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火種(1 / 2)

加入書籤

潮州府多方角逐,李定國臨時改變作戰計劃,尚可喜,耿繼茂,線國安等人沿肇慶-高明-新會一線嚴陣以待,廣東戰事一觸即發,而遠在長沙城的孫可望則一心撲在了錢糧內政上。

「借糧」導致的信任危機依舊在延續,鄉紳地主們終於發現這個前段時間還愛才和善的攝政王原來是個狠人,但是麵對遍地都是的營莊和軍戶,以及修水利的新兵們,他們也無可奈何。

隨著水利修繕結束,新兵們撤回兵營,各個武器工坊的新裝備也開始了第二輪交付,被淘汰下來的舊裝備隨即分配到了營莊中的軍戶手中,在管莊的組織和傷殘退役老兵的訓練下,軍戶家中的青壯年男子被編成了一隊隊農兵。

這樣的營莊多達數百個,其實軍戶人口多達數十萬,遍布湖南和廣西的平原地區,與大部分鄉紳地主家的田地接壤,時刻威懾著任何抵抗力量。

在這個特殊時候,孫可望必須采取一切措施保證政權的穩定,並且不能以犧牲軍事上的擴張為代價,清廷並不會給他這個時間。

所以,盡管這種種戰時體製的措施很容易尾大不掉,最終吞噬整個政權,孫可望也必須推行,他也隻有這個選擇。

當然,孫可望也不是隻會來硬的,湖南廣西地區的土司力量他就不會主動去碰,願意抗清,編入軍隊的他給錢給糧給官職,不願意的隻要不劫掠平民,雙方就友好相處。

但總有一些不識相不聽話的,孫可望也不介意用他們來檢驗新兵的戰力,優化訓練方桉。

與此同時,為了分化鄉紳階級,減少對方的抵抗情緒,孫可望開始頻頻前往書院,不時提拔幾個頗有見識的書生,以示恩典。

不過,最讓他心心念念的,還是那些新式學堂!

宋應星有了修繕嶽麓書院和圜丘的功績後,在孫可望的支持下,開始發揮他的才能,主管新設立的「科學院」,主持澳門傳教士與工匠們通力合作,又搜羅了許多西學家們之前編撰的書籍手冊,開始為係統培養各式工匠,農業手工業人才編寫教材,培訓老師,做各種準備。

這也就是為什麼孫可望一心引進傳教士和澳門工匠,購買外文書籍的原因了。造槍造炮國內的工匠技術並不差多少,但是理論知識,卻是差了一大截的。

雖然現在所謂的「科學院」不過區區幾十個人,孫可望也沒想過要靠他們創造出跨時代的武器來贏得戰爭,科技發展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的事情,從發明到軍事上的大規模運用更是綿綿無期。

但孫可望相信,隨著前線節節勝利,越來越多的資源可以投入,隻要製度合理,激勵到位,在新式學堂,新式科舉的推行下,這個國家有那麼多資源,那麼多聰明人,必然可以突破科學的桎梏。

他要的不止是打贏這場關乎民族命運的戰爭,更要真正的改變,要把「火種」點燃,而非人亡政熄!

「宋老,您別站著,快坐下!」工坊的公事房內,孫可望扶著宋應星坐到了椅子上。

一個六十六歲高齡的老者,本來就沒幾年可活了,卻冒著生命危險,跑來為抗清盡最後一份力,孫可望對於這樣的人,心中除了敬佩還是敬佩,自然格外尊重。

「王爺,你之前要求工坊試驗的四磅炮,六磅炮,以及八磅炮出結果了。」宋應星也是在葡萄牙工匠口中學來的這些稱呼,他並不負責具體的事情,隻是因為同時身兼長沙武器局局長的官職,統籌全局。

「工匠們交給炮兵試驗後發現四磅炮在近戰中最為實用,重量較輕,射速很快,造價又合適,可以和虎蹲炮一起配合使用。」

孫可望聽到這個消息並不驚訝,畢竟這炮在歐洲陸戰中已經廣泛使用,是步兵在野戰中克敵的利器。但是看到宋老爺子那麼開心來向他報喜,他也跟著大笑起來。

「宋老,孤就說這些紅毛夷人是有用的吧!」

宋應星近來得到重用,又是他最擅長的領域,每日都乾勁十足,臉色也紅潤了許多,開懷笑道:「這些紅夷確實博學,很多沒聽過的槍炮,他們都懂。老臣也是前些日子才知道原來紅夷炮原本是裝在船上的,最重的可以達到六千多斤,原名叫加農炮,還分什麼大蛇銃,半蛇銃,鷹隼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奪命遊戲:我靠撿破爛反轉元宇宙 異世界:我的人生開了掛! [綜影視]穿越之旅 開局被獻祭,我反手獻祭邪神! 違背祖訓,誓要加入考古隊 濱江警事 家族修仙:我有一個技能麵板 驚!替嫁盲妻是滿級醫術大佬 團寵女鵝是滿級大佬她美又颯 直播鬼才:這主播能處,有事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