過厚重,已經嚴重限製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君權的極度擴張,更是使得法治永遠都是一個笑話。

強如朱元章,可謂是封建帝王裡麵,數一數二的開國皇帝了,原本企圖以「大誥」,「大明律」治國,但又設置了錦衣衛這一機構,以便於自己打擊大臣勛貴,鞏固統治。

最終,經過朱元章的以身作則,證明了「大明律」就是個屁之後,大明的所謂「法治」,也直接斷送在了這位朱明王朝的創始人手裡!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謂的「大誥」,「大明律」,也隻不過是適用於百姓罷了,朱家子孫,大臣勛貴自然另有一套法則,朱元章也從來沒覺得自己應該受到「大明律」的製約。

不過,孫可望和朱元章不一樣,他不能,也沒有必要那麼做,朝中的這些人根基都不夠深,大西-永歷復合政權的核心權力在軍隊裡,軍法隊自然會特事特辦!

隻能說,任何的改革和轉型,都是充滿矛盾的,有的地方能改,有的地方不能改,有的地方得先改,有的地方得後改,其中的尺度,便是所謂的「政治智慧」了!

而朝中的那些人精,很快就嗅到了孫可望的意圖,心中歡喜萬分,一個個都開始研究大明律去了!

要知道,比起把性命交給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生死隻看對方的喜怒哀樂,把性命身家交給律法,明顯安全得多!

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孫可望的這個小朝廷更加穩固了,大臣做事也不再那麼畏手畏腳,生怕上麵一個不高興就能找借口撤了自己的官!

王夫之看了孫可望的「手諭」之後,隨即叫來了孫可望的心腹,翰林院編修兼嶽麓書院副院長方於宣,以及好幾個嶽麓書院的同僚,準備開始籌劃此事。

現如今的嶽麓書院已然成了永歷-大西復合政權的人才集散地,不僅僅是為參加科舉的考生提供學習安身的地方,更是在孫可望的要求下,開始按照教學性質,有了固定的工匠速成學堂,軍官學堂,士兵學堂同時,除了四書五經,大明律以外,還專門開設了農科,算數,工程,審計,冶煉等等新科目。

當然,這些都隻是在孫可望的授意下,從軍中民間,傳教士中挑選了一些人才,在小範圍地進行實驗,尚未大規模推廣,但一個培育各類新型人才,匯聚了全國精英的教育機構雛形,已然出現。

孫可望除了在這個時代首創了某些科目,給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內容提要以外,並沒有過多乾涉科目內容設置的事情,他將大部分新開的科目都納入了「新科舉」中,並放低了錄取門檻,以此作為學子研究創新的最大激勵。

當然,若是工匠,農科,算數,審計之類,學堂的教育模式和後世的職業學院沒什麼區別,隻是速度快了許多,幾個月就能培養一個合格的新工匠。

而且,學堂速成之後,隻要合格,每一個工匠都會有人對接,直接安排進廠,成為一名月入二兩銀子,一石糧食,享受住房,子女教育福利的光榮「大明工人」。

在大西-永歷復合政權,軍戶,匠戶都不再是賤籍,而是一個不斷壯大的特權階級,一個始終堅定維護孫可望統治的基本盤!

在如此這般就業福利與政策的雙管齊下,使得不少出身貧寒,頭腦靈活,又能吃苦的人都趨之若鶩!

孫可望相信,隻要工匠有尊嚴,有地位,有高薪,各級官員的特權和貪腐得到遏製,很多所謂的歧視鏈很快就會消失。

沒有什麼問題是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一定是錢不夠,他要的隻是盡可能地搞更多的錢,推進整個體係,乃至整個文明的轉型。

當然了,嶽麓書院這麼重要的機構,完全交給王夫之,孫可望並不是非常放心,所以他把方於宣調了過來,幫助王夫之管理書院,並確保書院永遠忠於他!

王夫之和方於宣一陣商討之後,這件為孫可望唱贊歌的事情不出意料的,又被方於宣搶了過去。

不過,王夫之向來不屑於參與這樣的事情,他有自己的堅持,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臥底身份,更是忠心於永歷皇帝。

盡管,熟讀史書的他看了《論李維羅馬史》之後,心中隱隱有了別的想法,心中既認同,但又不願意承認某些事實!

方於宣又從王夫之手裡搶了一件好差事,心裡十分高興。

要知道,現在孫可望比原來歷史上權勢更大,擊敗滿清也不再是紙上談兵,投靠他的文人官員數不勝數,方於宣的地位遠比不上之前。

所以,方於宣也比原來歷史上更加諂媚和毫無底線,組織起了幾個和他一路貨色的文人,竭力吹捧孫可望和朝廷。

在他們的眼中,如今的西南,百姓安居樂業,人人吃飽喝足,政治清廉,官員做事,將士賣命,可謂是「阜安民樂」!

而這一切,自然都是英明神武孫可望的功勞,沒有攝政王孫可望的領導,就沒有西南六省百姓的美好生活,更不用說驅除韃虜,恢復河山了!

因此,忠於攝政王孫可望,聽攝政王的指揮,擁護攝政王,便是忠君愛國,便是抗清的唯一正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奪命遊戲:我靠撿破爛反轉元宇宙 異世界:我的人生開了掛! [綜影視]穿越之旅 開局被獻祭,我反手獻祭邪神! 違背祖訓,誓要加入考古隊 濱江警事 家族修仙:我有一個技能麵板 驚!替嫁盲妻是滿級醫術大佬 團寵女鵝是滿級大佬她美又颯 直播鬼才:這主播能處,有事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