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四十章(2 / 2)

加入書籤

康熙內心嗤笑,那老賊此舉乃是一步臭棋,「周」和「明」的區別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起義反叛的性質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一個反清復明的有能耐義士,變成了一個地方叛亂的前任藩王。

這明晃晃的目的昭然若揭,但凡有點聰明的人都能看出其反叛的背後實際上隻是想讓自己當皇帝而已。

康熙想起平西王之前還有個「延陵將軍」的別稱,相傳延陵吳氏是春秋吳國王族的後人,而吳國又與周王室同宗同脈,由此可以推出,他吳三桂是周王室的後代。

嗬,怎麼,還在想盡辦法給自己找出身尊貴,血脈純正的理由麼?

可笑至極!

大清目前局勢一片大好,康熙回想起剛才費揚塔琿說的一句話,前線暗哨遞來的消息中道如今的吳三桂身體狀況不是很好。

按照吳三桂的性格,之後一定會想方設法地在私底下盤算些臨到後期的反撲動作,大清雖說是不懼對方頭腦發熱下出的昏招,但是,沒有必要的損失還是盡量避免的好。

看來,大清距離勝利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康熙吩咐正靜靜等候口諭的費揚塔琿,叫他傳令給前線的人手,減少最近活動的範圍和頻率,靜觀其變即可,想必前平西王不會讓人失望的。

*

書房的正事處理完畢以後,乾清宮的書房又恢復了平靜,大內侍衛首領也已經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梁九功將關上的房門打開,讓外麵等著的伺候的宮人端著茶水、點心等物品進來了。

他微微躬身,向康熙恭順地問道:「皇上,現下可是要到哪位娘娘的宮中安置?」

不是梁九功身為太監總管非要管皇上在後宮夜裡安寢之事,而是皇上因為各種因素影響,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進後宮了,除了前朝有事經常歇在乾清宮以外,就偶爾去承乾宮的貞順齋看一看烏雅小主了。

原本早已不再管事兒的太皇太後她老人家,也隱約透出些許不滿。畢竟皇上的子嗣雖然出生的多,卻也夭折的多,能立住的目前屈指可數。

同他的阿瑪一樣,子嗣稀少,先帝共有八個皇子,後來也隻有皇帝、裕親王福全和恭親王常寧三人,而六個公主也隻有一位存活下來。

也許太皇太後想著隻要基數夠大,最後的結果定然是不會差到哪兒去的。

比起先帝寵愛董鄂氏的程度,太皇太後倒是一點也不擔心皇帝沉迷女色、感情用事。她養大的了這孩子,不說是完全了解皇帝,但大致上是清楚的。

一貫令她驕傲的孫兒自幼時起,便自律得可怕。

康熙是何等的敏銳和精明,在近來幾次到慈寧宮向太皇太後請安,自然也察覺到了她老人家的心思,或者說,太皇太後就壓根沒有掩飾過。

太皇太後的一生稱得上是跌宕起伏的,歷經三朝,輔佐了三任皇帝。對外政治,對內調和後宮內部矛盾,極大的促進了大清的統一。

在先帝還在世時,為了鞏固大清對蒙古各部的統治,也同樣是為了維係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的地位,將自己親生的三個公主嫁給蒙古貴族聯姻。

在先帝去後,孫兒還未長成,她便毅然在巨大的壓力下周旋於各方勢力,直到皇帝有能力接手一切。

因此,太皇太後對康熙從小就是非常看重的,行為舉止謹慎小心,但凡有什麼風吹草動,都異常警惕。她雖然慈愛,卻對皇帝方方麵麵的要求都十分嚴苛。

直至康熙親政,太皇太後放權,這才什麼都不管,對康熙也隱隱有些遲來的縱容。興許是老了總是回憶起從前年幼的皇帝,覺得對那時的孫兒是過於嚴格了,不過要是再重來一次,她依舊還是會那樣做,主要還是因為形勢所逼,君弱臣強,祖孫當時的處境並不算好。

其他的事情她都可以不過問,可子嗣乃大事,她不得不嚴肅認真對待,哪怕是教孫兒聽了心煩。可重蹈覆轍這種事情,她絕對不允許再發生。

康熙聽到梁九功刻意地提起後宮,便料到應該是皇瑪嬤特意派人前來關照過的。

到底是孝順,又因許久沒有進後宮了,康熙靜默了片刻,又看了看時辰,有些晚了,不想驚擾了那正懷有身孕的佳人,就打消了原本想去承乾宮的貞順齋看看的念頭,隨後腳下步子方向一轉,在宮人的簇擁下朝與承乾宮恰好相對而立的翊坤宮走去。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晚風 長風有歸處 不敗天驕 職業修理人 知否之第一公子 鬥羅:從鎮魂街開始稱王 重裝英雄 末世之獨寵女配 星戰歸途 漁色大宋